一种新型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311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装置。它包括主钉、近端螺钉和远端螺钉,主钉近端安装近端螺钉、远端安装远端螺钉,主钉、近端螺钉、远端螺钉分别位于不同平面;主钉末端设置分叉;近端螺钉包括第一近端螺钉和第二近端螺钉,第二近端螺钉的长度大于第一近端螺钉的长度;第一近端螺钉位于第二近端螺钉的上方;第一近端螺钉由后向前打入股骨颈,第二近端螺钉由前往后打入股骨颈。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股骨内侧支撑骨折端,有利于股骨近端达到最佳的稳定作用,可以稳定螺钉,力矩较短的优点。力矩较短的优点。力矩较短的优点。

A new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device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新型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多平面股骨近端髓内钉静态螺钉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老年人的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一种骨折,被誉为是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目前老年人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现在要求手术治疗的老人越来越多。手术方式有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和髓内固定术。目前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物新设计层出不穷,每一种内固定系统都有自身的优缺点。传统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以及Intertan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等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随之而来,常见的就是螺钉切出股骨头、螺钉退出、内固定周围骨折、“Z”字效应、内固定松动或者螺钉断裂等等。
[0003]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防止螺钉切出股骨头、螺钉退出、内固定周围骨折、“Z”字效应、内固定松动或者螺钉断裂的骨折髓内钉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装置,因进针点位置低,远离骨折线,靠近股骨外侧中部皮质较厚部分,可以稳定螺钉,力矩较短;防止螺钉切出股骨头、螺钉退出、内固定周围骨折、“Z”字效应、内固定松动或者螺钉断裂等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钉、近端螺钉和远端螺钉,主钉近端安装近端螺钉、远端安装远端螺钉,主钉、近端螺钉、远端螺钉分别位于不同平面;
[0006]主钉末端设置分叉;
[0007]近端螺钉包括第一近端螺钉和第二近端螺钉,第二近端螺钉的长度大于第一近端螺钉的长度;第一近端螺钉位于第二近端螺钉的上方;
[0008]第一近端螺钉由后向前打入股骨颈,第二近端螺钉由前往后打入股骨颈。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近端螺钉为强斜钉。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近端螺钉还包括第三近端螺钉;第三近端螺钉位于第二近端螺钉下方;第二近端螺钉安装在主钉外侧中部、且偏向股骨头下方。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远端螺钉包括第一远端螺钉和第二远端螺钉;
[0012]第一远端螺钉位于第二远端螺钉上方,第一远端螺钉由前往后置入主钉,第二远端螺钉由后往前置入主钉;
[0013]第一远端螺钉和第二远端螺钉位于不同平面。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远端螺钉和第二远端螺钉的直均为5mm。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近端螺钉直径7.3mm;
[0016]第二近端螺钉直径7.3mm;
[0017]主钉近端直径为16.6mm,远端直径为10mm,全长为220mm。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9](1)螺钉数量少,操作简便;本设计为髓内钉近端两枚直径为7.3mm的螺钉,这样可以避免一直径较大而影响髓内钉的强度;克服了现有的髓内钉都是直径较大(约10.0mm)的单枚螺旋刀片、且螺钉数量多的缺陷;
[0020](2)使股骨近端在空间是形成三角形(空间三角形,本专利技术采用两枚不同空间位置的螺钉与髓内钉的主钉构成空间三角结构)稳定结构;
[0021](3)多平面固定骨折端,具有防止旋转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骨折断端(主要是股骨头的内翻、前倾和后倾)之间相对移动。传统的螺旋刀片常见的是股骨头内翻畸形,因为仅有螺旋刀片一个结构,空间稳定性欠佳,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0022](4)强斜钉可以起股骨内侧支撑骨折端的作用,有利于股骨近端达到最佳的稳定作用,亦符合低角度置钉理论;因进针点位置低,远离骨折线,靠近股骨外侧中部皮质较厚部分,可以稳定螺钉;力矩较短;
[0023](5)经过初步有限元分析,该内固定装置比目前常用的髓内系统占有力学优势;
[0024](6)可做为锁定器械,将近端螺钉和远端螺钉植入后与主钉形成锁定系统;两枚近端螺钉的空间结构,对骨折断端形成坚强内固定;近端螺钉和远端螺钉与主钉通过螺纹相互把持,形成稳定的锁定结构。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2为图1的后视图。
[0027]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9]图5为图4的后视图。
[0030]图6为图4的俯视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装置安装在转子间骨折髓内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图7的透视图。
[0033]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装置安装在转子间骨折髓内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图8的透视图。
[0035]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限元分析结果图。
[0036]在图11中,PFNA表示现有技术中近端螺钉设置一枚,远端螺钉设置二枚、且二枚远端螺钉在同一平面的应力试验情况;
[0037]Intertan表示现有技术中近端螺钉设置二枚、且二枚近端螺钉位于同一平面,远端螺钉设置二枚的有限元分析情况;
[0038]图11中,x、y、z表示空间三维坐标,为现有技术。
[0039]图中1

主钉,1.1

分叉,2

近端螺钉,2.1

第一近端螺钉,2.2

第二近端螺钉,2.3

第三近端螺钉,3

远端螺钉,3.1

第一远端螺钉,3.2

第二远端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41]本专利技术中包括二种结构设计,其中第一款为强斜钉结构,可以起到内侧支撑、远离骨折线、缩短力矩的作用,防止第一近端螺钉和强斜钉退出和断裂。本专利技术最大限度将螺钉靠近股骨头皮质下方而减少尖顶距的数值(使尖顶距小于或等于25mm),避免螺钉因尖顶距数值过大而切出股骨头;本专利技术强斜钉力矩较短,可避免螺钉退出;本专利技术的螺钉和强斜钉不在同一平面内,可以避免因为相互平行的两枚股骨近端螺置于股骨颈导致的“Z”字效应;本专利技术近端螺钉、远端螺钉的力矩短,可以避免因为力矩过长出现的杠杆效应所致的内固定松动、内固定周围骨折和螺钉断裂的情况。
[0042]参阅附图可知:一种新型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装置,包括主钉1、近端螺钉2和远端螺钉3,主钉1近端设置近端螺钉2、远端安装远端螺钉3,
[0043]主钉1、近端螺钉2、远端螺钉3分别位于不同平面,本专利技术不仅在近端为多平面固定,远端也为多平面固定;可以避免因为相互平行的两枚股骨近端螺置于股骨颈导致的“Z”字效应;
[0044]主钉1末端设置分叉1.1,分叉1.1的开口方向与传统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钉(1)、近端螺钉(2)和远端螺钉(3),主钉(1)近端安装近端螺钉(2)、远端安装远端螺钉(3),主钉(1)、近端螺钉(2)、远端螺钉(3)分别位于不同平面;主钉(1)末端设置分叉(1.1);近端螺钉(2)包括第一近端螺钉(2.1)和第二近端螺钉(2.2),第二近端螺钉(2.2)的长度大于第一近端螺钉(2.1)的长度;第一近端螺钉(2.1)位于第二近端螺钉(2.2)的上方;第一近端螺钉(2.1)由后向前打入股骨颈,第二近端螺钉(2.2)由前往后打入股骨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近端螺钉(2.2)为强斜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近端螺钉(2)还包括第三近端螺钉(2.3);第三近端螺钉(2.3)位于第二近端螺钉(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东黄桂雄王玉龙陈开放田宸俊陈嗣月郭静怡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