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建筑一体用幕墙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292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用幕墙玻璃,包括安装框,固定在所述安装框两敞开口处的玻璃板,两所述玻璃板之间形成夹腔;所述夹腔内部安装有多块竖向延伸的光伏板,多块所述光伏板由牵拉结构带动,沿所述安装框的长度方向移动、并阵列展开;多块所述光伏板由牵拉结构带动朝端部位置的光伏板后区移动及收拢,形成单块光伏板宽度的遮挡区域;其结构新颖,可对光伏板进行展开及收拢,从而实现不同的光照接收区域,及不同的透光区域,满足不同的光伏产电要求及透光要求。产电要求及透光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用幕墙玻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幕墙玻璃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光伏建筑一体用幕墙玻璃。

技术介绍

[0002]玻璃幕墙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装饰方法,现在高层建筑,大多采用玻璃幕墙的方式进行建造;并且,随着光伏产电的不断发展,光伏板应用到玻璃幕墙内,成为常见的光伏建筑一体的实际应用;但,现有的光伏幕墙玻璃结构大多是固定的,尤其是内部的光伏板呈矩阵分布,无法进行更改,导致其透光区域及光照接收区域均是固定的,无法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变动,适用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光伏建筑一体用幕墙玻璃,其结构新颖,可对光伏板进行展开及收拢,从而实现不同的光照接收区域,及不同的透光区域,满足不同的光伏产电要求及透光要求。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用幕墙玻璃,包括安装框,固定在所述安装框两敞开口处的玻璃板,两所述玻璃板之间形成夹腔;所述夹腔内部安装有多块竖向延伸的光伏板,多块所述光伏板由牵拉结构带动,沿所述安装框的长度方向移动、并阵列展开;多块所述光伏板由牵拉结构带动朝端部位置的光伏板后区移动及收拢,形成单块光伏板宽度的遮挡区域。
[0006]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框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安装框的底部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底部及所述第二安装腔的顶部对应设有多个导向槽孔,所述导向槽孔沿所述安装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光伏板滑动卡于对应的导向槽孔内;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部对应多块光伏板安装有多个滑触轨,底部对应安装有多个电连接器,所述光伏板与对应的滑触轨电连接,滑触轨与对应的电连接器通过导电线连接;所述牵拉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
[0007]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腔内部固定架设有隔板,所述牵拉结构包括驱动机构及锁定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通过轴承座架设在隔板顶面的丝杠,所述丝杠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丝杠上设有滑块;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母座体及多个公座体,所述母座体固定在所述滑块的底面,所述母座体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所述公座体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光伏板的顶面,所述母座体可与对应的公座体实现锁定配合。
[0008]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母座体的顶面固定设有导向块,所述隔板对应所述导向块开设有滑槽,所述导向块经所述滑槽伸至所述隔板的上方、且顶端与所述滑块的底面固定连接。
[0009]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公座体的顶部向下凹陷设有多个第一插孔,多
个第一插孔沿所述公座体的长度方向线性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插孔内设有插柱,所述插柱为铁质结构;所述母座体的底面对应开设有多个第二插孔,所述母座体的内壁对应嵌设安装有多个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插孔的顶端相接,接电后的电磁铁可将对应第一插孔内的插柱朝上吸附、并插入对应的第二插孔内,实现母座体与对应公座体的锁定。
[0010]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的底面固定设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沿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母座体的顶面对应凹设有导向滑槽。
[0011]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块的底面两侧均安装有万向球轴承,所述万向球轴承的滚珠抵持所述隔板的顶面滑动。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用幕墙玻璃,其结构新颖,夹腔内部设置多块光伏板,光伏板可由牵拉结构带动,沿安装框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阵列展开或收拢于端部位置的光伏板后侧,从而实现不同的光照接收区域,及不同的透光区域,满足不同的光伏产电要求及透光要求;在需要较大范围透光时,可需要将光伏板朝一端收拢,使得多块光伏板沿着安装框的厚度方向呈间隔堆叠的放置,使得挡光区域仅为单片光伏板的宽度,空出足够的正常透光区域;而透光要求不高,则可使光伏板进行展开,增大阳光接收区域,提高产电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用幕墙玻璃的侧视截面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安装框顶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光伏板收拢状态示意图;
[001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光伏板展开状态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100、安装框;110、第一安装腔;120、第二安装腔;130、隔板;140、导向条;200、玻璃板;300、夹腔;400、光伏板;410、电连接器;500、牵拉结构;510、驱动机构;511、丝杠;512、驱动电机;513、滑块;514、万向球轴承;520、锁定机构;521、母座体;522、公座体;523、导向块;524、插柱;525、电磁铁;600、滑触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用幕墙玻璃,包括安装框100,固定在所述安装框100两敞开口处的玻璃板200,两所述玻璃板200之间形成夹腔300;所述夹腔300内部安装有多块竖向延伸的光伏板400,多块所述光伏板400由牵拉结构500带动,沿所述安装框100的长度方向移动、并阵列展开;多块所述光伏板400由牵拉结构500带动朝端部位置的光伏板400后区移动及收拢,形成单块光伏板宽度的遮挡区域。
[0022]上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用幕墙玻璃,其结构新颖,夹腔内部设置多块光伏板,光
伏板可由牵拉结构带动,沿安装框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阵列展开或收拢于端部位置的光伏板后侧,从而实现不同的光照接收区域,及不同的透光区域,满足不同的光伏产电要求及透光要求;如图3所示,在需要较大范围透光时,可需要将光伏板朝一端收拢,使得多块光伏板沿着安装框的厚度方向呈间隔堆叠的放置,使得挡光区域仅为单片光伏板的宽度,空出足够的正常透光区域;如图4所示,而透光要求不高,则可使光伏板进行展开,增大阳光接收区域,提高产电效率。
[002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100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腔110,所述安装框100的底部设有第二安装腔120,所述第一安装腔110的底部及所述第二安装腔120的顶部对应设有多个导向槽孔,所述导向槽孔沿所述安装框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光伏板400滑动卡于对应的导向槽孔内;所述第二安装腔120的内部对应多块光伏板400安装有多个滑触轨600,底部对应安装有多个电连接器410,所述光伏板400与对应的滑触轨600电连接,滑触轨600与对应的电连接器410通过导电线连接;所述牵拉结构500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110内;该导向槽孔的设计,可对光伏板的移动进行卡位及移动限定,保证光伏板之间的间隔,防止发生碰撞;而滑触轨、电连接器的设计,则可保证光伏板在移动的过程中也维持正常的接电及光伏产电的效果。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建筑一体用幕墙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固定在所述安装框两敞开口处的玻璃板,两所述玻璃板之间形成夹腔;所述夹腔内部安装有多块竖向延伸的光伏板,多块所述光伏板由牵拉结构带动,沿所述安装框的长度方向移动、并阵列展开;多块所述光伏板由牵拉结构带动朝端部位置的光伏板后区移动及收拢,形成单块光伏板宽度的遮挡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用幕墙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安装框的底部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底部及所述第二安装腔的顶部对应设有多个导向槽孔,所述导向槽孔沿所述安装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光伏板滑动卡于对应的导向槽孔内;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部对应多块光伏板安装有多个滑触轨,底部对应安装有多个电连接器,所述光伏板与对应的滑触轨电连接,滑触轨与对应的电连接器通过导电线连接;所述牵拉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用幕墙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部固定架设有隔板,所述牵拉结构包括驱动机构及锁定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通过轴承座架设在隔板顶面的丝杠,所述丝杠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丝杠上设有滑块;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母座体及多个公座体,所述母座体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尚鹏吴洁静蔡岳玮温欢欢朱泳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恒龙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