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电池壳体结构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2754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薄电池壳体结构和锂离子电池。超薄电池壳体结构包括浅坑壳体和深坑壳体,浅坑壳体中间形成有第一冲压槽,深坑壳体中间形成有第二冲压槽,第一冲压槽和第二冲压槽共同构成电芯容纳空间,且第二冲压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冲压槽的深度,浅坑壳体包括第一折边部和位于第一折边部外侧的第二折边部,第一折边部和第二折边部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相互间隔而形成凹槽;深坑壳体包括第三折边部和位于第三折边部外侧的第四折边部,第三折边部和第四折边部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相互间隔而形成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降低电芯转接焊难度,有利于提高壳体激光焊接稳定性及焊接效率,降低壳体定位难度,有助于提高电池组装良率和降低组装成本。率和降低组装成本。率和降低组装成本。

Ultra thin battery shell structure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电池壳体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薄电池壳体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壳体是制作电池的关键部件,主要通过钢带进行四次折弯后将头尾焊接完成边框制作,然后再进行上、下盖板焊接制作而成。由于钢框体采用钢带进行折弯再进行首尾焊接,框体成型后较柔软,易变形;其次,由于框体底部无支撑,电芯转接焊难度大;再者,由于框体厚度较薄,与盖板进行焊接定位难度大;此外,由于框体与盖板定位困难,导致壳体激光焊接难度大,焊接效率低,这些因素都导致现有的电池壳体加工良品率下降和电池组装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电池壳体结构及锂离子电池,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壳体通过钢带进行四次折弯后将头尾焊接完成边框制作,然后再进行上、下盖板焊接制作,存在框体成型后较柔软,易变形;框体底部无支撑,电芯转接焊难度大,与盖板进行焊接定位难度大、焊接效率低,导致良品率下降和电池组装成本上升等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电池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电池壳体结构包括形状和尺寸相互匹配的浅坑壳体和深坑壳体,浅坑壳体中间形成有第一冲压槽,深坑壳体中间形成有第二冲压槽,第一冲压槽和第二冲压槽共同构成电芯容纳空间,且第二冲压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冲压槽的深度,所述浅坑壳体包括第一折边部和位于第一折边部外侧的第二折边部,第一折边部和第二折边部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相互间隔而形成凹槽;所述深坑壳体包括第三折边部和位于第三折边部外侧的第四折边部,第三折边部和第四折边部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相互间隔而形成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电池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电池壳体结构为矩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电池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浅坑壳体的第一折边部的折边宽度为0.65mm~0.7mm,第二折边部的折边宽度为0.4mm~0.45mm;所述深坑壳体的第三折边部的折边宽度0.6mm~0.65mm,第四折边部的折边宽度为0.5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电池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压槽的深度为4mm

5mm,第一冲压槽底面的厚度为0.1mm;第二冲压槽的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辉张亚儒李小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