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后跟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2368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请求保护一种鞋底后跟支撑结构,其包括有连接部和恢复部,连接部与鞋底固定连接,恢复部与连接部连接,恢复部还与脚后跟的鞋面连接,用于形变时将脚后跟的鞋面恢复成原状。综上所述,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恢复部通过连接部与鞋底连接,恢复部与脚后跟处的鞋面连接,可以设置在鞋面的外侧、内侧或鞋面的布料内部,恢复部具有弹性,当用脚直接套进鞋子里使鞋子的脚后跟处变形时,恢复部通过其自身的弹力将脚后跟的鞋面恢复至原状,从而不用双手就可以方便地穿上鞋子。从而不用双手就可以方便地穿上鞋子。从而不用双手就可以方便地穿上鞋子。

A sole heel suppor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鞋底后跟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鞋子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鞋底后跟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鞋子是当下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在走路过程中,鞋子既能保护人们的双脚,同时,还能减少运动的劳累度。现代人生活繁忙,即使是穿、脱鞋子都讲求快速及便利,因此许多人都有些辅助穿、脱鞋子的工具或技巧动作。举例而言,在穿着较包覆脚部的鞋子时,有些人习惯使用鞋拔,或者直接以手拉扯鞋舌或鞋口之前端或后端,以辅助穿鞋子的动作。而在脱鞋子时,除用手拉扯辅助,许多人更有用另一脚踩踏鞋面的后帮部以快速地脱除鞋子的习惯。
[0003]然而,这些穿鞋方式均需使用者弯腰并用手接触鞋子或操作鞋拔,对于忙碌的现代人已不甚方便,对于老人、孕妇或僵直性脊椎炎病患等不方便弯腰的人,穿鞋就更加辛苦,而且,鞋拔不但无法随时随地取得,使用起来还需要相当的技巧。至于脱鞋的方式,以踩踏鞋面后帮部辅助脱鞋的方式容易使鞋面变形、脏污或破损,甚至使鞋底脱落。
[0004]因此,如何让鞋子更容易穿上正是本申请所考虑的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一方面,提供一种鞋底后跟支撑结构,该鞋底后跟支撑结构能让人们穿鞋子时更加方便快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鞋底后跟支撑结构,其包括有连接部和恢复部,连接部与鞋底固定连接,恢复部与连接部连接,恢复部还与脚后跟的鞋面连接,用于形变时将脚后跟的鞋面恢复成原状。
[0008]综上所述,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恢复部通过连接部与鞋底连接,恢复部与脚后跟处的鞋面连接,可以设置在鞋面的外侧、内侧或鞋面的布料内部,恢复部具有弹性,当用脚直接套进鞋子里使鞋子的脚后跟处变形时,恢复部通过其自身的弹力将脚后跟的鞋面恢复至原状,从而不用双手就可以方便地穿上鞋子。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一种鞋底后跟支撑结构与鞋底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一种鞋底后跟支撑结构的底面区和侧面区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一种鞋底后跟支撑结构的左连接片和右连接片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一种鞋底后跟支撑结构的开口结构示意图;
[0013]图5为一种鞋底后跟支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1、鞋底;10、连接部;11、底面区;12、侧面区;13、左连接片;14、右连接片;20、恢复部;21、左支撑片;22、右支撑片;23、后支撑片;30、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6]如图1所示,一种鞋底后跟支撑结构,其包括有连接部10和恢复部20,连接部10与鞋底1固定连接,恢复部20与连接部10连接,恢复部20还与鞋面连接。恢复部20通过连接部10与鞋底1连接,恢复部20与脚后跟处的鞋面连接,用于形变时将鞋面恢复成原状,可以设置在鞋面的外侧、内侧或鞋面的布料内部,恢复部20具有弹性,当用脚直接套进鞋子里使鞋子的脚后跟处变形时,恢复部20通过其自身的弹力将脚后跟的鞋面恢复至原状,从而不用双手就可以方便地穿上鞋子。
[0017]如图2所示,连接部10包括有底面区11和侧面区12,底面区11与侧面区12连接,底面区11与鞋底1的底面固定连接,侧面区12与鞋底1的侧面固定连接。恢复部20与侧面区12连接,底面区11和侧面区12的受力面方向不同,可以更加牢固地连接恢复部20和鞋底1。
[0018]如图3所示,连接部10包括有左连接片13和右连接片14,且一左一右与鞋底1固定连接。左连接片13和右连接片14均包括有底面区11和侧面区12。
[0019]左连接片13与鞋底1左侧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右连接片14与鞋底1右侧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恢复部20环绕脚后跟设置,恢复部20的一端与左连接片13连接,另一端与右连接片14连接。
[0020]如图4和图5所示,恢复部20包括有左支撑片21、右支撑片22和后支撑片23,后支撑片23通过左支撑片21与左连接片13连接,后支撑片23通过右支撑片22与右连接片14连接。左支撑片21、右支撑片22和后支撑片23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或塑料等材料。
[0021]后支撑片23沿竖直方向设置,位于鞋底1后端的上方,与鞋底1分离设置。
[0022]优选地,左支撑片21的一端与左连接片13连接,另一端与后支撑片23连接,且与鞋底1分离设置;右支撑片22的一端与右连接片14连接,另一端与后支撑片23连接,且与鞋底1分离设置。后支撑片23在左支撑片21和右支撑片22的支撑下与鞋底1分离,在穿鞋子时,脚后跟处的鞋面产生褶皱使后支撑片23向下发生形变或弯曲,此时左支撑片21和右支撑片22因为一端与位于鞋底1中间部位的连接部10连接,所以可以给后支撑片23产生恢复原状的弹力,同时左支撑片21、右支撑片22和后支撑片23自身也具有弹性,能让鞋后跟处的鞋面产生更大的弹力让鞋后跟恢复原状,从而方便地穿上鞋子。
[0023]后支撑片23与鞋底1的距离不小于1厘米。后支撑片23产生的弹力随着其其与鞋底1分离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后支撑片23与鞋底1分离的距离大于1厘米可以提供较好的弹力。
[0024]左支撑片21上开设有开口30。右支撑片22上开设有开口30。后支撑片23开设有开口30。开口30的设置可以给左支撑片21、右支撑片22和后支撑片23提供跟大的弹力。
[0025]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后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连接部(10)和恢复部(20),所述连接部(10)与鞋底(1)固定连接,所述恢复部(20)与连接部(10)连接,所述恢复部(20)还与脚后跟的鞋面连接,用于形变时将脚后跟的鞋面恢复成原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后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0)包括有底面区(11)和侧面区(12),所述底面区(11)与侧面区(12)连接,所述底面区(11)与鞋底(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侧面区(12)与鞋底(1)的侧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后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0)包括有左连接片(13)和右连接片(14),且一左一右与鞋底(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后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片(13)与鞋底(1)左侧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所述右连接片(14)与鞋底(1)右侧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后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兴蔡育峰张延俊陈嘉宁李环环阙长浩孟石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