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2272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包括智能卡主体,所述智能卡主体包括封装卡体、弧状卡边、提示区、手握槽、装边卡槽和封端块槽,所述智能卡主体内部安装有内部结构,所述内部结构包括线圈安装槽、芯片封装槽、内置芯片和内置线圈,所述智能卡主体一侧安装有便拿封条,所述便拿封条包括封条主体、穿绳孔、安装卡条和封槽端块,所述封装卡体边缘处开设有弧状卡边,所述封装卡体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开设有提示区,所述封装卡体穿插开设有手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智能卡,解决了传统智能卡过薄,贴附于桌面等平面不便拿取的问题,将封装卡体边缘设计为弧状卡边,降低传统封装卡体边缘的锋利度,提高使用安全性。提高使用安全性。提高使用安全性。

A contactless smart card based on RF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智能卡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智能卡。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卡,内嵌有微芯片的塑料卡(通常是一张信用卡的大小)的统称,一些智能卡包含一个微电子芯片,智能卡需要通过读写器进行数据交互;
[0003]专利号:CN207895485U公布的《一种非接触式IC智能卡》,“能实现主动完成交易,避免在有高频场干扰的地方容易导致智能卡误感应,使非接触式IC智能卡的数据被盗读或误读”,但整体结构过于复杂,制造成本较大,不适合大量配备,同时内部结构占用面积较大,进行打孔等操作时,易造成内部结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包括智能卡主体,所述智能卡主体包括封装卡体、弧状卡边、提示区、手握槽、装边卡槽和封端块槽,所述智能卡主体内部安装有内部结构,所述内部结构包括线圈安装槽、芯片封装槽、内置芯片和内置线圈,所述智能卡主体一侧安装有便拿封条,所述便拿封条包括封条主体、穿绳孔、安装卡条和封槽端块。
[0007]优选的,所述封装卡体边缘处开设有弧状卡边,所述封装卡体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开设有提示区,所述封装卡体穿插开设有手握槽,所述封装卡体一侧表面开设有装边卡槽,所述装边卡槽一端开设有封端块槽。
[0008]优选的,所述线圈安装槽中部开设有芯片封装槽,所述芯片封装槽内安装有内置芯片,所述内置芯片连接安装有内置线圈。
[0009]优选的,所述封条主体一侧表面固定焊接安装有穿绳孔,所述封条主体另一侧表面固定焊接安装有安装卡条,所述安装卡条一端固定焊接安装有封槽端块。
[0010]优选的,所述线圈安装槽开设于封装卡体开设的提示区内部,所述安装卡条活动卡于装边卡槽内,所述封槽端块活动安装于封端块槽处。
[0011]优选的,所述装边卡槽开设于靠近手握槽一侧表面,所述封装卡体除开设有装边卡槽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弧状卡边。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中,可通过安装卡条卡于装边卡槽处将封条主体卡于封装卡体一侧,利用穿绳孔穿插挂绳,进行携带,封条主体直径略大于封装卡体厚度,方便对智能卡主体进行拿取,解决了传统智能卡过薄,贴附于桌面等平面不便拿取的问题,需要时,可取下封条主体,配备卡套等操作,开设的手握槽,方便在使用时进行抓握的同时,能够节省封装卡体一定的制造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将封装卡体边缘设计为弧状卡边,降低传统封装卡体
边缘的锋利度,提高使用安全性,在封装卡体内部的内置芯片、内置线圈安装处上下表面开设有提示区,对使用人员进行提示,避免进行打孔等改造操作时对内置芯片、内置线圈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智能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智能卡的智能卡主体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智能卡的便拿封条示意图。
[0018]图中:1、智能卡主体;101、封装卡体;102、弧状卡边;103、提示区;104、手握槽;105、装边卡槽;106、封端块槽;2、内部结构;201、线圈安装槽;202、芯片封装槽;203、内置芯片;204、内置线圈;3、便拿封条;301、封条主体;302、穿绳孔;303、安装卡条;304、封槽端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

4所示,一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包括智能卡主体1,智能卡主体1包括封装卡体101、弧状卡边102、提示区103、手握槽104、装边卡槽105和封端块槽106,智能卡主体1内部安装有内部结构2,内部结构2包括线圈安装槽201、芯片封装槽202、内置芯片203和内置线圈204,智能卡主体1一侧安装有便拿封条3,便拿封条3包括封条主体301、穿绳孔302、安装卡条303和封槽端块304;
[0022]封装卡体101边缘处开设有弧状卡边102,封装卡体101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开设有提示区103,封装卡体101穿插开设有手握槽104,封装卡体101一侧表面开设有装边卡槽105,装边卡槽105一端开设有封端块槽106;线圈安装槽201中部开设有芯片封装槽202,芯片封装槽202内安装有内置芯片203,内置芯片203连接安装有内置线圈204;封条主体301一侧表面固定焊接安装有穿绳孔302,封条主体301另一侧表面固定焊接安装有安装卡条303,安装卡条303一端固定焊接安装有封槽端块304,可通过安装卡条303卡于装边卡槽105处将封条主体301卡于封装卡体101一侧,利用穿绳孔302穿插挂绳,进行携带;线圈安装槽201开设于封装卡体101开设的提示区103内部,安装卡条303活动卡于装边卡槽105内,封槽端块304活动安装于封端块槽106处;装边卡槽105开设于靠近手握槽104一侧表面,封装卡体101除开设有装边卡槽105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弧状卡边102。
[0023]实施例二: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在使用时,可通过安装卡条303卡于装边卡槽105处将封条主体301卡于封装卡体101一侧,利用穿绳孔302穿插挂绳,进行携带,封条主体301直径略大于封装卡体101厚度,方便对智能卡主体1进行拿取,解决了传统智能卡过薄,贴附于桌面等平面不便拿取的问题,需要时,可取下封条主体301,配备卡套等操作,开设的手握槽104,方便在使用时进行抓握的同时,能够节省封装卡体101一定的制造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将封装卡体101边缘设计为弧状卡边102,降低
传统封装卡体101边缘的锋利度,提高使用安全性,在封装卡体101内部的内置芯片203、内置线圈204安装处上下表面开设有提示区103,对使用人员进行提示,避免进行打孔等改造操作时对内置芯片203、内置线圈204造成损伤。
[00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卡主体(1),所述智能卡主体(1)包括封装卡体(101)、弧状卡边(102)、提示区(103)、手握槽(104)、装边卡槽(105)和封端块槽(106),所述智能卡主体(1)内部安装有内部结构(2),所述内部结构(2)包括线圈安装槽(201)、芯片封装槽(202)、内置芯片(203)和内置线圈(204),所述智能卡主体(1)一侧安装有便拿封条(3),所述便拿封条(3)包括封条主体(301)、穿绳孔(302)、安装卡条(303)和封槽端块(3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卡体(101)边缘处开设有弧状卡边(102),所述封装卡体(101)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开设有提示区(103),所述封装卡体(101)穿插开设有手握槽(104),所述封装卡体(101)一侧表面开设有装边卡槽(105),所述装边卡槽(105)一端开设有封端块槽(1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智能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卡思通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