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氮化物弥散强化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2223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稀土氮化物弥散强化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黄铜合金由α单相黄铜和稀土氮化物组成;黄铜合金中的α单相黄铜和稀土氮化物的质量份数比为:(18.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稀土氮化物弥散强化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黄铜合金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硬质、高耐磨性、高导电导热,且具有一定延展性能的稀土氮化物弥散强化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铜合金主要用真空熔炼和粉末冶金的工艺来制备。
[0003]采用真空熔炼时,由于合金元素与铜的密度相差较大,在熔炼过程中,添加的合金粉末颗粒无法均匀的分布在基体铜熔液中,易形成成分偏析,影响合金产品的抗疲劳性能;
[0004]在采用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技术时,熔炼前必须采用较大吨位的油压机制备自耗电极,工序繁琐,合金颗粒利用率低。生产大规格铜合金铸锭时,不能有效的去除低密度、高密度夹杂,且该工艺仅能用来生产圆铸锭。为了消除元素偏析,大多数最终产品必须进行重熔,严重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0005]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时,由于要减小增强相粉末颗粒直径的大小,通常使用球磨法机械混合,但上述方法无法使粉末颗粒均匀化,导致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在机械混合的过程中,合金粉末中会引入氧和铁的污染对合金样品的强度及其导电导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土氮化物弥散强化黄铜合金,其特征是,所述黄铜合金由α单相黄铜和稀土氮化物组成;黄铜合金中的α单相黄铜和稀土氮化物的质量份数比为:(18.5

19.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氮化物弥散强化黄铜合金,其特征是,所述稀土氮化物由直径小于0.5um的氮化铈粉末颗粒、氮化钇粉末颗粒和氮化镧粉末颗粒混合而成,稀土氮化物中的氮化铈粉末颗粒、氮化钇粉末颗粒和氮化镧粉末颗粒的质量份数比为1:(1.9

2.1):1。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2所述的稀土氮化物弥散强化黄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上端开口的炉体(1),设于炉体上的盖板(2),分别设于盖板左部和右部的两条用于向炉体内通气的进气管(21),设于盖板上的搅拌器,设于盖板上的排气孔(22)和温度传感器(23);所述搅拌器包括设于盖板中部内的电机(31)、与电机连接的向下延伸的竖向转轴(32),与竖向转轴下端连接的若干个涡轮式叶片(33);所述进气管包括水平管(201)和与水平管一端连接的竖管(202);所述竖管上设有向外弧形拱起的弧形管(203),弧形管下部上设有若干条间隔排列的下料管(204),各条下料管与弧形管连接处均设有过滤网,各条下料管的过滤网的网目尺寸按照距离竖管从近至远的顺序逐渐变大;水平管另一端与惰性气体压力罐连接,所述水平管上设有透明容器(211),所述透明容器的出料口上设有手动开关(212);包括如下步骤:3

1,工作人员准备α单相黄铜锭和稀土氮化物,使α单相黄铜锭和稀土氮化物的质量份数比为:(18.5

19.5):1;将准备好的α单相黄铜锭放入炉体内加热,使α单相黄铜锭熔化成黄铜熔融液,然后,将盖板盖到炉体上,使各条下料管下部和温度传感器的探头进入黄铜熔融液中,使弧形管位于黄铜熔融液上方;3

2,打开惰性气体压力罐的阀门,向炉体内的黄铜熔融液中通入温度为540℃至560℃,压力为0.45Mpa至0.55MPa的惰性气体,使炉体内的黄铜熔融液的温度位于1093℃至1250℃范围内30分钟;3

3,打开电机的开关,电机通过竖向转轴带动各个涡轮式叶片对炉体内的黄铜熔融液进行机械搅拌;使电机转速位于650rpm至670rpm范围内,工作人员将准备好的稀土氮化物颗粒分成两等份,将两等份的稀土氮化物颗粒分别装入两个透明容器中,使两个透明容器以出料口向下的姿态分别与两条水平管连接;工作人员将两个透明容器的手动开关打开,两个透明容器中的稀土氮化物颗粒分别落入两条进气管的水平管中,进入两条进气管中的惰性气体分别将其中的稀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秋丽张荣良朱晓军杨兴跃沈子祥江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百川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