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2183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在后浇带两侧搭设支撑结构并铺设模板;S20:在所述后浇带两侧采用悬挑方式构建梁板结构。S30:在所述后浇带位置处设置吊模;S40:在所述梁板结构强度达到标准后,拆除所述支撑结构;S50:向所述后浇带浇筑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后浇带施工方法通过在后浇带两侧采用悬挑方式构建梁板结构,使梁板结构的强度提高,使梁板结构满足悬臂状态下的强度要求,在梁板结构到达强度要求后,可以将支撑结构拆除,从而极大提高了场地的整体贯通性,方便后续工作的穿插进行;而且,通过提前拆除支撑结构,减少了支撑结构的租赁时间,节省了大量的支撑结构周转材料费用。周转材料费用。周转材料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浇带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浇带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
[0003]目前采用的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主要是现将后浇带侧的梁板结构浇筑后,等待各两侧沉降或收缩稳定后,再浇筑后浇带。在此过程中,由于后浇带两侧的梁板结构(在前长期处于悬臂状态,两侧模板支撑不能拆除,需待后浇带施工完成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因此,大量的支撑架周转材料使用周期长,支撑架体影响地下室整体贯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浇带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量的支撑架周转材料使用周期长,支撑架体影响地下室整体贯通性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浇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在后浇带(10)两侧搭设支撑结构(20)并铺设模板;S20:在所述后浇带(10)两侧采用悬挑方式构建梁板结构(30);S30:在所述后浇带(10)位置处设置吊模(40);S40:在所述梁板结构(30)强度达到标准后,拆除所述支撑结构(20);S50:向所述后浇带(10)浇筑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0)包括支撑架(21)和格构柱(22),所述步骤S10还包括以下步骤:S11:自所述后浇带(10)中线向两侧搭设用于支撑所述梁板结构(30)的支撑架(21)并铺设模板;S12:在预设位置设置独立的格构柱(22),所述格构柱(22)用于支撑所述梁板结构(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浇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1)包括第一支架(211)和第二支架(212);在所述步骤S11中,先在后浇带(10)位置处设置独立的第一支架(211)并在所述第一支架(211)上铺设模板,再在所述第一支架(211)两侧搭设第二支架(212)并在所述第二支架(212)上铺设模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浇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带施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S40中,在所述梁板结构(30)强度达到标准后,拆除所述支撑架(21),保留所述格构柱(2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板结构(30)包括悬挑梁和/或悬挑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0中,先绑扎悬挑结构所需要的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嘉兆亮王雁鲁雅军郎双群王建雄孟国梁胡从刚陶世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