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综合配电箱温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156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化综合配电箱温控装置,包括L形的温控壳,所述温控壳与外部的配电箱的外周相连通,且温控壳的内侧设有温控腔,所述温控腔的内周设有L形的加热件,且温控腔内周的上半部设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上安装有多个穿过温控壳的导热棒,所述温控壳温控腔内周的两侧均设有用于驱动加热件的移动组件,且温控壳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对温度进行监测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吸热板的两侧均设有用于带导热棒移动的控制组件,优选的,所述温控壳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散热槽,且散热槽的内周均滑动连接有散热板。该智能化综合配电箱温控装置,不仅能够对温度进行监控,且加热均匀、降温快速。速。速。

Intelligent integrated distribution box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综合配电箱温控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配电箱温控
,具体涉及智能化综合配电箱温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箱是电气装备,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而智能化配电箱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配电箱,智能化配电箱具有上述优点的同时还具备了操作便捷,自动化高的优点,智能化配电箱的内部一般均会安装智能芯片,智能芯片高速稳定的运行需要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而现有的智能化配电箱缺少温控装置,不能很好地对内部的温度进行调控。
[0003]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设计和生产智能化综合配电箱温控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化综合配电箱温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化综合配电箱温控装置,包括L形的温控壳,所述温控壳与外部的配电箱的外周相连通,且温控壳的内侧设有温控腔,所述温控腔的内周设有L形的加热件,且温控腔内周的上半部设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上安装有多个穿过温控壳的导热棒,所述温控壳温控腔内周的两侧均设有用于驱动加热件的移动组件,且温控壳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对温度进行监测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吸热板的两侧均设有用于带导热棒移动的控制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一端通过轴承与温控腔转动连接的往复丝杆以及螺母座,所述往复丝杆的外周套设有螺母座,且螺母座的底部与加热件的顶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安装于温控壳顶部一侧的升降电机、与温控腔一侧贴合的升降方套和螺纹杆,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温控壳并通过联轴器与螺纹杆连接,且螺纹杆的外周螺纹连接有升降方套,所述升降方套的一侧与吸热板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温控壳靠近两个往复丝杆的部分均安装有移动电机,且移动电机的输出端均贯穿温控壳并通过联轴器与往复丝杆的一端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温控壳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散热槽,且散热槽的内周均滑动连接有散热板。
[0010]优选的,处于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散热板的一侧均设有控制板,且控制板的顶端与对应的升降方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靠近散热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且多个连接杆远离控制板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散热板连接。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智能化综合配电箱温控装置,通过移动电机的工作,带动往复丝杆旋转,使螺母座移动,进一步使加热件往复移动,从而能够起到均匀加
热的目的;通过升降电机的工作,带动螺纹杆旋转,使升降方套移动,进一步使导热棒与吸热件贴合,再通过升降方套的移动,带动控制板移动,使连接杆带动散热板移动,使得散热槽打开并散热,从而能够进行高效率的降温;通过温度传感器的工作,能够对温度监控,该智能化综合配电箱温控装置,不仅能够对温度进行监控,且加热均匀、降温快速。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温控壳、2加热件、3吸热板、4导热棒、5温度传感器、6移动电机、7散热板、8控制板、9连接杆、21往复丝杆、22螺母座、31升降电机、32升降方套、33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温控壳1为L形,温控壳1与外部的配电箱的外周相连通,温控壳1的内侧设有温控腔,温控腔的内周设有L形的加热件2,加热件2可选为U型的加热管或加热棒等,温控腔内周的上半部设有吸热板3,吸热板3为吸热性和导热性高的石墨稀材料制成,吸热板3上安装有多个穿过温控壳1的导热棒4,安装和连接方式均可选为紧固件、粘接或焊接等,温控壳1温控腔内周的两侧均设有用于驱动加热件2的移动组件,温控壳1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对温度进行监测的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的型号可选为NF53

NTC,吸热板3的两侧均设有用于带导热棒4移动的控制组件,加热件2、温度传感器5、移动电机6和升降电机31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且可选装控制器进行同步调控。
[0019]为了使加热更加均匀,如图2和图4所示,温控壳1靠近两个往复丝杆21的部分均安装有移动电机6,移动电机6和升降电机31均可选为RS540型号的正反转电机,移动电机6的输出端均贯穿温控壳1并通过联轴器与往复丝杆21的一端连接,往复丝杆2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温控腔转动连接,往复丝杆21的外周套设有螺母座22,螺母座22的底部与加热件2的顶部连接,通过移动电机6的工作,带动往复丝杆21旋转,使螺母座22移动,进一步使加热件2往复移动,即可起到均匀加热的目的。
[0020]为了实现降温的目的,如图2所示,升降电机31安装于温控壳1顶部的一侧,升降电机31的输出端贯穿温控壳1并通过联轴器与螺纹杆33连接,螺纹杆33的外周螺纹连接有升降方套32,升降方套32与温控腔内周的一侧贴合,通过升降方套32与温控腔的内周贴合,即可对升降方套32形成限位,升降方套32的一侧与吸热板3连接,通过升降电机31的工作,带动螺纹杆33旋转,使升降方套32带动吸热板3移动,并使导热棒4与吸热件2贴合,再通过导热棒4对热量的传导性,即可将热量导出。
[0021]为了加快降温,如图2和图3所示,温控壳1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散热槽,散热槽的内周均滑动连接有散热板7,处于同一侧的多个散热板7的一侧设有控制板8,控制板8的顶端与对应的升降方套32的底部固定连接,控制板8靠近散热板7的一侧与对应的多个散热板
7之间均连接有连接杆9,通过升降方套32的移动,带动控制板8移动,使连接杆9带动散热板7移动,使得散热槽打开并散热,即可进行一步提高散热的效率。
[0022]工作原理,该智能化综合配电箱温控装置,需要使用时,将装置本体1与外部配电箱的外周连通,即可进行使用,启动温度传感器5,对温度进行监控,当温度较低时,先启动加热件2,再启动移动电机6,带动往复丝杆21旋转,使螺母座22移动,进一步使加热件2往复移动,即可进行均匀地加热,当温度较高时,关闭加热件2,再启动升降电机31,带动螺纹杆33旋转,使升降方套32移动,进一步使导热棒4与吸热件2贴合,通过导热棒4对热量的传导性,即可进行初步降温,再通过升降方套32的移动,带动控制板8移动,使连接杆9带动散热板7移动,使得散热槽打开,通过内外空间的换热,即可进行再次降温。
[00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化综合配电箱温控装置,包括L形的温控壳(1),所述温控壳(1)与外部的配电箱的外周相连通,且温控壳(1)的内侧设有温控腔,所述温控腔的内周设有L形的加热件(2),且温控腔内周的上半部设有吸热板(3),所述吸热板(3)上安装有多个穿过温控壳(1)的导热棒(4),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壳(1)温控腔内周的两侧均设有用于驱动加热件(2)的移动组件,且温控壳(1)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对温度进行监测的温度传感器(5),所述吸热板(3)的两侧均设有用于带导热棒(4)移动的控制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综合配电箱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一端通过轴承与温控腔转动连接的往复丝杆(21)以及螺母座(22),所述往复丝杆(21)的外周套设有螺母座(22),且螺母座(22)的底部与加热件(2)的顶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综合配电箱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安装于温控壳(1)顶部一侧的升降电机(31)、与温控腔一侧贴合的升降方套(32)和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淳张丽宋林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瑞迪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