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起坐等候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153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助力起坐等候椅,包括固定背靠,所述固定背靠左右两侧设置有半圆板,所述半圆板的凸起端一体化连接有半圆环,所述半圆板的圆心处设置有圆板,所述固定背靠左右两端与左右两侧的半圆环固定连接,所述半圆板下端一体化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半圆环上固定连接有夹头,左右两侧的夹头之间连接有安装杆,左右两侧的半圆板之间设置有座椅板,座椅板底部安装有坐起助力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构造清晰易懂,通过驱动助力结构推动座椅的升降,用于特殊人群的坐起助力,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轮椅的卡接,方便轮椅用户使用,可以放置拐杖,方便实用,具有较大的储物空间,避免丢失,功能性强,值得推广使用。值得推广使用。值得推广使用。

A booster sitting waiting ch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力起坐等候椅


[0001]本技术涉及特殊人群户外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助力起坐等候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可升降的椅子基本为电脑椅、吧台椅及儿童升降椅,升降杆位于椅坐下方可以做到升降,但使用不便且无助力,不适合老人日常使用。尤其是户外机场或者高铁的候机室、候车室等地方的椅子,不仅仅矮,而且多没有扶手,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坐起十分费力,甚至会摔倒,造成严重后果。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 214549876 U公开了一种起坐助力多功能椅,通过在椅子的坐垫下方设置的伸缩式液压缸,在起身时,可以控制升降液压缸一起升起,将坐垫抬起,再控制伸缩式液压缸伸长,将椅子的坐垫撑起。
[0004]但是,上述公开的椅子结构单一,不具备特色,其抬起是将坐垫旋转抬起,而不能将使用者抬高,不能起到好的助力坐起效果,实用性不强,功能单一,不具备体感回缩功能,因此,需要一种助力起坐等候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助力起坐等候椅。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助力起坐等候椅,包括固定背靠,所述固定背靠左右两侧设置有半圆板,所述半圆板的凸起端一体化连接有半圆环,所述半圆板的圆心处设置有圆板,所述固定背靠左右两端与左右两侧的半圆环固定连接,所述半圆板下端一体化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半圆环上固定连接有夹头,左右两侧的夹头之间连接有安装杆,左右两侧的半圆板之间设置有座椅板,所述座椅板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一体化连接有扶手杆,左右两侧的支撑杆前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座椅靠板,所述固定背靠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座椅靠板置于凹槽内,所述座椅板底端面左右两侧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穿设有杆槽,左右两侧的杆槽之间滑动穿设有横杆,所述横杆左右两端连接有限位头,所述安装杆中间转动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输出端与横杆中间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扶手杆后端设置有拐杖卡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板和座椅靠板的表面设置有橡胶软垫。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杆上套装的固定套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扶手杆上安装有驱动启动按钮。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底端面连接有防滑缓冲橡胶垫。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为助力起坐等候椅,是面向特殊人群的,特殊人群主要包括腿脚不
便的老年人、孕妇、拄拐人群,应用场景是机场或者高铁的候机室、候车室,当使用者坐在座椅板上时,安装杆上套装的固定套感受到来自座椅板的压力,压力传感器继而检测到有人正在使用椅子,使用者需要坐起时,按下驱动启动按钮,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伸缩杆工作,将整个座椅板和座椅靠板向前上方推动并离开固定背靠,从而将使用者托起,起到坐起助力效果,使用者坐起离开后,此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减小,检测到使用者离开,此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伸缩杆工作,将座椅板收回,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0014]2、本技术中的半圆板中间设置有轮椅卡槽,半圆板上的圆板中间由于轮椅轮胎中心轴的卡设,坐轮椅的人员将轮椅的轮子分别卡入左右两侧的轮椅卡槽内,由于轮椅固定,方便实用;
[0015]3、本技术中的座椅板下方设置有较大的空间,方便使用者放置物品,且有效避免丢失;
[0016]4、本技术中的扶手杆后端设置有拐杖卡槽,用于卡放拐杖,方便拄拐人群的使用,解决了在户外休息时,拐杖无处安放的问题。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构造清晰易懂,通过驱动助力结构推动座椅的升降,用于特殊人群的坐起助力,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轮椅的卡接,方便轮椅用户使用,可以放置拐杖,方便实用,具有较大的储物空间,避免丢失,功能性强,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助力起坐等候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助力起坐等候椅的仰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助力起坐等候椅的仰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助力起坐等候椅的右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

座椅板、2

扶手杆、3

拐杖卡槽、4

支撑杆、5

圆板、6

半圆板、7

支撑板、8

夹头、9

半圆环、10

固定背靠、11

座椅靠板、12

连接杆、13

凹槽、14

限位头、15

杆槽、16

安装杆、17

横杆、18

电动伸缩杆、19

固定杆、20

橡胶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参照图1

4,一种助力起坐等候椅,包括固定背靠10,所述固定背靠10左右两侧设置有半圆板6,所述半圆板6的凸起端一体化连接有半圆环9,所述半圆板6的圆心处设置有圆板5,所述固定背靠10左右两端与左右两侧的半圆环9固定连接,所述半圆板6下端一体化
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半圆环9上固定连接有夹头8,左右两侧的夹头8之间连接有安装杆16,左右两侧的半圆板6之间设置有座椅板1,所述座椅板1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上端一体化连接有扶手杆2,左右两侧的支撑杆4前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固定连接有座椅靠板11,所述固定背靠11内设置有凹槽13,所述座椅靠板11置于凹槽13内,所述座椅板1底端面左右两侧连接有固定杆19,所述固定杆19上穿设有杆槽15,左右两侧的杆槽15之间滑动穿设有横杆17,所述横杆17左右两端连接有限位头14,所述安装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力起坐等候椅,包括固定背靠(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背靠(10)左右两侧设置有半圆板(6),所述半圆板(6)的凸起端一体化连接有半圆环(9),所述半圆板(6)的圆心处设置有圆板(5),所述固定背靠(10)左右两端与左右两侧的半圆环(9)固定连接,所述半圆板(6)下端一体化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半圆环(9)上固定连接有夹头(8),左右两侧的夹头(8)之间连接有安装杆(16),左右两侧的半圆板(6)之间设置有座椅板(1),所述座椅板(1)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上端一体化连接有扶手杆(2),左右两侧的支撑杆(4)前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固定连接有座椅靠板(11),所述固定背靠(10)内设置有凹槽(13),所述座椅靠板(11)置于凹槽(13)内,所述座椅板(1)底端面左右两侧连接有固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坤王坤茜岳财丞杨珠鹏段霞郭瑞琪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