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深孔PVD的金属自离子化装置及镀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磁控溅射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深孔PVD的金属自离子化装置及镀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半导体芯片特征尺寸遵循摩尔定律不断缩小,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互联性能缺反而因为线宽的缩小而不断变差,使得互联线逐渐成为限制半导体芯片性能提高的瓶颈。
[0003]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技术是三维集成电路中堆叠芯片实现互连的一种新的技术解决方案。由于TSV能够使芯片在三维方向堆叠的密度最大、芯片之间的互连线最短、外形尺寸最小,并且能大大改善芯片速度和低功耗的性能,成为目前电子封装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技术。
[0004]TSV开发工艺包括在晶圆上通过刻蚀、激光钻孔等方式制作垂直硅通孔,然后在硅通孔内制作绝缘层、阻挡层和种子层沉积、填充金属、化学机械抛光、减薄以及随后的晶圆键合步骤,其中阻挡层和种子层沉积工艺一般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但随着硅通孔的深宽比越来越大,利用PVD工艺制作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深孔PVD的金属自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溅射腔体(1)、基片台(2)、溅射组件、绝缘环(4)、适配板(5)和离子化线圈组件;所述适配板(5)位于溅射腔体(1)上部,所述溅射组件位于溅射腔体(1)顶部,所述溅射组件通过绝缘环(4)与适配板(5)绝缘密封布置;所述基片台(2)位于溅射腔体(1)内,所述离子化线圈组件位于溅射腔体(1)内,且位于基片台(2)和溅射组件之间;所述离子化线圈组件包括离子化线圈(61);所述溅射组件包括溅射靶材(31),所述溅射靶材(31)的材质与离子化线圈(61)相同;所述基片台(2)与第一射频电源(81)连接;所述离子化线圈(61)与第二射频电源(8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深孔PVD的金属自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化线圈组件还包括电极(62)、电极连接件(63)和电极绝缘件(64);所述离子化线圈(61)为开口环形,所述离子化线圈(61)的开口两端分别通过电极连接件(63)与电极(62)连接,所述电极(62)安装在适配板(5)上,所述电极绝缘件(64)包覆在电极连接件(63)的表面;所述离子化线圈(61)的开口处的间隙宽度为3mm~5mm;所述电极连接件(63)的材质为无氧铜;所述电极连接件(63)为薄壁S型结构;所述电极(62)的数量至少为2个;所述电极(62)为陶封电极;所述电极连接件(63)的数量至少为2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深孔PVD的金属自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自离子化装置还包括防污组件;所述防污组件包括上防污环(71)、内防污筒(72)、外防污筒(73)和压环(74);所述上防污环(71)、内防污筒(72)、外防污筒(73)同心布置在溅射腔体(1)内;所述内防污筒(72)位于外防污筒(73)内,所述上防污环(71)位于内防污筒(72)与溅射组件之间;所述上防污环(71)、内防污筒(72)、外防污筒(73)的法兰边固定在适配板(5)上;所述内防污筒(72)、外防污筒(73)的下部中心位置设有通槽;所述基片台(2)位于通槽内,通过压环(74)遮挡基片台(2)与内防污筒(72)、外防污筒(73)之间的间隙;所述内防污筒(72)、外防污筒(73)上设有用于安装电极绝缘件(64)和电极连接件(63)的安装孔或缺口;所述离子化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鹏程,程文进,范江华,黄也,罗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