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076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相对的侧面分别安装有防护板和挤压板;以及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安装在内侧板与外侧板之间;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含:上环和下环;所述上环和下环通过弹性带分别与内侧板和外侧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一是通过在固定组件的两侧设置弹性带,并将弹性带与内外侧板连接,不但能够为电缆的晃动提供一定的空间,同时还能对电缆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电缆与连接处发生磨损;二通过设置上下相对的上环和下环,并在上下环的端部设置第一螺纹板和第二螺纹板,能够根据电缆的大小调整上下环之间的间距,提高装置的适用性。置的适用性。置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固定
,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而我国大部分电缆均采用空中架设方式进行输电;
[0003]箱式变电站,又叫预装式变电所或预装式变电站,是一种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工厂预制户内、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即将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安装在一个防潮、防锈、防尘、防鼠、防火、防盗、隔热、全封闭、可移动的钢结构箱;
[0004]目前,现有的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在使用时,只能对电缆进行固定,但是在电缆使用时,一部分位于变电站的外部,另一部分位于变电站的内部,因此当变电站外部的电缆受外力影响发生晃动时,电缆晃动的力度,传导到电缆连接处,导致电缆与变电站之间发生振动与摩擦,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损坏电缆,其次,现有的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在使用时,由于电缆的粗细不同,因此需要电缆的尺寸选择不内径的固定装置对电缆进行固定,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
[0010]相互平行的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相对的侧面分别安装有防护板和挤压板,并在防护板和挤压板之间设置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滑轨分别与防护板和挤压板连接;以及
[0011]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安装在内侧板与外侧板之间;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含:
[0012]上环和下环,所述上环和下环的形状均呈“U”形,且上环和下环的开口相对;所述上环的两侧和下环的两侧均连接有弹性带,且上环和下环通过弹性带分别与内侧板和外侧板连接。
[0013]优选的,该装置还包括箱式变电站,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分别位于箱式变电站的内外两侧,且安装板与箱式变电站的外壁插接。
[0014]优选的,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在内侧板和外侧板的外壁均
开设通孔,所述弹性带粘接在通孔的内壁。
[0015]通过在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设置螺栓连接,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的间距,方便与不同厚度的箱式变电站外壳配合使用,从而将箱式变电站的外壳夹在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其次,在内侧板和外侧板的外壁均开设通孔,弹性带粘接在通孔的内壁,从而保证电缆与装置的接触均为柔性接触,避免磨损电缆。
[0016]优选的,所述上环和下环的内侧均粘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内部填充有气囊。
[0017]通过在上环和下环的内侧均粘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内部填充有气囊,在电缆与上下环挤压时,橡胶垫能够充分的与电缆表面贴合,从而提高上下环与电缆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0018]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两组从动丝杆,且两组从动丝杆相互平行,其中,
[0019]所述上环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螺纹板,所述下环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螺纹板,且第二螺纹板与第一螺纹板上下对应,所述第一螺纹板和第二螺纹板均通过螺纹与从动丝杆连接。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板的外部开设有呈弧形的第一螺纹,且第一螺纹与从动丝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板的外部开设有插孔,用于与第一螺纹板插接,且插孔的一侧内壁设置有第二螺纹,第二螺纹与从动丝杆的外壁螺纹连接,其中,
[0021]所述内侧板的外部插接有驱动杆,且驱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安装在从动丝杆外侧的第二锥形齿轮啮合。
[0022]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且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均为半环形,并分别位于从动丝杆的两侧。
[0023]通过将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螺旋方向设计为相反,能够在从动丝杆旋转时,控制上下环分离或闭合,从而降低电缆的固定的难度。
[0024]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板和第二螺纹板的外部均安装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表面开设有过孔,所述从动丝杆插接在过孔的内部。
[0025]优选的,所述驱动杆的外部安装有呈圆盘状的旋钮,且旋钮的外部设有防滑层。
[0026]优选的,所述驱动杆的长度大于防护板的宽度。
[0027]通过将驱动杆的长度设计为大于防护板的宽度,能够在驱动杆插入到内侧板时,安装在驱动杆端部的第一锥形齿轮与安装在从动丝杆外部的第二锥形齿轮啮合。
[0028](三)有益效果
[0029]一是通过在固定组件的两侧设置弹性带,并将弹性带与内外侧板连接,不但能够为电缆的晃动提供一定的空间,同时还能对电缆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电缆与连接处发生磨损;
[0030]二通过设置上下相对的上环和下环,并在上下环的端部设置第一螺纹板和第二螺纹板,能够通过控制从动丝杆旋转,带动上下环进行分离与合并,同时还能根据电缆的大小调整上下环之间的间距,提高装置的适用性;
[0031]三是通过在螺纹板的外部设置限位板,能够防止从动丝杆与螺纹板之间发生分离,提高调节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2]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中内外侧板和固定组件的结构图之一;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中内外侧板和固定组件的结构图之二;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中锥形齿轮啮合的结构图;
[003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整体结构的截面图;
[0038]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中固定组件的结构图之一;
[0039]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中固定组件的结构图之二;
[0040]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中固定组件的结构图之三。
[0041]图例说明:1、内侧板;2、外侧板;3、防护板;4、挤压板;5、安装板;6、固定组件;61、上环;62、下环;63、第一螺纹板;64、第二螺纹板;65、限位板;7、弹性带;8、从动丝杆;9、驱动杆;10、旋钮;11、第一锥形齿轮;12、第二锥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内侧板(1)和外侧板(2),所述内侧板(1)和外侧板(2)相对的侧面分别安装有防护板(3)和挤压板(4),并在防护板(3)和挤压板(4)之间设置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通过滑轨分别与防护板(3)和挤压板(4)连接;以及固定组件(6),所述固定组件(6)安装在内侧板(1)与外侧板(2)之间;其中,所述固定组件(6)包含:上环(61)和下环(62),所述上环(61)和下环(62)的形状均呈“U”形,且上环(61)和下环(62)的开口相对;所述上环(61)的两侧和下环(62)的两侧均连接有弹性带(7),且上环(61)和下环(62)通过弹性带(7)分别与内侧板(1)和外侧板(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该装置还包括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1)和外侧板(2)分别位于箱式变电站的内外两侧,且安装板(5)与箱式变电站的外壁插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1)和外侧板(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在内侧板(1)和外侧板(2)的外壁均开设通孔,所述弹性带(7)粘接在通孔的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61)和下环(62)的内侧均粘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内部填充有气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高压电缆进线固定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两组从动丝杆(8),且两组从动丝杆(8)相互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和龙张文清张文霞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