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电连接装置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车辆配备有各种电气和电子装置以增强性能并提高便利性。这种电气和电子装置通过电缆和连接器电连接到其他装置。连接器用来在电源和装置之间以及在装置之间传送电流和电信号。
[0003]在用于车辆的大功率连接器的情况下,其配置为在车辆中传输较高的功率,并且包括配置为实现连接器的机械连接的连接器壳体并包括配置为实现连接器的电连接的连接器端子。
[0004]该连接器端子配置为具有环形形状以便传输高电压和高电流。连接器端子中设置有用于与配合的连接器端子稳定连接的环形接触弹簧。
[0005]当施加到传统大功率连接器的电流的容量增加时,应用于该传统大功率连接器的圆形连接器端子必须增加截面积,使得结构半径尺寸增加,并且因此,大功率连接器的尺寸增加为低效的。
[0006]此外,存在的问题是,大功率连接器的尺寸增加越多,用于工人安全的手指安全结构越可能不令人满意。例如,大功率连接器的尺寸增加越多,操作者的手指越可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连接装置,所述电连接装置包括:公连接器壳体,具有叶片端子安装部;母连接器壳体,配置为联接到所述公连接器壳体并且具有接片端子安装部;叶片端子,安装在所述叶片端子安装部中;以及接片端子,安装在所述接片端子安装部中,并且配置为当所述公连接器壳体和所述母连接器壳体彼此联接时连接到所述叶片端子,其中所述叶片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配置为实现与所述接片端子的电连接;以及接触弹簧,以插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中的状态组装,并且配置为当所述接片端子插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中时通过与所述接片端子接触而将所述端子本体和所述接片端子彼此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接触弹簧包括:固定接触部,配置为在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周面弹性接触;以及一对可移动接触部,分别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固定接触部的上部和下部上,并且配置为在被插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中的所述接片端子的外周面按压的状态下与所述接片端子的外周面弹性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可移动接触部包括多个接触梁,所述多个接触梁具有分别与所述固定接触部一体形成的前端和彼此连接的后端;每个所述接触梁具有通过弯曲其中心部而形成的前接触部和后接触部;并且所述前接触部和所述后接触部在所述接触梁的中心部处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周面的相对侧突出地形成,并且所述前接触部和所述后接触部中的每个配置为通过弹性回复力弹性地按压所述接片端子的外周面,所述弹性回复力在由插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中的所述接片端子的外周面按压时产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后接触部以规则的距离布置在所述前接触部的后侧;并且所述接片端子配置为当插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中时,与所述前接触部接触,然后与所述后接触部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接触部包括:上板,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内周面弹性接触;下板,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内周面弹性接触;以及中心板,在所述上板的后端和所述下板的后端处弯曲成弧形,并将所述上板的后端和所述下板的后端彼此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U形截面并且包括在前表面处的前开口部和在侧表面处的一对侧开口部,所述前开口部配置为在其中容纳所述接片端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布置在相对的侧开口部上的固定槽;并且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上分别形成有配置为相应地插入到所述固定槽中并与所述固定槽组装的侧表面固定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前固定部分别形成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上,所述前固定部配置为由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前表面钩住,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紧密接触;并且所述上板的所述前固定部和所述下板的所述前固定部分别布置在所述前开口部的相对侧上。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在向下的方向上弯曲的上挡块分别形成在所述上板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上,并且在向上的方向上弯曲的下挡块分别形成在所述下板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上。10.一种用于车辆的电连接装置,所述电连接装置包括:公连接器壳体,具有叶片端子安装部;母连接器壳体,配置为联接到所述公连接器壳体并且具有接片端子安装部;接片端子,安装在所述接片端子安装部中;以及叶片端子,安装在所述叶片端子安装部中,其中所述接片端子配置为当所述公连接器壳体和所述母连接器壳体彼此联接时连接到所述叶片端子,并且其中所述叶片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包括:中心本体部:以及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形成在所述中心本体部的相对侧上,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布置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然在,尹泰鸿,宋勇翰,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株式会社韩国端子工业株式会社TH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