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刷结构和吸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006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刷结构和吸尘装置,地刷结构包括滚刷,滚刷的外壁设有第一清洁件;第二清洁件,可活动地设于滚刷内;调整组件,设于滚刷内,且调整组件与第二清洁件传动连接,其中,调整组件能够驱动第二清洁件相对于第一清洁件的伸出和缩回,第二清洁件伸出滚刷的高度大于第一清洁件的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地刷结构可以针对不同的地面材质动态的选用不同的清洁件,提高地刷结构对复杂环境适应性,增加地刷结构的适用范围,并可以改进地刷结构的清扫效果。改进地刷结构的清扫效果。改进地刷结构的清扫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刷结构和吸尘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刷结构和一种吸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满足不同工作地面的清洁需求,如地板和地毯,传统吸尘器通常会配置多种滚刷,如绒毛刷和硬直毛刷,供用户针对不同地面材质选择性更换。频繁更换滚刷,一方面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连续工作被多次打断,影响清洁效率;另一方面,因滚刷体上粘附灰尘、毛发等脏污,操作者拿取不便,同时会造成二次污染,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刷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尘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刷结构,包括:滚刷,滚刷的外壁设有第一清洁件;第二清洁件,可活动地设于滚刷内;调整组件,设于滚刷内,且调整组件与第二清洁件传动连接,其中,调整组件能够驱动第二清洁件相对于第一清洁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清洁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清洁件沿滚刷的径向方向的高度大于第一清洁件,第一清洁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清洁件沿滚刷的径向方向的高度小于第一清洁件。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地刷结构,包括滚刷,滚刷外壁设有第一清洁件,滚刷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二清洁件,在滚刷内还设有调整组件,调整组件与第二清洁件传动连接,能够驱动第二清洁件相对于第一清洁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二清洁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清洁件沿滚刷的径向方向的高度大于第一清洁件的高度,也即第二清洁件伸出滚刷后,清扫地面的任务主要由第二清洁件完成;而当第二清洁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清洁件沿滚刷的径向方向的高度小于第一清洁件的高度,此时第二清洁件未伸出滚刷,清扫地面的任务主要由第一清洁件完成。滚刷内的调整组件,可以动态的调整地刷结构的清洁件,以针对不同的地面材质选用不同的清洁件。
[0008]具体的,地刷结构为了能够适应于不同地面材质的清扫,通常都会设置不同特性的清洁件,例如对于硬质地板,通常会选用软绒毛材质的清洁件,以便于对地板进行清洁,并在清扫的同时保护地板不受损伤。当地面材质为地毯时,清洁件的材质如果为软绒毛,会与地毯形成粘连,无法完成清扫任务,因此针对地毯材质的清洁件,通常选用硬直毛,可以对地毯进行深度清洁,又不会与地毯发生粘连。为此,地刷结构针对不同地面材质,需要选用不同的清洁件,并在地面材质改变时,针对当前的地面材质选用对应的清洁件。通常来说,更换清洁件需要卸下正在使用的清洁件然后再安装新的清洁件,其过程会浪费时间,且在更换时因清洁件上粘附的灰尘等脏污掉落形成二次污染。因此,在清扫过程中动态切换清洁件,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刷结构的适用范围,以提高地刷结构对复杂环境适应性,并可以
改进地刷结构的清扫效果。
[0009]进一步地,把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设于一个滚刷上,使用一个调整组件动态的进行切换,可以实现快速切换,可以有效地提高清扫效率。此外,该结构简单,使得地刷结构不易出现运行故障,可以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0010]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方案中的地刷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调整组件包括:凸轮,与第二清洁件相抵,凸轮能够转动以带动第二清洁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驱动件,与凸轮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凸轮转动。
[0012]在该技术方案中,调整组件中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凸轮,第一驱动件与凸轮传动连接,并能够驱动凸轮转动。凸轮与第二清洁件相抵,凸轮能够转动以带动第二清洁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通常来说,第一驱动件可以采用电机,电机通过转动,带动凸轮转动。采用电机作为第一驱动件,便于实现切换清洁件的自动化,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当然,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第一驱动件也可以采用纯机械结构,使凸轮转动使第二清洁件伸出。相对于机电方式,纯机械结构成本更低,结构更为简单,可以适用于对切换清洁件不频繁、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地刷结构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的至少一端与第二清洁件相连,复位件用于带动第二清洁件朝向第二位置移动。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地刷结构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的至少一端与第二清洁件相连,可以带动第二清洁件朝向第二位置移动。设置复位件,可以使滚刷的清洁件恢复初始的工作状态。设置复位件,可以使地刷结构的清洁件能够循环切换清洁件,以适应于不断改变的地面材质。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清洁件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清洁件具体包括:相连的驱动部和清洁部,其中,驱动部分别与凸轮和复位件相抵,以使清洁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清洁件包括相连的驱动部和清洁部,其中驱动部与凸轮和复位件相抵,以使清洁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可以理解,凸轮在转动时,通过与驱动部相抵,使第二清洁部伸出滚刷。在需要更换第一清洁部进行清扫时,通过复位件使清洁部缩回。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清洁件的数量为两个,可以使滚刷在清扫时,位置和受力保持平衡,扫除的灰尘和杂物也不至于在滚刷上聚集于一处,还可以改善清扫的效果。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部包括:第一伸出部,第一伸出部与凸轮相抵接;两个第二收回部,分别设于第一伸出部的两端,其中,每个驱动部的第二收回部与另一个驱动部的第二收回部相对设置,复位件套设于相对的两个第二收回部上。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部包括一个第一伸出部与两个第二收回部。第一伸出部与凸轮相抵接,凸轮可以通过转动以抵接的方式推动第一伸出部运动,使第二清洁件伸出滚刷。此外,每个驱动部的第二收回部与另外驱动部的第二收回部相对设置,复位件套设于相对的两个第二收回部上,当凸轮对第一伸出部有推出作用时,两个第二收回部把清洁部缩回。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凸轮的周向包括至少一个凸起段和至少一个凹陷段,第二清洁件包括滚轮,凸起段与滚轮相抵,第二清洁件伸出,凹陷段与滚轮相抵,第二清洁件凹陷。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凸轮的周向包括至少一个凸起段和至少一个凹陷段,第二清洁件包括滚轮。当第二清洁件的滚轮与凸起段相抵时,第二清洁件伸出,当第二清洁件的滚轮与凹陷段相抵时,第二清洁件缩回。很明显,由于凸轮不同位置的径向高度不同,使得凸轮在转动时,可以通过转动实现第二清洁件的伸出和缩回。其中,第二清洁件的滚轮可以减少第二清洁件与凸轮之间的摩控力,使凸轮转动遇到的阻力更小,第二清洁件的伸出和缩回更为顺畅。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地刷结构还包括:驱动组件,与滚刷传动连接,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滚刷转动。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组件与滚刷传动连接,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滚刷转动。可以理解,地刷结构在进行清扫时,滚刷通过转动实现对地面的清扫。尤其是滚刷需要与地面之间有相对转动时,驱动组件可以提供动力以实现滚刷的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滚刷,所述滚刷的外壁设有第一清洁件;第二清洁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滚刷内;调整组件,设于所述滚刷内,且所述调整组件与所述第二清洁件传动连接,其中,所述调整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清洁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清洁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清洁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清洁件沿所述滚刷的径向方向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清洁件的高度,所述第二清洁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清洁件沿所述滚刷的径向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清洁件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凸轮,与所述第二清洁件相抵,所述凸轮能够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清洁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凸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凸轮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二清洁件相连,所述复位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清洁件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清洁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清洁件具体包括:相连的驱动部和清洁部,其中,所述驱动部分别与所述凸轮和所述复位件相抵,以使所述清洁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伸出部,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凸轮相抵接;两个第二收回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伸出部的两端,其中,每个所述驱动部的第二收回部与另一个所述驱动部的第二收回部相对设置,所述复位件套设于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收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雪涛王晟宇程义付方杰魏敏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