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及热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97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及热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燃气经喷嘴喷出,卷吸周边空气一并进入引射器中进行混合;再由引射器射入引射口中,流入混合槽内。进入混合槽内的气体再次混合,使得燃气与空气混合充分,提高混合气体的均匀度。混合后,气体通过均流孔流入均流腔内,再由均流腔内流向火孔,使得混合气体流出燃烧器体表面,以供点燃。由于本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在燃烧器体与混合槽之间增设均流器,使得混合气体在流出火孔之前依次经过混合槽和均流腔的混合作用,使得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保证燃烧过程中混合气体成分始终保持均一,从而使得火焰稳定燃烧,极大提升大气式分段燃烧器的燃烧性能。段燃烧器的燃烧性能。段燃烧器的燃烧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及热水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水设备
,特别是涉及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及热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大气式燃烧器按一次空气系数分类,分为扩散式大气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器及完全预混式大气式燃烧器。其中,大气式燃烧器为预混一部分空气设备,因具有火焰短、火力强、燃烧温度高,可以燃用不同性质的燃气等特点,成为目前主流的大气式燃烧器。
[0003]传统大气式燃烧器由大气式燃烧器壳体、若干个大气式燃烧器单片、固定部件组装而成,不同的负荷需求则用不同的大气式燃烧器单片数量进行组合。然而传统结构较为复杂,生产工序较多,同时受制于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单片的结构,难以应用于柱形或圆筒式热水设备中。由于传统燃烧器受限于结构、使用环境、成本等设计要素,很容易出现燃气与空气混合不均的问题,影响了燃烧器燃烧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了燃烧特性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其能有效地保证燃气与空气之间充分混合,提高混合气体的混合均匀度,提升燃烧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包括:引射器(110);底座(120),所述底座(120)上间隔设有第一空气流道(122)与至少两个混合槽(121),所述混合槽(121)的槽底上设有引射口(123),所述引射口(123)与所述引射器(110)连通,所述第一空气流道(122)用于通入二次空气;燃烧组件(130),所述燃烧组件(130)包括燃烧器体(132)与均流器(131),所述均流器(131)装设在所述底座(120)上,且所述均流器(131)覆盖所述混合槽(121)的槽口,所述燃烧器体(132)装设在所述均流器(131)上,并与所述均流器(131)之间形成有均流腔(133),所述均流器(131)上设有均流孔(1313),所述均流腔(133)通过所述均流孔(1313)与所述混合槽(121)连通,所述燃烧器体(132)上设有与所述均流腔(133)连通的火孔(13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器(131)包括均流板(1312)与围板(1311),所述围板(1311)围设于所述均流板(1312)上,所述围板(1311)装设于所述底座(120)上,所述围板(1311)、所述均流板(1312)和所述燃烧器体(132)之间形成有所述均流腔(133),所述均流板(1312)沿着背离所述混合槽(121)内方向凹陷设置,所述均流孔(1313)设置于所述均流板(131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1312)包括第一均流段(13121)、第二均流段(13122)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与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之间的连接段(13123),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所述连接段(13123)和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沿着所述底座(120)的径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与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均相对所述连接段(13123)成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与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之间间距D1从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靠近所述连接段(13123)的一端至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靠近所述围板(1311)的一端呈增大趋势,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和所述连接段(13123)中,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均流孔(13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3123)在所述混合槽(121)内朝向所述引射口(123)设置,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和所述连接段(13123)均设有所述均流孔(1313),且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上的均流孔(1313)分布密度与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上的均流孔(1313)分布密度均大于所述连接段(13123)上的均流孔(1313)分布密度;和/或,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相对于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更靠近所述底座(120)的中心,且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与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顾玉强廖振开鲁信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