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同轴铠装电缆的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915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辐射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三同轴铠装电缆的探测器。所述探测器包括:外壳,探测器主体,连接短筒,绝缘陶瓷,三同轴电缆连接盘组件,电缆连接器,底座;探测器主体与连接短筒硬性连接,通过绝缘陶瓷悬空设置于外壳内;三同轴电缆连接盘组件包括电缆连接盘,三同轴电缆组件和排气管;三同轴电缆组件与电缆连接盘焊接;三同轴电缆组件的一端在连接短筒内与探测器主体连接;三同轴电缆组件的另一端位于外壳的外部,与电缆连接器连接;排气管设置于所述电缆连接盘上,用于向所述外壳内充入气体;外壳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电缆连接盘密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高湿度环境下长期正常工作,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三同轴铠装电缆的探测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辐射探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三同轴铠装电缆的探测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脉冲型探测器如正比计数管或者裂变电离室,由于该类型探测器的原始信号十分微弱,对干扰特别敏感,现阶段工程上一般采用有机低噪声同轴电缆进行信号传输,但是在探测器端,由于强辐射的原因,导致只能采用铠装矿物绝缘电缆进行信号引出,此时铠装电缆的外壳即为测量系统的信号地,为排除大地对微弱信号干扰信号,一般在铠装电缆外层增加一个玻璃丝带进行绝缘,以防止多点接地对测量系统的阻抗及噪声形成共振放大。但是在某些场合下,如事故工况或者其他高湿度情况下,信号地与大地之间的绝缘由于潮汽的存在,导致绝缘隔离失效,系统的噪声增大,此时应寻找更好的方式进行代替普通的同轴铠装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三同轴铠装电缆的探测器,可在高湿度环境下长期正常工作,在高湿度环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电器绝缘性。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三同轴铠装电缆的探测器,包括:外壳,探测器主体,连接短筒,绝缘陶瓷,三同轴电缆连接盘组件,电缆连接器,底座;
[0005]所述探测器主体与连接短筒硬性连接,通过所述绝缘陶瓷悬空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0006]所述三同轴电缆连接盘组件包括电缆连接盘,三同轴电缆组件和排气管;
[0007]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与所述电缆连接盘焊接;
[0008]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的一端在所述连接短筒内与所述探测器主体连接;
[0009]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与所述电缆连接器连接;
[0010]所述排气管设置于所述电缆连接盘上,用于向所述外壳内充入气体;
[0011]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电缆连接盘密封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绝缘陶瓷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两端,与所述探测器主体和连接短筒套接。
[0013]优选地,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包括三同轴铠装电缆,电缆外层焊管、内层屏蔽引出陶瓷、内层屏蔽引出管、内层屏蔽焊管、芯线引出陶瓷和芯线引出管;
[0014]所述三同轴铠装电缆的两端为由电缆外层焊管、内层屏蔽引出陶瓷、内层屏蔽引出管、内层屏蔽焊管、芯线引出陶瓷和芯线引出管构成的电缆密封端。
[0015]优选地,所述电缆密封端的结构为:
[0016]所述电缆外层焊管与三同轴铠装电缆外皮焊接;所述内层屏蔽引出陶瓷与电缆外层焊管焊接;所述内层屏蔽引出管与内层屏蔽引出陶瓷焊接;所述内层屏蔽焊管与内层屏蔽引出管及三同轴铠装电缆内层屏蔽焊接;所述芯线引出陶瓷与内层屏蔽焊管焊接;所述
芯线引出管与芯线引出陶瓷焊接。
[0017]优选地,所述芯线引出管与所述三同轴铠装电缆芯线焊接密封。
[0018]优选地,所述探测器主体的信号在所述连接短筒内与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的芯线电气连接,所述探测主体的信号地在所述连接短筒内与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的内屏蔽层电气连接。
[0019]优选地,所述探测器主体的信号在所述连接短筒内与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的芯线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探测主体的信号地在所述连接短筒内与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的内屏蔽层通过导线连接。
[0020]优选地,所述排气管密封焊接于所述电缆连接盘上。
[0021]优选地,所述三同轴铠装电缆的外壳与电缆连接盘密封焊接。
[0022]优选地,所述三同轴铠装电缆的内部的绝缘层、导体通过陶瓷过渡件进行密封。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基于三同轴铠装电缆的探测器,采用了三同轴电缆组件,实现了探测器端的全密封,保证信号地与大地在潮湿工况下仍然保证良好的电气绝缘性。本专利技术可实用于不同尺寸和数量的探测器主体,而且可根据需要安装多根三同轴电缆组件。
附图说明
[0024]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基于三同轴铠装电缆的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表示三同轴电缆连接盘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3表示三同轴电缆组件一端的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三同轴铠装电缆的探测器,如图1和2所示,包括:外壳2,探测器主体5,连接短筒4,绝缘陶瓷3,三同轴电缆连接盘组件1,电缆连接器7,底座6;
[0029]所述探测器主体5与连接短筒4硬性连接,通过所述绝缘陶瓷3悬空设置于所述外壳2内;
[0030]优选地,所述绝缘陶瓷3设置于所述外壳2内的两端,与所述探测器主体5和连接短筒4套接。
[0031]优选地,所述探测器主体5的信号在所述连接短筒4内与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1

1的芯线电气连接,所述探测主体5的信号地在所述连接短筒4内与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1

1的内屏蔽层电气连接。
[0032]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探测器主体5的信号在所述连接短筒4内与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1

1的芯线通过导线8连接,所述探测主体5的信号地在所述连接短筒4内与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1

1的内屏蔽层通过导线8连接。
[0033]上述结构的设置使信号地与外壳2完全绝缘。
[0034]所述三同轴电缆连接盘组件1包括电缆连接盘1

3,三同轴电缆组件1

1和排气管
1

2;
[0035]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1

1与所述电缆连接盘1

3焊接;
[0036]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1

1的一端在所述连接短筒内4与所述探测器主体5连接;
[0037]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1

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2的外部,与所述电缆连接器7连接;
[0038]优选地,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1

1包括三同轴铠装电缆1
‑1‑
1,电缆外层焊管1
‑1‑
2、内层屏蔽引出陶瓷1
‑1‑
3、内层屏蔽引出管1
‑1‑
4、内层屏蔽焊管1
‑1‑
5、芯线引出陶瓷1
‑1‑
6和芯线引出管1
‑1‑
7;
[0039]所述三同轴铠装电缆1
‑1‑
1的两端为由三同轴铠装电缆1
‑1‑
1,电缆外层焊管1
‑1‑
2、内层屏蔽引出陶瓷1
‑1‑
3、内层屏蔽引出管1
‑1‑
4、内层屏蔽焊管1
‑1‑
5、芯线引出陶瓷1
‑1‑
6和芯线引出管1
‑1‑
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三同轴铠装电缆的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探测器主体,连接短筒,绝缘陶瓷,三同轴电缆连接盘组件,电缆连接器,底座;所述探测器主体与连接短筒硬性连接,通过所述绝缘陶瓷悬空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三同轴电缆连接盘组件包括电缆连接盘,三同轴电缆组件和排气管;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与所述电缆连接盘焊接;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的一端在所述连接短筒内与所述探测器主体连接;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与所述电缆连接器连接;所述排气管设置于所述电缆连接盘上,用于向所述外壳内充入气体;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电缆连接盘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同轴铠装电缆的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陶瓷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两端,与所述探测器主体和连接短筒套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同轴铠装电缆的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同轴电缆组件包括三同轴铠装电缆,电缆外层焊管、内层屏蔽引出陶瓷、内层屏蔽引出管、内层屏蔽焊管、芯线引出陶瓷和芯线引出管;所述三同轴铠装电缆的两端为由电缆外层焊管、内层屏蔽引出陶瓷、内层屏蔽引出管、内层屏蔽焊管、芯线引出陶瓷和芯线引出管构成的电缆密封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三同轴铠装电缆的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密封端的结构为:所述电缆外层焊管与三同轴铠装电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彪刘素志解保林邓鹏李志军吴福先张洪涛张占军曾捷朱全吉刘翠谷晓静李宝成赵爽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