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级永磁体圆筒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91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级永磁体圆筒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包括初级铁芯、次级铁芯、永磁体、线圈、机壳:初级铁芯由j个单元初级铁芯通过长短齿交错同轴轴向叠压而成;初级永磁体安装在初级铁芯短齿表面;电枢绕组的线圈按照m相周向排列缠绕于初级铁芯齿上;次级铁芯同轴心安装于初级铁芯内部;次级永磁铁按照m相周向的安装在次级铁芯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初级铁芯上安装永磁体,既增大了电机的推力密度又增大了初级铁芯的空间利用率,永磁体直接通过初级铁芯和机壳散热;次级铁芯上的永磁体按照聚磁式安装,极大地提高了永磁体的空间利用率和节约了电机成本,该电机采用集中式绕组,初级铁心齿部及轭部由硅钢片一次叠压而成,适用于批量生产。于批量生产。于批量生产。

A two-stage permanent magnet cylindrical transverse flux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级永磁体圆筒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永磁体安装于初级与次级双级上,运动和受力部件为次级铁芯与永磁体的双级永磁体圆筒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工业实现直线运动大多采用的是气动、液压、珠丝杠等传动机构装置,这些传统直线运动装置结构复杂、磨损大、检修困难、效率和功率因数低下,体积庞大而饱受诟病。采用“零传动”永磁直线电机实现往复直线运动,不仅可以省去曲柄等中间传动机构,而且在效率和功率因数方面也有显著提升,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0003]根据初级和次级结构不同,永磁直线电机分为单边平板型、双边平板型及圆筒型;按照磁场分布不同,永磁直线电机可分为传统磁通结构和横向磁通结构。
[0004]传统磁路结构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其主要缺点在于,由于磁通经过的齿和绕组所在的槽在同一截面上,其大小相互制约,因而使电机的力密度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提高,虽可通过磁路优化设计、选用高性能的磁性材料等来提高出力,但其效果是有限的,且每相内相邻永磁体无间隔的按照相反充磁方向充磁安装在次级铁心上。因此,传统磁路结构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的推力密度小,次级永磁体成本高,漏磁大。
[0005]横向磁通结构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其主要缺点在于,虽然横向磁通结构的圆筒形永磁直线电机在结构上使得电负荷与磁负荷互相解耦,使得次级永磁体排列方式与传统永磁直线电机不同,漏磁减少,永磁体空间利用率有所提高,但永磁体数量没有大的提高,其只能是有限的提高了推力密度。因此,横向磁通结构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也有待改善。
[0006]无论是传统磁通结构还是横向磁通结构的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永磁体均只安装在次级单级上。它们共同的缺陷在于,永磁体只安装在次级上,初级空间利用率低且推力密度始终受到永磁体数量的限制而提升不大,漏磁较大,特别在高频振荡和恶劣工况下,其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级永磁体圆筒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其目的在于,提高电机的推力密度,增大初级的空间利用率,提高电机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简化制造工艺,提高其量产性。
[0008]一种双级永磁体圆筒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包括初级铁芯、次级铁芯、永磁体、线圈、机壳:
[0009]所述初级铁芯为由j个单元初级铁芯轴向叠压而成,每两个相邻单元初级铁芯之间通过长短齿交错同轴相连,轴向对齐地安装于机壳内部;每个单元初级铁芯内包含p个长齿与p个短齿,每个初级铁芯短齿沿周向和轴向均匀地嵌入多块永磁体;组成电枢绕组的多个线圈缠绕于初级铁芯齿上,同相内任意相邻线圈反向串联;所述次级铁芯同轴居中安装
于初级铁芯内部,与初级铁芯径向上间隔一段等长的气隙。
[0010]进一步地,所述初级铁芯和次级铁芯均由无取向硅钢片轴向叠压而成。
[0011]进一步地,所述线圈中每相由2n(n为自然数)个线圈组成,线圈呈跑道形缠绕在初级铁芯齿上。
[0012]进一步地,次级铁芯与初级铁芯均安装有永磁体。
[0013]进一步地,安装于初级铁芯短齿表面的永磁体为圆弧型结构,按间隔一个初级铁芯长齿的方式安装于初级铁芯短齿表面,且同一初级铁芯上任意相邻两块永磁体充磁方向相同。
[0014]进一步地,次级铁芯上的永磁铁按照m相周向的安装在其表面,每相内的永磁体间隔一个极距的距离,相邻两相永磁体之间间隔三分之二极距的距离。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
[0016](1)采用双级永磁体圆筒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作为往复直线运动的驱动机构,省去了复杂的曲柄连杆装置,结构更加紧凑,零件摩擦少,传动损耗低,效率高;
[0017](2)采用横向磁通的磁路设计,简化了硅钢片的叠装工艺;
[0018](3)采用了单元初级铁芯叠压成初级铁芯整体,初级齿分为短齿和长齿两部分,永磁体安装在初级铁芯短齿表面,降低了初级铁芯的加工难度和永磁体安装难度,方便安装、拆卸、维护、更换,节省制造与维护的成本;
[0019](4)采用了双级永磁型的结构,即初级和次级均安装有永磁体,相比于传统结构的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初级上的永磁体增加了电机整体的推力密度,又因为永磁体安装在铁芯上增加了其散热的能力,保护了初级上的永磁体,提高了电机的可靠性和鲁棒性及初级的空间利用率,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0020](5)次级铁芯上的永磁体安装采用按照m相周向的安装在其表面,每相内的永磁体间隔一个极距的距离,相邻两相永磁体之间间隔三分之二极距的距离,既减少了漏磁又减少了永磁体的成本;
[0021](6)双级永磁体以及次级铁芯长度经过优化设计,可使次级在行程范围内所受磁阻力较小,出力更大。
[0022]总的来说,与传统结构相比,本专利技术初级与次级均安装有永磁体且采用横向磁通结构,极大地提高了电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鲁棒性,且在初级上安装永磁体增大了推力密度,永磁体直接通过初级铁芯和机壳散热,散热方便,次级按照上述的方式安装永磁体,减少了其漏磁和电机成本,还提高了初级铁芯的空间利用率;通过合理的尺寸设计,可使次级在有效行程范围内磁阻力小,推力较大,且过载能力强。该新型电机适用于电动机、泵类以及其它需要大推力的双向往复运动的应用场合。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初级铁芯、永磁体排布方式和线圈缠绕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实例的剖面图。
[0025]图3为初级铁心。
[0026]图4为一种初级铁心加永磁体。
[0027]图5为三相绕组。
[0028]图6为两种初级铁芯加永磁体。
[0029]图7为次级。
[0030]图中:机壳 1;初级铁芯 2;线圈 3;初级铁芯短齿 4;初级永磁体 5;初级长齿 6;次级永磁体 7;次级铁芯 8;A相 9;B相 10;C相 11。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实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32]本专利技术电机工作原理是:当绕组永磁磁链达到正最大值时,可将其分为两组齿:一组称为励磁齿,其中初级永磁体5与次级铁芯8对齐,初级铁芯2与次级永磁体7对齐,初级和次级的永磁体产生的有效磁通穿过间隙与绕组连接;另一种称为漏齿,其中初级永磁体5与次级永磁体7对齐,初级铁芯2与次级铁芯8对齐,初级和次级的永磁体都会产生无用的漏磁;当相对位置移动一个极距时,对齐关系交换;受励磁齿与漏齿互换,漏齿与激励齿互换;同时,绕组内的永磁磁链交换为负最大值,这意味着绕组中产生反电动势;与传统永磁电机类似,双级永磁体圆筒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中的永磁电机激励的永磁磁链与绕组交叉,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级永磁体圆筒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初级铁芯(2)、线圈(3)、初级铁芯短齿(4)、初级永磁体(5)、初级铁芯长齿(6)、次级永磁体(7)、次级铁芯(8);所述初级铁芯(2)为带永磁体的初级铁芯,轴向对齐地安装于机壳(1)内部;初级永磁体(5)沿周向和轴向均匀地安装在每个初级铁芯短齿(4)表面;组成电枢绕组的多个线圈(3)缠绕于初级铁芯齿上,同相内任意相邻线圈反向串联;所述次级铁芯(8)与初级铁芯(2)同心安装于初级铁芯(2)内部,且径向上圆周间隔一段等长的气隙固定于初级铁芯圆内,次级铁心上的永磁体按照周向m相分布,每相内的永磁体间隔一个极距的距离,相邻两相永磁体之间间隔三分之二极距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永磁体圆筒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铁芯短齿(4)上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宝周羽刘毅刘柯罗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署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