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986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机换热回路和动力电池换热回路,所述电机换热回路与所述动力电池换热回路可选择性地连通;可调式散热器,所述可调式散热器包括串联于所述电机换热回路的第一侧换热流道和串联于所述动力电池换热回路的第二侧换热流道,且所述可调式散热器用于将所述电机换热回路与所述动力电池换热回路选择性地连通,所述可调式散热器在所述第一侧换热流道和所述第二侧换热流道中的散热面积可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采用可调式散热器,能够针对不同的温度环境,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扩大了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的适用范围。系统的适用范围。系统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纯电动车型的发展,车辆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能力越来越重要,整车热管理系统关系着电池、电机电控、充配电及乘员舱空调性能能否充分有效的发挥,但现有的整车热管理系统成本过高,部件的能耗比重越来越大,且在现有技术中,散热器不可调节,需要各冷却回路单独开发独立的散热器,提高了设计布置难度,同时散热器数量的增加,导致散热器之间的性能会相互影响,同时成本急剧上升,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能够针对不同的温度环境,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便于实现整车能量的充分利用,降低能耗。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机换热回路和动力电池换热回路,所述电机换热回路与所述动力电池换热回路可选择性地连通;可调式散热器,所述可调式散热器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换热回路(1)和动力电池换热回路(2),所述电机换热回路(1)与所述动力电池换热回路(2)可选择性地连通;可调式散热器(3),所述可调式散热器(3)包括串联于所述电机换热回路(1)的第一侧换热流道(31)和串联于所述动力电池换热回路(2)的第二侧换热流道(32),且所述可调式散热器(3)用于将所述电机换热回路(1)与所述动力电池换热回路(2)选择性地连通,所述可调式散热器(3)在所述第一侧换热流道(31)和所述第二侧换热流道(32)中的散热面积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散热器(3)包括主体部分和两个连接水室(33),所述主体部分设有多个微换热通道,两个所述连接水室(33)分别安装于所述主体部分的两端且通过所述微换热通道连通,所述连接水室(33)设有第一管接口(31a)和第二管接口(32a),所述第一管接口(31a)和所述第二管接口(32a)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分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两个所述连接水室(33)的所述第一管接口(31a)形成为所述第一侧换热流道(31)的两个端口,两个所述连接水室(33)的所述第二管接口(32a)形成为所述第二侧换热流道(32)的两个端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水室(33)内设有调节组件(331),所述调节组件(331)用于将所述连接水室(33)和多个所述微换热通道分隔为所述第一侧换热流道(31)和所述第二侧换热流道(32),且所述调节组件(331)用于调节所述第一侧换热流道(31)和所述第二侧换热流道(32)中的散热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31)包括:套管(331a),所述套管(331a)安装于所述连接水室(33)内;导向结构(331b),所述导向结构(331b)安装于所述套管(331a)内,且所述导向结构(331b)沿所述套管(331a)的轴向延伸;滑动阀块(331c),所述滑动阀块(331c)套设于所述导向结构(331b)外且沿所述套管(331a)的轴向可活动,所述滑动阀块(331c)将所述第一侧换热流道(31)和所述第二侧换热流道(32)分隔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水室(33)中的所述调节组件(331)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强邓细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