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池单体及其电池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池单体及其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减轻传统燃油汽车带来的全球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锂离子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上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动力性、经济型、可靠性和安全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对工作温度要求很高,20
‑
50摄氏度是最佳工作温度,夏天要求快速散热,冬天要求快速加热,才能保证电池稳定高效工作。
[0003]目前,构成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锰类、钴类、三元类和磷酸铁锂类化合物,这些材料都是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属于不良导热体的无机盐。由于目前电池结构的缺陷,厚度大的电池的热量很难从内部传出和导入,存在夏天无法快速均匀散热和和冬天无法快速均匀加热的严峻问题,使电动车无法在高热和高寒地区使用,需要安装复杂和昂贵的散热和加热系统,并消耗过多的能源,从而影响电池的寿命,甚至导致热失控,严重威胁车辆和人员安全。因此,如何使锂离子动力电池快速有效地散热和加热,已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池单体,包含电池外壳、若干层循环交替堆叠的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封闭于电池外壳内,所述正极片包含正极集流体和覆盖在其一侧面或两侧面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片包含负极集流体和覆盖在其一侧面或两侧面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具有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11)至少一个侧边向外延伸超出正极活性材料层(12)及隔膜的边缘(31),此同一侧边负极集流体(21)的边缘(211)与负极活性材料层的边缘(221)短于隔膜的边缘(31),但不短于正极活性材料层(12)的边缘(121);所述正极集流体11延伸至和与其相邻的电池外壳壳体(61)或端盖(62)连接,或延伸至与第一导热体(4)连接,所述第一导热体(4)和与其相邻的电池外壳壳体(61)或端盖(62)连接;所述正极集流体(11)的延伸部分和第一导热体(4)封闭于电池外壳(6)内;与正极集流体(11)或第一导热体(4)连接的电池外壳壳体(61)或端盖(62)作为电池的正极散热面(101),所述的第一导热体(4)由导热材料制成,将每一片正极集流体(11)上的热量以相同的最短导热距离导至电池外壳壳体或端盖。2.一种新型电池单体,包含电池外壳、若干层循环交替堆叠的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封闭于电池外壳内,所述正极片包含正极集流体和覆盖在其一侧面或两侧面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片包含负极集流体和覆盖在其一侧面或两侧面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具有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21)至少一个侧边向外延伸超出负极活性材料层(22)及隔膜(3)的边缘(301),此同一侧边的正极集流体(11)的边缘(111)与正极活性材料层边缘(121)短于隔膜的边缘(301),且不超出负极活性材料层边缘(221);所述负极集流体(21)延伸至和与其相邻的电池外壳壳体(61)或端盖(62)连接,或延伸至与第二导热体(5)连接,所述第二导热体(5)和与其相邻的电池外壳壳体(61)或端盖(62)连接;所述负极集流体(21)的延伸部分和第二导热体(5)封闭于电池外壳(6)内;与负极集流体(21)或第二导热体(5)连接的电池外壳壳体(61)或端盖(62)作为电池的负极散热面(102);所述的第二导热体(5)由导热材料制成,将每一片负极集流体(21)上的热量以相同的最短导热距离导至电池外壳壳体(61)或端盖(6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21)至少一个侧边向外延伸并超出负极活性材料层(22)及隔膜(3)的边缘,此同一侧边的正极集流体(11)的边缘(111)与正极活性材料层(12)的边缘(121)短于隔膜(3)的边缘(301),且不超出负极活性材料层(22)的边缘(221);所述向外延伸的正极集流体(11)和负极集流体(21)分别位于不同的侧边;所述负极集流体(21)延伸至和与其相邻的电池外壳壳体(61)或端盖(62)连接,或延伸至与第二导热体(5)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徐韬,朱良焱,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福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