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合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982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合剂,按计量称取虎杖、绵马贯众、黄芩和青黛,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后浓缩,加入乙醇静置,再次浓缩,加水后冷藏,最后加入苯甲酸钠后灌装、灭菌得到成品。使用时进行全池喷洒,连续喷洒一段时间后,病鱼外表发黑症状消失,游动正常,使用后见效快,治疗彻底,鱼体内无药物残留,可长期使用。可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防治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合剂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治疗
,尤其是一种用于防治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合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嗜水气单胞菌属类弧菌科,革兰染色阴性,单鞭毛而有动力,无荚膜,不形成芽胞。本菌对鱼、蛙等冷血动物和小鼠、豚鼠、家兔等温血动物均有致病性。于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尤其水中广泛分布,一般为正常共栖菌,因此,长期以来对其致病性并未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该菌引起的鱼类疾病在中国大面积流行,给渔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才引起重视。嗜水气单胞菌可以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如:溶血素、组织毒素、坏死毒素、肠毒素和蛋白酶等。从实际病例分析,可推断其主要通过肠道感染,能否感染取决于菌体对鱼肠道组织粘附力的强弱,粘附力的强弱又与菌株和鱼的种类有关,通常具有高粘附力的嗜水气单胞菌株才能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 出血病病因的模型可以描述为:嗜水气单胞菌侵入鱼体后,先在肠道内增殖,再经门动脉循环进入肝脏、肾脏及其它组织,引起肝脏、肾脏等器官以及血液病变,继而出现全身症状,病鱼的体色发黑,体表和内脏各器官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充血、出血。
[0003]预防时较常采用人们习惯使用抗生素治疗该病。虽然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但其广泛、持续和不当使用易导致药物敏感性降低、细菌耐药性增加和药物残留,严重影响了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动物性食品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科学配比、治疗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的一种用于防治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合剂。
[0005]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防治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合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混合的以下组分:虎杖10~15份;绵马贯众5~8份;黄芩5~8份;青黛2~4份。
[0006]而且,包括按重量份数混合的以下组分:虎杖10份;绵马贯众6份;黄芩6份;青黛3份。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治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合剂的制
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计量称取虎杖、绵马贯众、黄芩和青黛,加入10倍重量的清水煎煮;

第一次煎煮2小时后,滤液备用,药渣加入10倍重量的清水进行第二次煎煮,时间为1.5小时,滤液备用;

将两次的滤液合并,过滤后浓缩至70摄氏度时相对密度为1.1~1.15的浸膏;

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为70%,静置12小时,过滤,回收乙醇,浓缩至70摄氏度时相对密度为1.17~1.22;

将步骤

的产物加水搅拌,冷藏48小时,过滤后加入苯甲酸钠,灌装灭菌后制得成品。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治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合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或2的药剂全池喷洒,每平方米水用药100毫升,连续喷洒5天。
[0009]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按计量称取虎杖、绵马贯众、黄芩和青黛,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后浓缩,加入乙醇静置,再次浓缩,加水后冷藏,最后加入苯甲酸钠后灌装、灭菌得到成品。使用时进行全池喷洒,连续喷洒一段时间后,病鱼外表发黑症状消失,游动正常,使用后见效快,治疗彻底,鱼体内无药物残留,可长期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1]一种用于防治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合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混合的以下组分:虎杖10~15份;绵马贯众5~8份;黄芩5~8份;青黛2~4份。
[0012]而且,包括按重量份数混合的以下组分:虎杖10份;绵马贯众6份;黄芩6份;青黛3份。
[0013]各中药均符合《中国兽药典》2015年版二部标准。本专利技术的组方原理是:方中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绵马贯众清热解毒,止血,驱虫;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杀虫之功效。
[0014]实施例1用于防治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合剂,由下列组分组成:虎杖11份,绵马贯众5份,黄芩5份,青黛2份

按计量称取虎杖、绵马贯众、黄芩和青黛,加清水煎煮;

第一次煎煮1.5小时后,滤液备用,药渣加清水进行第二次煎煮,时间为1小时,滤液备用;

将两次的滤液合并后静置,再次过滤后浓缩,加入苯甲酸钠3克,加水至1000毫升,搅拌均匀后制得成品。
[0015]实施例2用于防治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合剂,由下列组分组成:虎杖10份,绵马贯众6份,黄芩6份,青黛3份上述中药复方制剂其制备方法,按实施例1进行。
[0016]实施例3用于防治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合剂,由下列组分组成:虎杖12份,绵马贯众6份,黄芩5份,青黛2份上述中药复方制剂其制备方法,按实施例1进行。
[0017]实施例4用于防治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合剂,由下列组分组成:虎杖10份,绵马贯众7份,黄芩7份,青黛3份上述中药复方制剂其制备方法,按实施例1进行。
[0018]临床试验:用法:全池喷洒,每立方米水用药500ml,连续喷洒5天。
[0019]2019年,江苏某鱼场,鱼池面积4000m2,5月3日放养鱼40万尾。5月20日发现90多条死亡鱼苗。病鱼的体色发黑,体表和内脏各器官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充血、出血,可见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症状。刮取死亡鱼病灶部位少量黏液进镜检,可看到两端钝圆,直或略弯的短小杆菌,多数单个存在,少数双个排列,无荚膜,不形成芽孢的细菌,诊断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遂全池喷洒实施例2药物,全池喷洒,每平方米水用药100毫升,5天后,观察全池鱼苗,体色发黑症状消失,游动正常,鱼死亡量减少。
[0020]本专利技术中,按计量称取虎杖、绵马贯众、黄芩和青黛,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并静置,再次过滤后浓缩,加入苯甲酸钠和水后制得成品。使用时进行全池喷洒,连续喷洒一段时间后,病鱼外表发黑症状消失,游动正常,使用后见效快,治疗彻底,鱼体内无药物残留,可长期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治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合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混合的以下组分:虎杖10~15份;绵马贯众5~8份;黄芩5~8份;青黛2~4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合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混合的以下组分:虎杖10份;绵马贯众6份;黄芩6份;青黛3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计量称取虎杖、绵马贯众、黄芩和青黛,加入10倍重量的清水煎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鼎阔刘芳李源
申请(专利权)人:鼎正新兴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