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酸性砷、铅、镉复合污染的稻田土壤的治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涉及一种稻田土壤的治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针对酸性砷、铅、镉复合污染的稻田土壤的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我国重金属污染农田特点,进行安全利用组合技术体系的应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农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主要包括植物提取、土壤安全调理或钝化、深翻耕物理稀释、种植结构调整和农艺调控等。农田安全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一方式难以达到修复治理要求。相较于提取修复,通过阻隔技术体系来降低重金属进入食物链的风险,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可简化操作,更好的降低处理成本,优化治理效果,不影响农作物生产等,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亦是一种治理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环境友好技术,对保障农田的安全生产与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土壤重金属污染阻控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向土壤中添加具钝化重金属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酸性砷、铅、镉复合污染的稻田土壤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水稻插秧前田间放水,按100~300kg/亩向水稻田施加土壤调理剂,并进行深旋耕作业,确保水稻田土壤与土壤调理剂充分混匀,然后灌水;2)在水稻分蘖期或施加土壤调理剂3~7天后向水稻田施加微肥,微肥施加量为2.5~10kg/亩,可直接施入或与用肥料混合施入土壤,施肥2天后保持淹水;3)在水稻生长至分蘖盛期和抽穗期前各喷施一次叶面阻隔剂,两次喷施时间间隔5~7天,每亩每次喷施200~500g,喷施前叶面阻隔剂按20:1~50:1质量比加水稀释;4)水稻孕穗至乳熟期保持田间淹水状态,淹水高度固定在距表土5~15cm之间,一直保持到水稻收获前7天,自然落干田;其中,该土壤调理剂为:按照质量百分比将白云石粉5%~20%、石灰石粉或贝壳粉10%~40%、轻烧重质氧化镁20%~40%、钠基膨润土5%~20%、硅酸钠1%~5%、草炭土0%~5%、腐殖酸0%~5%,使用时将上述成分混合均匀,然后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冰冰,袁学韬,陈勃伟,刘兴宇,张明江,王建雷,徐政,刘美林,高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