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蒸发式加湿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进气口(1.1)、出气口(1.2);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与所述出气口(1.2)配合的风扇组件(2),用于增加进气口(1.1)至出气口(1.2)之间空气的流动;还包括:水槽(3),设于蒸发式加湿器底部;蒸发加湿轮(4),与所述水槽(3)转动配合,并且所述蒸发加湿轮(4)转动的轴线呈水平方向设置;喷淋管(5),所述喷淋管(5)的出水口朝向所述蒸发加湿轮(4)的侧壁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降低成本,且稳定可靠,水分吸收均匀,蒸发面积大,而且蒸发加湿轮能够实时被清洗,减小细菌滋生。减小细菌滋生。减小细菌滋生。
An evaporative humid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发式加湿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加湿器
,具体讲是一种蒸发式加湿器。
技术介绍
[0002]蒸发式加湿器一般包括用于吸附水分且透气的蒸发滤芯以及用于产生气流的风扇,蒸发滤芯一般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附着水分,形状有中空圆柱状、方形等。工作原理是风扇产生气流经过蒸发滤芯使附着的水分子蒸发并与气流一并排至室内空气中,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为了提高其蒸发效率,需要在蒸发滤芯的使用过程中保证水分的吸附补充,现有技术中一般将其大面积浸泡在水中,被水浸泡之处就不能通入气流,大大缩减了蒸发滤芯的有效蒸发面积,而且由于蒸发滤芯的大比表面,固定部分长期浸泡在水中也为细菌提供了滋长之所,极易滋生细菌而导致排出的水蒸气产生异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部分或全部地克服以上所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有效蒸发面积大的蒸发式加湿器。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蒸发式加湿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与所述出气口配合的风扇组件,用于增加进气口至出气口之间空气的流动;还包括:
[0005]水槽,设于蒸发式加湿器底部;
[0006]蒸发加湿轮,与所述水槽转动配合,并且所述蒸发加湿轮转动的轴线呈水平方向设置;
[0007]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出水口朝向所述蒸发加湿轮的侧壁设置,且所述出水口至所述蒸发加湿轮轴线之间的连线均位于经该轴线的铅垂面的一侧。
[0008]作为优化,所述水槽底部设有与所述蒸发加湿轮间隙配合的弧面。
[0009]作为优化,所述弧面的底部设有长边与所述蒸发加湿轮轴线平行的条形凹槽。
[0010]作为优化,所述水槽的底部设有降噪组件;所述降噪组件为设于所述水槽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喷淋管的出水口下方的引流柱阵列。
[0011]作为优化,所述蒸发加湿轮呈筒状结构,其侧壁由吸水透气材料制成且两端具有进风口。
[0012]作为优化,所述蒸发加湿轮的外周壁上设有至少一圈与其同轴的挡水筋,用于增加所述喷淋管喷淋液体对所述蒸发加湿轮的驱动扭矩。
[0013]作为优化,所述喷淋管设于所述水槽上,所述喷淋管的进水口通过水泵与所述条形凹槽连通。
[0014]作为优化,所述水泵与所述条形凹槽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有过滤器。
[0015]作为优化,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水箱,用于给所述条形凹槽供水;所述条形凹槽通过电磁阀与所述水箱连通。
[0016]作为优化,所述壳体侧壁上的进气口正对所述蒸发加湿轮的两端设置。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由于蒸发加湿轮与所述水槽转动配合,而所述喷淋管出水口至所述蒸发加湿轮轴线之间的连线均位于经该轴线的铅垂面的一侧。也就是说所述喷淋管的出水口喷淋出的液体基本上落在蒸发加湿轮的一侧,由于水集中在蒸发加湿轮的一侧,其吸水后重心发生偏移,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力矩,蒸发加湿轮旋转,本身蒸发加湿轮需要补充水分,通过上述方式能实现补充水分的同时不用增加驱动部件,减低成本,且稳定可靠,水分吸收均匀,蒸发面积大,而且蒸发加湿轮能够实时被清洗,减小细菌滋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中蒸发式加湿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中蒸发式加湿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实施例中蒸发式加湿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实施例中蒸发式加湿器的水槽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实施例中蒸发式加湿器的水槽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实施例中蒸发式加湿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实施例中蒸发式加湿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实施例中蒸发式加湿器的部分组件剖视示意图。
[0026]图中:1、壳体;1.1、进气口;1.2、出气口;2、风扇组件;3、水槽;3.1、条形凹槽;3.2、引流柱阵列;4、蒸发加湿轮;4.1、挡水筋;5、喷淋管;5.1、T型喷淋头;6、水位传感器; 7、水泵; 8、过滤器;9、水箱;10、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用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
‑
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蒸发式加湿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进气口1.1、出气口1.2;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与所述出气口1.2配合的风扇组件2,用于增加进气口1.1至出气口1.2之间空气的流动;还包括:
[0030]水槽3,设于蒸发式加湿器底部,水平放置;
[0031]蒸发加湿轮4,与所述水槽3转动配合,并且所述蒸发加湿轮4转动的轴线呈水平方向设置;
[0032]喷淋管5,所述喷淋管5的出水口朝向所述蒸发加湿轮4的侧壁设置,且所述出水口至所述蒸发加湿轮4轴线之间的连线均位于经该轴线的铅垂面的一侧。
[0033]由于蒸发加湿轮4与所述水槽3转动配合,而所述喷淋管5出水口至所述蒸发加湿轮4轴线之间的连线均位于经该轴线的铅垂面的一侧。也就是说所述喷淋管5的出水口喷淋出的液体基本上落在蒸发加湿轮4的一侧,由于水集中在蒸发加湿轮4的一侧,其吸水后重心发生偏移,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力矩,蒸发加湿轮4旋转,本身蒸发加湿轮4需要补充水分,通过上述方式能实现补充水分的同时不用增加驱动部件,减低成本,且稳定可靠,水分吸收均匀,蒸发面积大;而且蒸发加湿轮4在水分蒸发时间长,不一定需要持续旋转,还能间歇性
加水,间歇性转动,实现自动化控制。
[0034]实施例二
[0035]基于上述实施的改进,区别在于:
[0036]所述水槽3底部设有与所述蒸发加湿轮4间隙配合的弧面。间隙可以控制在0.5
‑
1cm,使得水槽的所需积水量最小,减少对蒸发加湿轮4的阻力的同时,也减少水被驱动的噪音。
[0037]所述弧面的底部设有长边与所述蒸发加湿轮4轴线平行的条形凹槽3.1。由于本实施例所述蒸发加湿轮4全靠所述喷淋管5补水兼驱动旋转,因此多余的水顺着所述蒸发加湿轮4侧壁流下无需在所述水槽3底部积累太高的水位,条形凹槽3.1的设置能进一步降低水位来减少所述水槽3底部的水对所述蒸发加湿轮4的阻力。
[0038]所述水槽3的底部设有降噪组件。所述降噪组件为设于所述水槽3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喷淋管5的出水口下方的引流柱阵列3.2。所述引流柱阵列3.2具体由多根顶部尖锐的引流柱组成阵列,密集程度可根据需要调整,当所述喷淋管5的水直接滴落到所述水槽3的底部时,会产生较大水滴噪音,而所述引流柱阵列3.2能引导其缓和进入条形凹槽3.1,水滴与水槽3底部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正面碰撞,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加湿器运行时因水流溅起而产生的噪音。
[0039]所述条形凹槽3.1内设有水位传感器6,用于测量条形凹槽3.1内的水位高度。
[0040]所述水槽3两侧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发式加湿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进气口(1.1)、出气口(1.2);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与所述出气口(1.2)配合的风扇组件(2),用于增加进气口(1.1)至出气口(1.2)之间空气的流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槽(3),设于蒸发式加湿器底部;蒸发加湿轮(4),与所述水槽(3)转动配合,并且所述蒸发加湿轮(4)转动的轴线呈水平方向设置;喷淋管(5),所述喷淋管(5)的出水口朝向所述蒸发加湿轮(4)的侧壁设置,且所述出水口至所述蒸发加湿轮(4)轴线之间的连线均位于经该轴线的铅垂面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式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3)底部设有与所述蒸发加湿轮(4)间隙配合的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式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的底部设有长边与所述蒸发加湿轮(4)轴线平行的条形凹槽(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式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3)的底部设有降噪组件;所述降噪组件为设于所述水槽(3)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喷淋管(5)的出水口下方的引流柱阵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贵丰,甘唤璋,安森广,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小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