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状零件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管状零件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状零件在机械领域应用非常广泛,而且需求量较大。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工人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测量,进而判断管状零件的合格与否。该方法存在自动化程度低、人工需求大、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等缺点;同时,人工的测量也存在较大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一种管状零件检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管状零件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上料机构、检测装置、传动装置、下料斗、废品料盒和良品料盒,工作台放置于地面之上,上料机构设置在工作台的台面上,检测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且接收上料机构送入的管状零件并对管状零件进行外观尺寸检测;传动装置装在工作台内驱动检测装置进行各个工位之间的运动,废品料盒和良品料盒置于工作台的内部腔里,下料斗装在工作台的台面上,下料斗的出口位于废品料盒的正上方。
[0005]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上料机构包括用于排列多根管状零件的上料斗和将管状零件逐一推入检测装置的第一气缸,上料斗的进料口悬于工作台的台面上方,上料斗的出料口经由料道位于工作台的台面上方,上料斗的出料口与工作台的台面之间留有间距;第一气缸设置在工作台的台面之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朝向上料斗的出料口用于推出落下的管状零件。本技术的上料机构,上料斗的设计可储存多个管状零件,料道的设计保证管状零件逐一下落。
[0006]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在上料斗的出料口的正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零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上料机构(3)、检测装置(4)、传动装置(5)、下料斗(6)、废品料盒(7)和良品料盒(8),工作台(1)放置于地面之上,上料机构(3)设置在工作台(1)的台面上,检测装置(4)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接收上料机构(3)送入的管状零件(2)并对管状零件(2)进行外观尺寸检测;传动装置(5)装在工作台(1)内驱动检测装置(4)进行各个工位之间的运动,废品料盒(7)和良品料盒(8)置于工作台(1)的内部腔里,下料斗(6)装在工作台(1)的台面上,下料斗(6)的出口位于废品料盒(7)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零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料机构(3)包括用于排列多根管状零件(2)的上料斗(31)和将管状零件(2)逐一推入检测装置(4)的第一气缸(32),上料斗(31)的进料口悬于工作台(1)的台面上方,上料斗(31)的出料口经由料道位于工作台(1)的台面上方,上料斗(31)的出料口与工作台(1)的台面之间留有间距;第一气缸(32)设置在工作台(1)的台面之上,第一气缸(32)的活塞杆朝向上料斗(31)的出料口用于推出落下的管状零件(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零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料斗(31)的出料口的正下方的工作台(1)的台面上设置水平放置的接料台,第一气缸(32)的活塞杆的端部设置开设有V型槽的橡胶块,V型槽朝向管状零件(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零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4)包括至少一块转盘(44)、多个用来夹持管状零件(2)的弹性夹爪(43)、定位组件(42)、径向检测单元(46)、轴向检测单元(45)、废品下料机构(47)和良品下料机构(48),转盘(44)装在传动装置(5)的主动轴上,且每相邻两个转盘(44)间隔设置;多个弹性夹爪(43)等间隔设置在转盘(44)沿径向方向延伸设置的凸臂的端部,每相邻两个转盘(44)上的凸臂一一对应设置;转盘(44)360
°
旋转共经过八个工位,八个工位分别为上料夹持工位、定位工位、径向检测工位、轴向检测工位、废品下料工位、良品下料工位和复位工位;废品下料工位正对下料斗(6)的进口,良品下料工位正对良品料盒(8)的入口;定位组件(42)通过罩架(41)安装在工作台(1)的台面之上,且定位组件(42)工作在转盘(44)的定位工位,在定位工位处弹性夹爪(43)夹持的管状零件(2)位于定位组件(42)之间;轴向检测单元(45)和径向检测单元(46)均设置在罩架(41)上,且轴向检测单元(45)和径向检测单元(46)分别位于轴向检测工位和径向检测工位;废品下料机构(47)设置在罩架(41)上,且废品下料机构(47)位于废品下料工位处;良品下料机构(48)设置在罩架(41)上,且位于良品下料工位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状零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董必辉,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