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回气口以及排气口;涡流管,涡流管包括涡流管入口、热端出口以及冷端出口,涡流管入口连接在压缩机的回气口以及排气口之间,涡流管的热端出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涡流管的冷端出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其中,热端出口设置有流量调节阀;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与涡流管入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空调器可在压缩机非高频启动条件下缩短制热出热风时间,可避免制热模式下通过压缩机高频启动加快出热风速度,从而降低了压缩机高频启动引起的液击风险,有效提高了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提高了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提高了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没有安装暖气,冬天房间温度较低时通常采用空调制热取暖。空调开机运行制热模式时,压缩机缓慢升频,由于室外温度较低,导致空调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吹出热风,严重制约了用户的制热体验。为使空调器打开制热模式后快速出热风,通常采用压缩机高频启动的方式,使得空调器系统快速建立高低压差,提升排气温度,从而缩短空调进入制热模式后吹出热风的时间。自然状态下,空调系统内的冷媒通常往温度低的一侧聚集沉积,冬天室外温度较低,冷媒主要以液体形式留存在室外机内,当压缩机高频启动时,压缩机瞬时较强的抽吸作用将室外机内的液态冷媒吸入,可能导致瞬时回液量过大,增大了压缩机液击的风险,频繁高频启动会影响压缩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旨在解决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
[0005]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回气口以及排气口;
[0006]涡流管,所述涡流管包括涡流管入口、热端出口以及冷端出口,所述涡流管入口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以及排气口之间,所述涡流管的热端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所述涡流管的冷端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其中,所述热端出口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0007]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涡流管入口连通。
[0008]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在所述冷端出口与所述回气口之间,所述热端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回气口之间。
[0009]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连接于压缩机的回气口以及排气口之间的节流装置,所述涡流管入口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
[0010]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辅助换热装置,所述辅助换热装置连接在所述涡流管的冷端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之间,以加热流经所述辅助换热装置的冷媒。
[0011]可选地,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风机以及电辅热装置,所述电辅热装置以及室内风机装设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中,且所述电辅热装置位于所述室内风机的进风侧。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0013]当空调器进入制热模式后,获取环境温度,所述环境温度包括室内温度以及室外温度中的至少一个;
[0014]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时,控制流量调节阀打开至第一开度值,并控制第一控制阀打开至第二开度值。
[0015]可选地,所述控制流量调节阀打开至第一开度值,并控制第一控制阀打开至第二开度值的步骤之后,或者同时执行步骤:
[0016]控制第二控制阀打开至第三开度值。
[0017]可选地,所述控制第二控制阀打开至第三开度值的步骤之后包括:
[0018]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关闭所述第一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二控制阀;
[0019]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0020]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达到预设排气压力;
[0021]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达到预设排气温度;
[0022]室内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达到预设冷凝温度;
[0023]压缩机的运行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
[0024]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达到预设温度。
[0025]可选地,所述关闭所述第一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二控制阀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26]关闭所述第一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二控制阀第二预设时长后,关闭所述流量调节阀。
[0027]可选地,所述控制第二控制阀打开至第三开度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28]启动所述空调器的电辅热装置。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通过在空调器上设置涡流管,涡流管包括涡流管入口、热端出口以及冷端出口,涡流管入口连接在压缩机的回气口以及排气口之间,涡流管的热端出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涡流管的冷端出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其中,热端出口设置有流量调节阀,将第一控制阀与涡流管入口连通。通过调节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可以改变涡流管热端出口与冷端出口的冷热效应,冷媒进入到涡流管入口以自由涡形式高速旋转流往热端出口,内外层流体产生速度差,通过粘性摩擦作用产生动量和能量交换,外层流体从内层流体获得能量升温后从热端出口排出,内层流体在压差作用下折回流向冷端出口,并向外层流体传递能量而被冷却,从而可从热端出口流出高温流体,可从冷端出口流出低温流体,使得连通压缩机的回气口的热端出口可向压缩机排入高温冷媒,即使压缩机以中低频启动依旧可以依靠涡流管提供的高温冷媒迅速升温,可避免低温情况下压缩机需要以高频启动使室内温度快速上升。因此,本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可避免制热模式下压缩机高频启动,在压缩机非高频启动条件下缩短制热出热风时间,从而降低了压缩机高频启动带来的液击风险,有效提高了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空调器的换热流路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空调器的涡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压缩空气在本专利技术空调器的涡流管中的温升温降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关于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关于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关于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7]图7为本专利技术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关于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8]图8为本专利技术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关于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9]附图标号说明:
[004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压缩机51涡流管入口11第一冷媒管路52热端出口12第二冷媒管路53冷端出口13排气口54流量调节阀14回气口55涡流室20室内换热器60辅助换热装置30室外换热器70节流装置40四通阀80第一控制阀50涡流管90第二控制阀
[0041]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2]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应用于空调器,如图1所示,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0,压缩机10包括回气口14以及排气口13;涡流管50,如图2所示,涡流管50包括涡流管入口51、热端出口52以及冷端出口53,涡流管入口51连接在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以及排气口13之间,涡流管5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回气口以及排气口;涡流管,所述涡流管包括涡流管入口、热端出口以及冷端出口,所述涡流管入口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以及排气口之间,所述涡流管的热端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所述涡流管的冷端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其中,所述热端出口设置有流量调节阀;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涡流管入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在所述冷端出口与所述回气口之间,所述热端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回气口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连接于压缩机的回气口以及排气口之间的节流装置,所述涡流管入口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辅助换热装置,所述辅助换热装置连接在所述涡流管的冷端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之间,以加热流经所述辅助换热装置的冷媒。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风机以及电辅热装置,所述电辅热装置以及室内风机装设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中,且所述电辅热装置位于所述室内风机的进风侧。6.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权利要求1
‑
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当空调器进入制热模式后,获取环境温度,所述环境温度包括室内温度以及室外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兴丹,高卓贤,徐振坤,喻广南,杜顺开,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