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眼底成像装置中的光源组件,包括安装在眼底成像装置的外壳中的环形灯座,所述环形灯座上安装有光源,在眼底成像装置的外壳中位于环形灯座前方设置有环形的P型偏振板,在所述P型偏振板前方设置有一组光纤,所述光纤连接导光件,所述导光件设置在眼底成像装置的镜头组的前镜外围,在眼底成像装置的镜头组中间还设置有一个S型偏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发光均匀并且组装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发光均匀并且组装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发光均匀并且组装方便。
A light source assembly used in fundus ima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眼底成像装置中的光源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眼底成像装置中的光源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会导致眼部疾病或者视力丧失,及时进行眼底筛查可以尽早发现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可及时发现、诊断、预防、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视力丧失。在眼底筛查中需要使用眼底成像装置,眼底成像装置的技术参数决定了眼底筛查的质量,眼底成像装置可以清晰的拍出视网膜以及周边病灶的清晰图像。非接触式的眼底成像装置因为其视场狭小,已经被宽视场的接触式的眼底成像装置所替代。
[0003]对于宽视场的接触式的眼底成像装置来说,其照明光路的设计难度很大。不但要提供足够大的照明视场,还要保证在全视场范围内的照明均匀性。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2021年申请的一种接触式宽视场的眼底成像装置(申请号为202110953813.2),该申请的所使用的照明方案为:使用光纤将4组LED光源发出的光导入至导光件,但是所产生的光因为LED灯的特性,经过导光件的混合后,所射出的光依旧会有明暗变化,需要对光源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眼底成像装置中的光源组件,发光均匀并且组装方便。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应用于眼底成像装置中的光源组件,包括安装在眼底成像装置的外壳中的环形灯座,所述环形灯座上安装有光源,在眼底成像装置的外壳中位于环形灯座前方设置有环形的P型偏振板,在所述P型偏振板前方设置有一组光纤,所述光纤连接导光件,所述导光件设置在眼底成像装置的镜头组的前镜外围,在眼底成像装置的镜头组中间还设置有一个S型偏振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灯座的截面为两侧对称的“G”形,所述光源安装在环形灯座的“G”形截面的底部凹槽中,且所述底部凹槽的高度大于所述光源的高度,所述环形灯座上位于所述光源的上方设置有反光板。
[0009]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灯座上部设置有两个接线导电触点,所述环形灯座的下部设置有两个灯座安装导电触点,上部的两个接线导电触点分别通过导线连接下部的两个灯座安装导电触点。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接线导电触点、灯座安装导电触点均为环形滑动触点。
[0011]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灯座包括上灯座和下灯座,所述上灯座与下灯座之间通过弹性卡扣连接,所述导线在上灯座与下灯座的接触面断开并分别设置有导线连接触点。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扣包括与下灯座固定连接的固定套,以及位于上灯座外侧
两侧的凸起,所述固定套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所述下灯座两侧设置有定位弹簧。
[0013]进一步地,所述每组光纤数量为100
‑
200根,所述光纤组数为4组。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 本技术在环形灯座前设置环形P型偏振板,在眼底成像装置的镜头组的任意两片镜片之间设置S型偏振板,当眼底成像装置工作时,LED灯座发出的光经过P型偏振板后生成P波光,P波光进入眼底散射后在眼底成像装置的CMOS上成像,当光源系统产生漏光时,P波的光会被成像系统的S型偏振片过滤掉,进而达到杂光对成像镜组的影响,发光均匀。
[0016]2.本技术还设置用于反射光源发出的光的反光板,光线经过反光板的漫反射进入导光件,可发光均匀。
[0017]3.本技术各电路连接之间设置相应的导电触点,且所述接线导电触点、灯座安装导电触点均为环形滑动触点,这样接头可在环形滑动触点内部滑动,便于组装,组装时旋紧灯座,可防止接头导线缠绕,安装简单方便。
[0018]4.本技术的光源安装在环形灯座的“G”形截面的底部凹槽中,且所述底部凹槽的高度大于所述光源的高度,可以防止光线溢出。
[0019]5.本技术的灯座采用上灯座和下灯座的上下分离结构,便于更换光源,且弹性卡扣连接,更换起来方便省时。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环形灯座部分的立体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环形灯座部分的剖面图。
[0023]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光源安装示意图。
[0025]附图标识列表:
[0026]1、环形灯座;1
‑
1、上灯座;1
‑
2、下灯座;2、光源;3、P型偏振板;4、光纤;5、导光件;6、S型偏振板;7、反光板;8、接线导电触点;9、灯座安装导电触点;10、导线;11、弹性卡扣;11
‑
1、固定套;11
‑
2、凸起;11
‑
3、定位弹簧;12、导线连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眼底成像装置中的光源组件,包括安装在眼底成像装置的外壳中的环形灯座1,所述环形灯座上安装有光源2,在眼底成像装置的外壳中位于环形灯座前方设置有P型偏振板3,在所述P型偏振板前方设置有一组光纤4,所述光纤连接导光件5,所述导光件设置在眼底成像装置的镜头组的前镜外围,在眼底成像装置的镜头组中间还设置有一个S型偏振板6。偏振板用于减少LED灯组发出的光对成像系统的光造
成干扰,本实施例中在环形灯座前设置环形P型偏振板,在眼底成像装置的镜头组中间任意两片镜片之间设置S型偏振板,当眼底成像装置工作时,LED灯座发出的光经过P型偏振板后生成P波光,P波光进入眼底散射后在眼底成像装置的CMOS上成像,当光源系统产生漏光时,P波的光会被成像系统的S型偏振片过滤掉,进而达到杂光对成像镜组的影响。本实施例中的光源采用LED灯泡,也可以采用紫外灯等其他光源。
[0030]实施例2: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灯座的截面为两侧对称的“G”形,所述光源安装在环形灯座的“G”形截面的底部凹槽中,且所述底部凹槽的高度大于所述光源的高度,所述环形灯座上位于所述光源的上方设置有反光板7。底部凹槽的高度大于所述光源的高度,可以防止光线溢出,这样光源发出的光直接到达反光板,经过反光板的漫反射以后均匀经过P型偏振板进入光纤。
[0032]实施例3: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灯座上部设置有两个接线导电触点8,所述环形灯座的下部设置有两个灯座安装导电触点9,上部的两个接线导电触点分别通过导线10连接下部的两个灯座安装导电触点。所述接线导电触点、灯座安装导电触点均为环形滑动触点。这样的结构使得本技术的电路连接非常方便,便于组装,组装时旋紧灯座,可防止接头导线缠绕。
[0034]实施例4: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眼底成像装置中的光源组件,包括安装在眼底成像装置的外壳中的环形灯座,所述环形灯座上安装有光源,其特征在于,在眼底成像装置的外壳中位于环形灯座前方设置有环形的P型偏振板,在所述P型偏振板前方设置有一组光纤,所述光纤连接导光件,所述导光件设置在眼底成像装置的镜头组的前镜外围,在眼底成像装置的镜头组中间还设置有一个S型偏振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眼底成像装置中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灯座的截面为两侧对称的“G”形,所述光源安装在环形灯座的“G”形截面的底部凹槽中,且所述底部凹槽的高度大于所述光源的高度,所述环形灯座上位于所述光源的上方设置有反光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眼底成像装置中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灯座上部设置有两个接线导电触点,所述环形灯座的下部设置有两个灯座安装导电触点,上部的两个接线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晨,刘超,林俊,任志祥,江李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富翰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