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雾化芯和雾化器,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芯主体,所述雾化芯主体内形成有气流可通过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发热芯,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用于减弱所述加热腔内的气流的挡气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雾化芯通过在加热腔内设计挡气件,气流通过加热腔前,会受到挡气件的阻挡将气流量削弱,使整个加热腔内气压处于相对平衡,从而达到抽烟时不会因气流过大导致烟油在被加热过程中出现异响,同时挡气件可将加热腔内产生的冷凝液和发热芯产生的漏油阻挡并吸收。产生的漏油阻挡并吸收。产生的漏油阻挡并吸收。
An atomizing core and atom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芯和雾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雾化芯和雾化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规雾化器的加热腔内都设有发热芯,且发热芯都位于加热腔中部位置,抽烟时气流进入加热腔后由于受到发热芯的阻挡,造成加热腔下段空间气压大,上段空间气压小,使加热腔内气压不平衡,气流通过发热芯会发生异响,造成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芯和雾化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雾化器的加热腔内气压不平衡,气流通过发热芯会发生异响,造成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雾化芯,包括雾化芯主体,所述雾化芯主体内形成有气流可通过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发热芯,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用于减弱所述加热腔内的气流的挡气件。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加热腔内设计挡气件,气流通过加热腔前,会受到挡气件的阻挡将气流量削弱,使整个加热腔内气压处于相对平衡,从而达到抽烟时不会出现异响,同时挡气件可将加热腔内产生的冷凝液和发热芯产生的漏油阻挡并吸收。其中,发热芯包括但不限于,陶瓷内嵌加热丝、陶瓷内嵌加热丝外包棉、加热丝外包棉、棉外缠绕加热丝中的至少一种。
[0005]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挡气件是吸油材料制成的。其中,吸油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有机棉、卫生棉、复合棉、亚麻棉、纤维棉、陶瓷、云母中的至少一种。
[0006]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挡气件形成有内部中空的第一通孔,所述发热芯形成有内部中空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挡气件是由棉材质制成的且形成有内部中空的第一通孔,不仅可以通气流,还可以吸收加热腔内产生漏油和冷凝液,或者挡气件是由棉材质制成的不具有内部中空的第一通孔,气流可从棉内部通过。
[0007]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所述挡气件的外壁与所述加热腔的内腔壁相互抵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用于削弱进入加热腔时的气流,第二通孔用于将削弱后的气流导入加热腔上段空间内,使加热腔内处于发热芯上下两端的加热腔空间气压平衡,防止抽烟时气流进入加热腔后由于受到发热芯的阻挡,造成加热腔下段空间气压大,上段空间气压小,使加热腔内气压不平衡,气流通过发热芯会发生异响。
[0008]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加热腔具有进气端,所述挡气件设在所述加热腔的进气端。
[0009]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挡气件位于所述发热芯的下方。
[0010]在一优选例中,所述雾化芯主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油孔和气槽以及气孔,所述气槽一端与所述进油孔相连通,所述气槽另一端与所述气孔相连通,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发热芯相对应;
[0011]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挡气件与所述发热芯相离并在所述加热腔内产生有间距空
间,所述气孔与所述间距空间相对应。
[0012]在一优选例中,所述雾化芯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管和固定件,所述雾化管内部中空形成了加热腔,所述固定件一端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一端端部连接有承接体,所述承接体开设有内部中空的第三通孔,所述雾化管一端插入所述第三通孔内;
[0013]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连接体一端端部相互隔离的设有与所述发热芯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
[0014]在一优选例中,所述雾化管远离插入所述承接体的第三通孔内的一端缩颈并延轴向延伸形成了承接管,所述进油孔和所述气槽以及所述气孔均设在所述雾化管外壁上。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油器主体,所述储油器主体内形成有用于储油的储油腔,所述雾化器主体内设有上述的雾化芯,所述雾化芯的一端伸向所述储油腔内。
[0016]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储油器主体上开设有供所述雾化芯可移动的插入所述储油腔内的通道。
[0017]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储油器主体包括储油仓,所述储油仓内形成了用于储油的储油腔,所述储油仓一端端部开设有用于吸烟的吸烟口,所述储油仓从吸烟口处连接有排烟管,所述吸烟口与所述排烟管相通,所述加热腔与所述排烟管相通;需要说明的是,加热腔依靠承接管插入排烟管内与排烟管相通,削弱后的气流通过加热腔下段空间,带动发热芯加热烟油产生的烟雾从第二通孔进入加热腔上段空间,然后再经过排烟管,最后从吸烟口吸食。
[0018]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储油仓内设有用于密封所述储油腔的封油件,所述封油件远离密封所述储油腔的一端缩颈并延纵向延伸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一端端部开设有贯穿所述凸台和所述封油件的第四通孔。
[0019]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储油器主体还包括导气件,所述导气件设置在所述储油仓远离所述吸烟口一端内,所述导气件开设有内部中空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对应并相通;
[0020]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导气件一端伸入所述封油件远离密所述封储油腔的一端内,所述凸台伸入所述第五通孔内,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构成了所述通道。需要说明的是,雾化芯主体是从第五通孔与第四通孔构成的通道内贯穿而过,然后伸入储油腔内。
[0021]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导气件外壁设有至少一个导气孔,每一所述导气孔相互之间相对设置,所述导气件外壁与所述储油仓内壁之间形成了上下密闭的导气空间,每一所述导气孔位于所述导气空间内,所述导气空间通过每一所述导气孔与所述第五通孔相通;
[0022]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导气件远离所述封油件一端端部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导气空间相通;
[0023]在一优选例中,所述雾化芯主体的固定件位于所述导气件的第五通孔内,所述导气孔与所述固定件的第三通孔相对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加热腔相通;需要说明的是,抽烟时空气从进气孔进入导气空间内,然后通过导气孔进入雾化管的加热腔下段空间内。
[0024]在一优选例中,所述雾化管设有所述气孔和所述气槽部分密封在所述封油件的第四通孔内,所述雾化管设有所述进油孔部分位于所述储油腔内;
[0025]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气孔和相连通的所述气槽与所述第四通孔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可往所述储油腔内补气,维持所述储油腔内气压平衡的微气流通道。需要说明的是,当储油腔内的气压过高时,储油腔内的空气可从微气流通道进入间距空间、加热腔、排烟管,最后从吸烟口排出来维持加热腔内气压平衡,当储油腔内的气压过低时,外界空气可从吸烟口、排烟管、加热腔、间距空间、微气流通道进入加热腔内来维持加热腔内气压平衡。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技术特征,分布在各个技术方案中,如果要罗列出本申请所有可能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即技术方案)的话,会使得说明书过于冗长。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本申请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中公开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下文各个实施方式和例子中公开的各技术特征、以及附图中公开的各个技术特征,都可以自由地互相组合,从而构成各种新的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均因视为在本说明书中已经记载),除非这种技术特征的组合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例如,在一个例子中公开了特征A+B+C,在另一个例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芯,包括雾化芯主体,所述雾化芯主体内形成有气流可通过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发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用于减弱所述加热腔内的气流的挡气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件是吸油材料制成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件形成有内部中空的第一通孔,所述发热芯形成有内部中空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所述挡气件的外壁与所述加热腔的内腔壁相互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具有进气端,所述挡气件设在所述加热腔的进气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件位于所述发热芯的下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主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油孔和气槽以及气孔,所述气槽一端与所述进油孔相连通,所述气槽另一端与所述气孔相连通,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发热芯相对应;所述挡气件与所述发热芯相离并在所述加热腔内产生有间距空间,所述气孔与所述间距空间相对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管和固定件,所述雾化管内部中空形成了加热腔,所述固定件一端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一端端部连接有承接体,所述承接体开设有内部中空的第三通孔,所述雾化管一端插入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连接体一端端部相互隔离的设有与所述发热芯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雾化管远离插入所述承接体的第三通孔内的一端缩颈并延轴向延伸形成了承接管,所述进油孔和所述气槽以及所述气孔均设在所述雾化管外壁上。9.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油器主体,所述储油器主体内形成有用于储油的储油腔,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团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易佳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