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改进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919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改进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包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主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三相交流电源、三相半控整流桥和三相逆变桥,三相逆变桥的输出端与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相连接,三相半控整流桥的两个输出端之间串联母线电容和直流电源模块,三相半控整流桥的一个输出端与三相逆变桥的一个输入端之间串联制动IGBT;所述控制电路包括DSP控制板,以及分别与其连接的系统驱动模块、检测保护电路、直流供电电源和LCD显示存储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电压空间矢量的连续调节,有效减小了转矩和磁链的脉动,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同时改进型积分器提高了定子磁链和转子位置角的检测精度。子磁链和转子位置角的检测精度。子磁链和转子位置角的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改进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永磁同步电机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改进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永磁同步电机因具有功率密度高、机械性能优良、易于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等领域。当前直接转矩控制和矢量控制是永磁同步电机的两种高性能控制策略。空间矢量调制(SpaceVector Modulation,SVM)是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可通过相邻基本电压矢量和零电压矢量合成得到所需的任意电压矢量,实现电压矢量的线性连续可调。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DTC)是基于定子磁场定向和空间电压矢量分析的方法,根据转矩偏差、磁链偏差及定子磁链的空间位置,按照一定的规则,从预制的开关表中选取合适的空间电压矢量对转矩、磁链进行直接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由于其结构简单、转矩响应快、动态性能好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过在常规直接转矩控制方式中,可供选择的电压矢量始终是八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和零矢量,此种选择电压矢量的方法无法同时满足系统对转矩和磁链误差完全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改进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三相交流电源(1)、三相半控整流桥(2)和三相逆变桥(3),三相逆变桥(3)的输出端与永磁同步电机(4)的三相连接,三相半控整流桥(2)的两个输出端之间串联母线电容(5)和直流电源模块(8),三相半控整流桥(2)的一个输出端与三相逆变桥(3)的一个输入端之间串联制动IGBT(7);所述控制电路包括DSP控制板(6),以及分别与其连接的系统驱动模块(11)、检测保护电路(12)、直流供电电源(13)和LCD显示存储单元(14);所述DSP控制板(6)实现对三相半控整流桥(2)的控制;所述系统驱动模块(11)驱动三相半控整流桥(2)、三相逆变器(3)和制动IGBT(7);所述直流供电电源(13)为DSP控制板(6)和LCD显示存储单元(14)提供直流电源;所述LCD显示存储单元(14)实现永磁同步电机(4)参数的显示、调节和存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改进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还包括预充电电路,所述预充电电路由相互连接的充电二极管(9)和充电电阻(10)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改进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二极管(9)的正端连接与三相交流电源(1)的U相,充电二极管(9)的负端与充电电阻(10)的一端连接,充电电阻(10)的另一端与三相半控整流桥(2)的输出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改进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半控整流桥(2)由三个二极管D1~D3和三个可控硅G1~G3组成;可控硅G1~G3组成上桥臂,二极管D1~D3组成下桥臂;可控硅G1、G2、G3的负极与母线电容(5)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D2、D3的正极与母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振姚广赵楠任祥正张楠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