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加压固定袋。所述加压固定袋包括腹股沟加压袋和护膝袋,所述腹股沟加压袋的下端和所述护膝袋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一调节带连接;所述腹股沟加压袋内放置有沙袋,所述腹股沟加压袋的左右两侧边均连接有一固定带和一环带;所述护膝袋内放置有护膝垫,所述护膝袋的左右两侧边也均连接有一固定带和一环带;所述固定带位于所述环带上方,且两根所述环带的自由端之间可相互连接。该加压固定袋结构简单、便于使用,沙袋固定稳定、不易移位,可有效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同时,还可有效固定患者的膝关节,制动术肢,以保持有效体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A pressurized fixed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压固定袋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特别涉及一种加压固定袋。
技术介绍
[0002]临床做完脑血管造影术或者动脉瘤拴塞术后的患者,为了避免穿刺点出血、血肿,穿刺点需要进行6小时左右的加压,同时穿刺肢体需要制动24小时。目前临床的做法是:支架将沙袋放置于患者的腹股沟上(即穿刺部位)加压,该做法存在以下问题:
[0003]1.沙袋没有固定或者沙袋固定效果不好,沙袋容易移位或者掉落,起不到加压的作用;且有些患者害怕沙袋掉落,一直都不敢挪动身体,容易引起压疮;
[0004]2.有些患者会不自觉的弯起术肢,做不到24小时制动,影响术后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压固定袋,该加压固定袋结构简单、便于使用,沙袋固定稳定、不易移位,可有效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同时,还可有效固定患者的膝关节,制动术肢,以保持有效体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实用性强。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加压固定袋,包括腹股沟加压袋和护膝袋,所述腹股沟加压袋的下端和所述护膝袋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一调节带连接;所述腹股沟加压袋内放置有沙袋,所述腹股沟加压袋的左右两侧边均连接有一固定带和一环带;所述护膝袋内放置有护膝垫,所述护膝袋的左右两侧边也均连接有一固定带和一环带;所述固定带位于所述环带上方,且两根所述环带的自由端之间可相互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腹股沟加压袋与人体贴合的内层表面设有吸收袋,所述吸收袋开设有吸收通孔,所述吸收袋内放置有适配的吸收垫,所述吸收垫通过所述吸收通孔与人体接触。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垫从内到外依次包括渗液层、吸收层和防水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压固定袋还包括腰带,所述腰带的两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腰带和所述腹股沟加压袋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二调节带连接。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带和所述第二调节带的带身上均设有调节扣,通过移动所述调节扣即可改变所述第一调节带和所述第二调节带的长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腹股沟加压袋内还放置加压气囊,所述加压气囊位于所述沙袋下方,且所述加压气囊的顶面和所述沙袋的底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加压气囊连接有充气管,所述腹股沟加压袋的前侧设有通孔,所述充气管穿过所述通孔而伸出所述腹股沟加压袋。
[0013]由于使用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将沙袋置于腹股沟加压袋中,且腹股沟加压袋可通过环带稳定固定于患者腿部,固定效果好,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加压方式中沙袋容易滑落或者容易移位的情况,从而可有效对穿刺点进行加压。
[0015]2.护膝袋结合环带可将护膝垫稳定的固定于患者的膝关节处,再结合固定带绑在病床两侧边沿,能够将患者的膝关节固定在床板上,同时,将腹股沟加压袋左右两侧的固定带也绑在病床两侧边沿,能够将患者大腿根部固定在床板上,从而看有效将穿刺肢体制动,防止肢体移位,满足患者康复的体位要求。
[0016]3.腹股沟加压袋和护膝袋通过长度可调的调节带连接,可满足不同腿长的患者使用,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加压固定袋的正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另一结构加压固定袋的正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另一结构加压固定袋的正视图。
[0020]图4是图3中加压气囊和沙袋的连接结构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另一结构加压固定袋的后视图。
[0022]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3]图中,1
‑
腹股沟固定袋,11
‑
沙袋,12
‑
加压气囊,121
‑
充气管,2
‑
护膝袋,21
‑
护膝垫, 3
‑
第一调节带,31
‑
调节扣,4
‑
环带,5
‑
固定带,6
‑
腰带,7
‑
第二调节带,8
‑
吸收袋,81
‑
吸收通孔,9
‑
吸收垫。
[002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所示,一种加压固定袋,包括腹股沟加压袋1和护膝袋2,所述腹股沟加压袋1 的下端和所述护膝袋2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一调节带3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带3的上下两端可分别与所述腹股沟加压袋2和所述护膝袋3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具体可拆卸连接可采用子母扣扣接或者挂扣和挂环连接等方式。所述第一调节带3的长度可调节,具体的可调节结构为:所述第一调节带3上设有调节扣31,通过上下移动所述调节扣31即可改变所述第一调节带3的长度,从而改变所述腹股沟加压袋1和所述护膝袋2之间的间距,以适用于不同腿长的患者使用。
[0028]所述腹股沟加压袋1和所述护膝袋2正面的上部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拉链连接,通过所述开口即可向所述腹股沟加压袋1内放置沙袋11和向所述护膝袋2内放置护膝垫21,以用于对穿刺点进行加压以及用于在固定时保护患者的膝盖。所述腹股沟加压袋1和所述护膝袋2的左右两侧边均连接有一固定带5和一环带4,所述固定带5位于所述环带4上方,且两根所述环带4的自由端之间可通过子母贴粘合连接。通过将对应的两根环带4环绕患者的腿部并拉紧粘合,即可将所述腹股沟加压袋1和所述护膝袋2分别有效固定于患者的腹股沟处和膝盖处,同时,通过将两侧的所述固定带5分别绑设于对应的病床边沿,即可将患者
的术肢固定在病床上,有效制动术肢,防止患者屈膝等,满足患者康复的体位要求。
[0029]实施例2
[0030]如图2所示,一种加压固定袋,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加压固定袋还包括腰带6,所述腰带6的两端之间通过子母贴可粘合连接从而固定于患者的腰部,所述腰带6和所述腹股沟加压袋1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二调节带7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带7的长度可调,具体的调节方式与所述第一调节带3相同。通过增设所述腰带6,可增加所述沙袋11固定的稳定性,提升加压效果。
[0031]实施例3
[0032]如图3
‑
4所示,一种加压固定袋,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腹股沟加压袋1内还放置加压气囊12,所述加压气囊12位于所述沙袋11下方,且所述加压气囊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压固定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腹股沟加压袋和护膝袋,所述腹股沟加压袋的下端和所述护膝袋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一调节带连接;所述腹股沟加压袋内放置有沙袋,所述腹股沟加压袋的左右两侧边均连接有一固定带和一环带;所述护膝袋内放置有护膝垫,所述护膝袋的左右两侧边也均连接有一固定带和一环带;所述固定带位于所述环带上方,且两根所述环带的自由端之间可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加压固定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腹股沟加压袋与人体贴合的内层表面设有吸收袋,所述吸收袋开设有吸收通孔,所述吸收袋内放置有适配的吸收垫,所述吸收垫通过所述吸收通孔与人体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加压固定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垫从内到外依次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农丽榕,
申请(专利权)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