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动力驱动设备不锈钢部件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02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动力驱动设备不锈钢部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铸造成型:通过模具铸造成型,同时内腔单边留有3—5mm余量;第二步磨平去屑:人工通过打磨机磨平半成品的夹持面;第三步数控加工:通过数控对零件加工,加工分为三次进行,三次加工分别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次加工留有的余量为0.7mm、0.15mm和0.05mm。第四步工艺倒角:在部件内腔的棱边处倒不大于0.1mm的斜角;第五步打磨抛光:使用打磨机对电机金属外壳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第六步表面处理:部件外侧进行表面发黑作业;采用数控加工的方式对部件进行加工,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内部尺寸的精确度,同时曲面衔接处,进行二次加工,能够使内腔更加的顺滑。更加的顺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动力驱动设备不锈钢部件的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动力驱动设备不锈钢部件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现在对于动力驱动设备的要求变为小巧与强劲。小巧的同时会使设备内部的零件更加紧凑,外壳与内部工作单位的间隙变小,对于外壳内腔的要求就会提高。现有的设备外壳一般通过冷轧或者铸造直接成型,尺寸要求难以达到标准;而高精度模具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动力驱动设备不锈钢部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4]第一步铸造成型:通过模具铸造成型,同时内腔单边留有3—5mm 余量;
[0005]第二步磨平去屑:人工通过打磨机磨平半成品的夹持面;
[0006]第三步数控加工:通过数控对零件加工,加工分为三次进行,三次加工分别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次加工留有的余量为 0.7mm、0.15mm和0.05mm。
[0007]第四步工艺倒角:在部件内腔的棱边处倒不大于0.1mm的斜角;
[0008]第五步打磨抛光:使用打磨机对电机金属外壳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
[0009]第六步表面处理:部件外侧进行表面发黑作业。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步铸造成型中,外侧不留余量,直接铸造成型。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步磨平去屑中,夹持面还包括数控加工时的底面。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三步数控加工中,曲面粗加工时,立铣刀刀轨重叠率设为55%。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三步数控加工中,曲面半精加工时,球刀加工覆盖率为95%。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三步数控加工中,曲面精加工时,球刀加工覆盖率为98%,平面与曲面的衔接处使用球刀进行进行二次加工,加工覆盖率为99%。
[0015]优选的,所述第六步表面处理中,采用常温发黑工艺。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数控加工的方式对部件进行加工,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内部尺寸的精确度,同时曲面衔接处,进行二次加工,能够使内腔更加的顺滑。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对本实用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动力驱动设备不锈钢部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9]第一步铸造成型:通过模具铸造成型,同时内腔单边留有3—5mm 余量;
[0020]第二步磨平去屑:人工通过打磨机磨平半成品的夹持面;
[0021]第三步数控加工:通过数控对零件加工,加工分为三次进行,三次加工分别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次加工留有的余量为 0.7mm、0.15mm和0.05mm。
[0022]第四步工艺倒角:在部件内腔的棱边处倒不大于0.1mm的斜角;
[0023]第五步打磨抛光:使用打磨机对电机金属外壳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
[0024]第六步表面处理:部件外侧进行表面发黑作业。
[002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步铸造成型中,外侧不留余量,直接铸造成型。
[0026]设置上述步骤,外侧对于尺寸要求不高,铸造成型即可达成。
[002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步磨平去屑中,夹持面还包括数控加工时的底面。
[0028]设置上述步骤,防止加工时部件夹持时歪斜。
[002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三步数控加工中,曲面粗加工时,立铣刀刀轨重叠率设为55%。
[0030]设置上述步骤,55%的重叠率可以使刀具加工效率较大化的的同时,延长刀具使用寿命。
[003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三步数控加工中,曲面半精加工时,球刀加工覆盖率为95%。
[0032]设置上述步骤,确保加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加工效率
[003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三步数控加工中,曲面精加工时,球刀加工覆盖率为98%,平面与曲面的衔接处使用球刀进行进行二次加工,加工覆盖率为99%。
[0034]设置上述步骤,精加工时,98%的球刀加工覆盖率可以使曲面更加平滑,在之前的加工过程中,衔接处加工不到位,会有残余,99%的加工覆盖率可以去除残余的同时,不易断刀。
[003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六步表面处理中,采用常温发黑工艺。
[0036]设置上述步骤,降低成本。
[00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8]以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动力驱动设备不锈钢部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铸造成型:通过模具铸造成型,同时内腔单边留有3—5mm余量;第二步磨平去屑:人工通过打磨机磨平半成品的夹持面;第三步数控加工:通过数控对零件加工,加工分为三次进行,三次加工分别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次加工留有的余量为0.7mm、0.15mm和0.05mm。第四步工艺倒角:在部件内腔的棱边处倒不大于0.1mm的斜角;第五步打磨抛光:使用打磨机对电机金属外壳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第六步表面处理:部件外侧进行表面发黑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驱动设备不锈钢部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铸造成型中,外侧不留余量,直接铸造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驱动设备不锈钢部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丹摩卓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