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贴合腰背曲线的腰背按摩器,包括主体支架,扶手,按摩部件,按摩部件由固定轴承架与多组按摩转子、转子架、伸缩杆、弹簧、凸起销钉和直排滚针轴承构成,伸缩杆为六边形,按摩转子固定于转子架上,连接到伸缩杆的一端,伸缩杆装配在轴承固定架中,伸缩杆底部有凸起销钉,与固定轴承架间装配弹簧。按摩转子与人体腰背部接触时,每一个按摩转子可以独立转动,由于腰背部挤压,按摩转子跟随伸缩杆向后运动。多组按摩转子变成动态贴合人体腰背部曲线的状态,且各自独立旋转,模拟人手对腰背部的推、按,起到对腰背部按摩放松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人体因性别、年龄、体型等造成的腰背曲线多样,按摩转子无法全面贴合腰背部的问题。部的问题。部的问题。
A waist back massager that can fit the curve of the waist b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贴合腰背曲线的腰背按摩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户外腰背按摩健身器材
技术介绍
[0002]腰背按摩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户外健身器材,其能通过滚压人体腰背部达到舒经活络的作用。传统的腰背按摩器设计存在一定缺陷:按摩器的核心部件通常位一体的按摩柱,表面带有凸起半球,当使用时,因为人体结构是立体的而非扁平,一体按摩柱滚动按压人体腰背时不能很好的贴合人体腰背部,造成按摩效率低,按摩效果不佳。
[0003]本技术主要通过结构创新、可实现对用户腰背部的浮动贴合按摩。通过模拟数学微积分中的定积分利用“矩形无限逼近,以求得不规则面积”的方法,将按摩柱进行分割,转化为独自的按摩单元;让每一个按摩单元可以独立前后伸缩,并实现独立转动,以实现“逼近(浮动贴合)”人体腰背部进行滚压按摩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贴合腰背曲线的腰背按摩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体因性别、年龄、体型等造成的腰背曲线多样,按摩转子无法全面贴合腰背部的问题。
[0005]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贴合腰背曲线的腰背按摩器,包括主体支架,扶手,按摩部件,所述按摩部件由固定轴承架与多组按摩转子、转子架、伸缩杆、弹簧、凸起销钉、直排滚针轴承构成,所述伸缩杆为六边形,所述按摩转子固定于转子架上,连接到伸缩杆的一端,所述伸缩杆装配在轴承固定架中,伸缩杆底部有凸起销钉,与固定轴承架间装配弹簧,起到回弹限位作用;所述按摩转子与人体腰背部接触时,所述每一个按摩转子可以独立转动,由于腰背部挤压,所述按摩转子可跟随伸缩杆向后运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支架开有多个螺丝孔,按摩部件通过螺钉固定在主体支架上,方便调节按摩部件的高度,整体为锌合金铸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扶手与手接触部位有包塑,塑料材质采用聚氯乙烯,其余部分为弯曲碳钢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按摩部件由多组按摩部件单体组成,以主体支架为对称轴呈两排状排列,其宽度大概是一个成年男子背部的宽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按摩转子表面有排列状的按摩浮点,通过嵌入转子架的轴承与伸缩杆的顶端相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按多组单体按摩部件的伸缩杆与固定轴承架间装配有软性弹簧;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承架有与伸缩杆匹配的滑道,滑道内部装配有滚针轴承,整体为锌合金铸件;
[0013]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底部有凸起销钉,起到回弹限位作用;
[0014]进一步的,滑道内部直排滚针轴承使伸缩杆在滑道内部回弹过程为滚动摩擦,减小其摩擦力;
[0015]进一步的,伸缩杆和滑道内部横截面均为正六边形,滑道内部在具有更多直排滚针轴承、减少与伸缩杆回弹过程中纵向摩擦力的情况下,具有相对更稳定的横向结构。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针对腰背按摩器按摩效果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按摩核心构件,可以通过按摩单体前后的伸缩、按摩转子的独立转动实现对人体腰背部贴合按摩,即形成了一种可浮动贴合人体腰背部按摩方式,消除了按摩死角,按摩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0018]2、针对腰背按摩器按摩形式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按摩转子分别进行独立转动,运动形式更加模仿人手按摩操作中的推、按形式,按摩体验更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按摩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按摩部件局部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使用时贴合腰背部效果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按摩单体局部剖开示意图;
[0024]其中:1
‑
按摩部件,2
‑
主体支架,3
‑
扶手,4
‑
按摩转子,5
‑
转子架,6
‑
伸缩杆,7
‑
弹簧,8
‑
固定轴承架,9
‑
凸起销钉,10
‑
直排滚针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
‑
3所示,一种可贴合腰背曲线的腰背按摩器,包括按摩部件1、主体支架2、和扶手3,所述按摩部件1与所述主体支架2由扶手3连接,所述扶手3与所述主体支架2由焊接连接;所述按摩部件单体由按摩转子4、转子架5、伸缩杆6、弹簧7、固定轴承架8、凸起销钉9和直排滚针轴承10装配而成,所述按摩转子4为滚轮状,表面附有排列状的按摩浮点,所述转子架5为固定轴承,底端切面为正六边形,所述伸缩杆6横截面为正六边形,顶端设有一个凹槽,凹槽内部面积与转子架5的轴承尾部大小吻合,起到回弹限位作用,所述弹簧7为适应人体压力的软性弹簧,所述固定轴承架8有与伸缩杆6匹配的滑道,滑道内部装配有直排滚针轴承10;所述按摩转子4通过嵌入转子架5的轴承与伸缩杆6的顶端相连接,伸缩杆6尾部有凸起销钉9,与固定轴承架内部装配有弹簧7,所述每个按摩部件单体都可独立伸缩,通过连接转子架5和伸缩杆6直接将压力传递到弹簧7上,弹簧7的反向弹力通过按摩转子4形成对后背的按压;
[0026]所述主体支架2开有多个螺丝孔,按摩部件1通过螺钉固定在主体支架2上,方便调节按摩部件1的高度,整体为锌合金铸件;
[0027]所述扶手3与手接触部位有包塑,塑料材质采用聚氯乙烯,其余部分为弯曲碳钢管;
[0028]所述按摩部件1由多组按摩部件单体组成,以主体支架2为对称轴呈两排状排列,其宽度大概是一个成年男子背部的宽度;
[0029]所述按摩转子4表面有排列状的按摩浮点,通过嵌入转子架5的轴承与伸缩杆6的
顶端相连接;
[0030]所述伸缩杆6顶端设有一个凹槽,凹槽内部面积与转子架5的轴承尾部大小吻合,整体为碳素结构钢材料;
[0031]所述按按摩部件1的伸缩杆6通过其弹簧7竖直装配于固定轴承架8之中;
[0032]所述固定轴承架8有与伸缩杆6匹配的滑道,滑道内部装配有直排滚针轴承10,整体为锌合金铸件;
[0033]所述伸缩杆6尾部有凸起销钉9,起到回弹限位作用;
[0034]所述滑道内部直排滚针轴承10使伸缩杆6在滑道内部回弹过程为滚动摩擦,减小其摩擦力;
[0035]所述伸缩杆6和滑道内部横截面均为正六边形,滑道内部在具有更多直排滚针轴承10、减少与伸缩杆6回弹过程中纵向摩擦力的情况下,具有相对更稳定的横向结构。
[003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贴合腰背曲线的腰背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按摩部件(1)、主体支架(2)、和扶手(3),所述按摩部件(1)与所述主体支架(2)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扶手(3)与所述主体支架(2)由焊接连接;所述按摩部件单体由按摩转子(4)、转子架(5)、伸缩杆(6)、弹簧(7)固定轴承架(8)和凸起销钉(9)装配而成,所述按摩转子(4)为滚轮状,表面附有排列状的按摩浮点,所述转子架(5)为固定轴承,所述伸缩杆(6)尾部有凸起销钉(9),所述弹簧(7)为软性弹簧,所述固定轴承架(8)有与伸缩杆匹配的滑道;所述按摩转子(4)通过嵌入转子架(5)的轴承与伸缩杆(6)的顶端相连接,伸缩杆(6)的尾端与固定轴承架(8)内部装配有弹簧(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贴合腰背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宇翃,贾玉岭,吴安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