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机风噪识别方法及装置。该耳机包括位于耳外的第一麦克风和位于耳内的第二麦克风,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采集的第一麦克风信号和所述第二麦克风采集的第二麦克风信号;基于所述第一麦克风信号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信号,获取第一频域滤波信号;基于所述第一麦克风信号和所述第一频域滤波信号的信号相干度,得到耳机风噪识别结果。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利用耳机已有的位于耳外的第一麦克风和位于耳内的第二麦克风进行风噪识别,无需额外设置其他麦克风,降低了硬件成本且具有较好的风噪识别效果,适用于不同的风噪识别场景。适用于不同的风噪识别场景。适用于不同的风噪识别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机风噪识别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耳机风噪识别
,具体涉及一种耳机风噪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噪声场景下,人们常常佩戴主动降噪耳机,以降低人耳实际听到的噪声,达到更好的听觉体验。一般的主动降噪耳机包含有耳外的前馈降噪麦克风和耳内的反馈降噪麦克风。其利用耳外的前馈降噪麦克风检测耳外噪声情况,通过前馈降噪生成电信号,传给扬声器来生成一个与耳内噪声幅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声信号,从而达到降低耳内噪声的目的。由于前馈降噪效果有限,还可以通过耳内的反馈降噪麦克风,经过反馈降噪,进一步降低耳内残留噪声,达到更好的降噪体验。另外,主动降噪耳机已有的前馈降噪麦克风和反馈降噪麦克风也可以被用来做通话用,也即在用户进行语音通话的场合,通过处理算法来抑制上行语音信号(即发送给另一通话方的语音信号)中的噪声影响。
[0003]在另一些使用场景中,耳机虽然具有耳内和耳外双麦克风,但这样的耳机可以不工作在主动降噪模式下(双麦克风均不作为降噪麦克风),或仅其中的一个麦克风作为降噪麦克风来工作。
[0004]耳机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风噪的情况,风噪产生的原理是:风在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湍流(又称扰流),湍流使麦克风的腔体附近的空气压力出现起伏变化,通过与麦克风的腔体内的空气柱共振,将湍流产生的噪音放大,这个放大后的噪音被麦克风拾取到,就产生了风噪。风噪没有在人耳内产生,只在麦克风端产生了,因此开启前馈降噪后,会将风噪串到人耳内,导致听音乐时的体验不好。同时风噪对通话也有影响,导致通话清晰度下降。为了降低风噪的影响,首先要识别出风噪,然后再通过一些措施降低风噪的影响。
[0005]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风噪识别方法在识别准确度或者识别成本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并且,现有技术中,尚未有关于内外双麦克风耳机进行风噪识别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耳机风噪识别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噪识别方法的识别准确度较差或者识别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0007]依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风噪识别方法,所述耳机包括位于耳外的第一麦克风和位于耳内的第二麦克风,所述方法包括:
[0008]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采集的第一麦克风信号和所述第二麦克风采集的第二麦克风信号;
[0009]基于所述第一麦克风信号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信号,获取第一频域滤波信号;
[0010]基于所述第一麦克风信号和所述第一频域滤波信号的信号相干度,得到耳机风噪识别结果。
[0011]依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风噪识别装置,所述耳机包括位于耳外
的第一麦克风和位于耳内的第二麦克风,所述装置包括:
[0012]麦克风信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采集的第一麦克风信号和所述第二麦克风采集的第二麦克风信号;
[0013]频域滤波信号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麦克风信号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信号,获取第一频域滤波信号;
[0014]风噪识别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麦克风信号和所述第一频域滤波信号的信号相干度,得到耳机风噪识别结果。
[0015]依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位于耳外的第一麦克风,位于耳内的第二麦克风,扬声器,处理器,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0016]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耳机风噪识别方法。
[0017]依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
[0018]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所应用的耳机包括有位于耳外的第一麦克风和位于耳内的第二麦克风等结构,在进行风噪识别时,首先可以获取到第一麦克风采集的第一麦克风信号和第二麦克风采集的第二麦克风信号;然后基于第一麦克风信号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信号,获取第一频域滤波信号;最后基于第一麦克风信号和第一频域滤波信号的信号相干度,得到耳机风噪识别结果。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利用耳机已有的位于耳外的第一麦克风和位于耳内的第二麦克风进行风噪识别,无需额外设置其他麦克风,降低了硬件成本且具有较好的风噪识别效果。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0021]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3]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耳机风噪识别装置的框图;
[0024]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
[0026]现有技术中有利用耳外的单麦克风进行风噪识别的方案,其需要前期建立不同风力、不同风向的风噪信号数据库,以便提取风噪特征并进行比较识别,该方案不但复杂度高而且计算工作量大,一旦遇到数据库中没有的风噪,识别准确度就会大大降低。
[0027]还有一种方案是利用耳外的双麦克风来识别风噪,其利用耳外的双麦克风所获取的信号的相关性等信息来识别风噪(风噪在两个耳外的麦克风处对应产生的噪音信号相关性很低,而其他外部声音的相关性较高),准确性较高,但需要在主动降噪耳机的基础上,在耳外再多增加一个麦克风,硬件成本和处理开销都会上升。
[0028]此外,在耳机开启前馈降噪或混合降噪(即前馈降噪和反馈降噪同时开启)的情况下,耳外的风噪经过前馈降噪后,会串入到耳内,使得耳内和耳外的麦克风信号的相干性偏高,此时无法利用相干性信息来识别风噪的存在。
[0029]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希望在不利用耳外双麦克方案的基础上,仅利用一内一外两个麦克风来做风噪识别。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针对开前馈降噪或混合降噪时利用耳内外双mic来识别风的问题。同时,对于非主动降噪耳机的场合,耳内耳外双麦克也可以用来识别风噪并进而降低风噪的影响。具体地,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结构示意图,该耳机包括一个位于耳外的第一麦克风21,位于耳机壳体靠耳外的位置,用于拾取耳外环境噪声信号,还包括一个位于耳内的第二麦克风22,位于扬声器前端,用于拾取耳内噪声信号,还包括一个扬声器23,用于播放音源。
[0030]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风噪识别方法,所述耳机包括位于耳外的第一麦克风和位于耳内的第二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采集的第一麦克风信号和所述第二麦克风采集的第二麦克风信号;基于所述第一麦克风信号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信号,获取第一频域滤波信号;基于所述第一麦克风信号和所述第一频域滤波信号的信号相干度,得到耳机风噪识别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耳机不是主动降噪耳机,将所述第二麦克风信号作为所述第一频域滤波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耳机是主动降噪耳机且所述第一麦克风是前馈降噪麦克风而所述第二麦克风不参与主动降噪,针对所述第一麦克风信号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信号,执行如下处理以获取所述第一频域滤波信号:FB
inv
=FBmic
‑
FFmic
×
H
ff
×
G其中,FBinv为第一频域滤波信号,FBmic为第二麦克风信号,FFmic为第一麦克风信号,H
ff
为耳机当前时刻开启前馈降噪时所用的前馈滤波器的频响,G为耳机内的扬声器到第二麦克风的传递函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耳机是主动降噪耳机且所述第二麦克风是反馈降噪麦克风而所述第一麦克风不参与主动降噪,将所述第二麦克风信号作为所述第一频域滤波信号;或者针对所述第二麦克风信号,执行如下处理以获取所述第一频域滤波信号:FB
inv
=FBmic
×
(1
‑
H
fb
×
G)其中,FB
inv
为第一频域滤波信号,FBmic为第二麦克风信号,H
fb
为耳机当前时刻开启反馈降噪时所用的反馈滤波器的频响,G为耳机内的扬声器到第二麦克风的传递函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耳机是主动降噪耳机、所述第一麦克风是前馈降噪麦克风且所述第二麦克风是反馈降噪麦克风,针对所述第一麦克风信号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信号,执行如下处理以获取所述第一频域滤波信号:FB
invfb
=FBmic
×
(1
‑
H
fb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久东,刘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鸟听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