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布带,拉链及使用该拉链的物品,涉及拉链领域,布带为一体成型的Y字形织物,由布带制造工序直接生产完成,不需要在拉链生产工序中形成,也不需要依靠其它粘接、缝合或对折工序完成,精简了拉链生产工序。布带的布边端为双层结构,一层布带破损后,将另一层布带重新与面料缝合即可,不需要重新更换整条拉链,延长拉链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拉链工作量。在一些箱包等特殊部位,布边端的双层结构可以很好的包住面料进行缝合、降低拉链的缝合难度。相比于通过粘接、缝合或对折工序完成的现有双层布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啮合端更薄,并且啮合端与链牙缝合时不会出现上下层布带错位的情况。错位的情况。错位的情况。
A cloth belt, zipper and articles using the zip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布带,拉链及使用该拉链的物品
[0001]本技术涉及拉链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布带,拉链及使用该拉链的物品。
技术介绍
[0002]尼龙拉链是一种常见的拉链,尼龙拉链由尼龙链带和拉头组成,尼龙链带由素链(链齿列)和织带通过缝线缝合链接而成;素链由链牙、中心线组成,链牙由聚酯材料的单丝在螺杆、中心棒等模具中挤压受热定型为螺旋状的链牙,中心线位于螺旋状的链牙中心;织带为纱线通过机织、针织或非织造工艺形成;缝线通过缝合机把素链和布带链接起来,缝线起链接作用,缝线分为面线和底线,分别通过直针和弯针缝合。
[0003]传统的拉链与面料缝合时,拉链布带车缝在面料的外面或里面,或者面料与拉链布带车缝一次后,面料翻折后再重新车缝一次。有些拉链用在特殊的场景,拉链布带首先会受到磨损,常用普通拉链受到损伤后,丧失使用功能,需要重新更换拉链。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布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布带,拉链及使用该拉链的物品,以解决现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本使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布带,包括布边端和用于间隔排列设置若干链牙的啮合端,该布带为一体成型的Y字形织物,且布带的啮合端为单层结构,布带的布边端分为上层和下层。
[0007]进一步,所述啮合端的宽度大于链牙的主体宽度。
[0008]进一步,所述布带为织物。
[0009]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该织物为平纹织物,其经纱包括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第三经纱,若干第一经纱与纬纱编织形成所述啮合端,若干第二经纱与纬纱编织形成布边端的上层,若干第三经纱与纬纱编织形成布边端的下层。
[0010]作为另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布带包括上部、下部以及若干链接线,所述上部和下部的宽度相同,且上部和下部在啮合端通过若干所述链接线上下编织连接成所述单层结构。
[0011]具体地,所述链接线包括第一链接线和第二链接线,所述上部的经纱包括第四经纱和第五经纱,所述下部的经纱包括第六经纱和第七经纱;若干所述第五经纱与纬纱编织形成布边端的上层,若干所述第七经纱与纬纱编织形成布边端的下层;若干所述第四经纱与纬纱编织形成啮合端上部,若干所述第六经纱与纬纱编织形成啮合端下部,所述啮合端上部和啮合端下部通过所述第一链接线和第二链接线编织连接成单层结构。
[0012]一种拉链,使用结构如上任一所述的布带,该布带的啮合端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链牙。
[0013]一种物品,包括至少一开口,所述开口装配有结构如上所述的拉链。
[0014]一种物品,该物品为衣物或箱包。
[0015]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6]其一,本技术中,布带为一体成型的Y字形织物,并且布带的啮合端为单层结构,布边端分为上层和下层。布边端为双层结构,在其中一层破损后,只需要把另一层重新与面料缝合即可,不需要重新更换整条拉链,延长拉链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拉链工作量。而且布带为一体成型的Y字形织物,由布带制造工序直接生产完成,不需要在拉链生产工序中形成,也不需要依靠其它粘接、缝合或对折工序完成,精简了拉链生产工序。在一些箱包等特殊部位,布边端的双层结构还可以很好的包住面料进行缝合、降低拉链的缝合难度。
[0017]其二、相比于折叠而成的现有双层布带,本技术中,虽然布边端为双层结构,但其啮合端为一体编织而成的单层结构,其与链牙缝合时不会发生上下层错位的情况,并且链带合厚与普通拉链一致,可以正常采用普通拉头,不用开发新的配套拉头。
[0018]其三、相比于通过粘接、缝合或对折工序完成的现有双层布带,本技术中,啮合端上部和啮合端下部通过若干链接线编织连接成一个单层结构,可以在布带生产工序中完成,简化拉链组装工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中,布带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含链牙)。
[0020]图2为本技术中,布带实施例一的组织结构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布带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含链牙)。
[0022]图4为本技术中,布带实施例二的组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布带,包括布边端12和用于间隔排列设置若干链牙a的啮合端11。该布带为一体成型的Y字形织物,并且布带的啮合端11为单层结构,布带的布边端12为双层结构,分为上层121和下层122。此处所用
ꢀ“
Y字形”的含义是指布带的组成要素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单层结构的啮合端11(对应Y字的下端),布边端中的上层121和下层122(对应Y字的左右两分叉端),并非指啮合端11、上层121和下层122三者之间的摆放关系需要如Y字形一般相互张开摆放。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优选,啮合端11的宽度W1大于链牙a的主体宽度W2,让布带有充足的空间来安装链牙a。需要说明是的:链牙a分为主体和牙尖两个部分。相应的,链牙a的宽度就分为主体宽度W2和牙尖宽度(图中未进行标识)两个部分。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优选,啮合端11的厚度H1大于上层121的厚度H2或者下层122的厚度H2,让啮合端11的厚度H1与传统布带的厚度相近,避免因啮合端11过厚而无法匹配普通拉头。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该布带为织物,具体地,布带为平纹织物,其中经纱包括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和纬纱。其中,第一经纱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六条,分别是经纱1
‑
6,
由经纱1
‑
6与纬纱编织形成啮合端11;第二经纱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六条,分别为经纱A1
‑
A6,由经纱A1
‑
A6与纬纱编织形成上层121;第三经纱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六条,分别为经纱B1
‑
B6,由经纱B1
‑
B6与纬纱编织形成下层122。当然,布带并不局限于平纹织物,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织物做成的Y型布带,比如斜纹织物等。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拉链,使用结构如上所述的布带,且布带的啮合端11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链牙a。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拉链,使用结构如上所述的布带,且布带的啮合端11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链牙a。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物品,包括至少一开口,该开口装配有结构如上所述的拉链。具体地,该物品包括但不限于衣物或箱包。
[0032]实施例二
[0033]一种布带,包括布边端12和用于间隔排列设置若干链牙a的啮合端11。该布带为一体成型的Y字形织物,并且布带的啮合端11为单层结构,布带的布边端12为双层结构,分为上层121和下层122。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优选,啮合端11的宽度W1大于链牙a的主体宽度W2,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带,包括布边端和用于间隔排列设置若干链牙的啮合端,其特征在于:该布带为一体成型的Y字形织物,且布带的啮合端为单层结构,布带的布边端分为上层和下层;所述啮合端的宽度大于链牙的主体宽度;所述啮合端的厚度大于所述上层或所述下层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带为织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为平纹织物,其经纱包括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第三经纱,若干第一经纱与纬纱编织形成所述啮合端,若干第二经纱与纬纱编织形成布边端的上层,若干第三经纱与纬纱编织形成布边端的下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带包括上部、下部以及若干链接线,所述上部和下部的宽度相同,且上部和下部在啮合端通过若干所述链接线上下编织连接成单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辉,杨韦,吴进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