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腔镜多功能持针钳,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提出临床上所使用的腔镜手术器械只具备单一的功能,只能缝合或剪断,手术医生更换手术策略时,需要来回更换器械,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步骤,无论是术中配合还是术后器械预处理,其也加重了器械护士的工作的问题。所述第一钳尾和第二钳尾呈飞鸟式,所述第一钳尾前端设置有第一钳身,所述第二钳尾前端设置有第二钳身,所述第一钳身和第二钳身前端均设置有对称的连接软管,两个所述连接软管与第一钳身和第二钳身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软管前端均设置有对称的钳头,两个所述钳头内设置有对称的持针器,两个所述持针器前端设置有对称的镶嵌垫片。所述持针器前端设置有对称的镶嵌垫片。所述持针器前端设置有对称的镶嵌垫片。
A multifunctional needle holder for endosc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腔镜多功能持针钳
[0001]本技术涉及持针钳
,具体为一种腔镜多功能持针钳。
技术介绍
[0002]持针器也叫持针钳,主要用于夹持缝针缝合各种组织,有时也用于器械打结,用持针器的尖夹住缝针的中、后1/3交界处为宜,多数情况下夹持的针尖应向左,特殊情况可向右,缝线应重叠1/3,且将绕线重叠部分也放于针嘴内。
[0003]得益于内窥镜及其器械的专利技术,外科手术经历了巨大变革,更小的切口、更短的时间、更细致的分离缝合等多重因素使得手术创伤降至最低,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更快速,但现有临床上所使用的腔镜手术器械只具备单一的功能,只能缝合或剪断,手术医生更换手术策略时,需要来回更换器械,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步骤,无论是术中配合还是术后器械预处理,其也加重了器械护士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腔镜多功能持针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临床上所使用的腔镜手术器械只具备单一的功能,只能缝合或剪断,手术医生更换手术策略时,需要来回更换器械,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步骤,无论是术中配合还是术后器械预处理,其也加重了器械护士的工作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腔镜多功能持针钳,包括第一钳尾和第二钳尾,所述第一钳尾和第二钳尾呈飞鸟式,所述第一钳尾前端设置有第一钳身,所述第二钳尾前端设置有第二钳身,所述第一钳身和第二钳身前端均设置有对称的连接软管,两个所述连接软管与第一钳身和第二钳身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软管前端均设置有对称的钳头,两个所述钳头内设置有对称的持针器,两个所述持针器前端设置有对称的镶嵌垫片,所述第一钳身和第二钳身内设置有对称的刻度。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钳身和第二钳身内设置有对称的吸引器,两个所述吸引器位于刻度前方,所述第一钳尾下端设置有上齿,所述第二钳尾上端设置有下齿,所述下齿和上齿齿纹连接,所述第一钳尾和第二钳尾内均设置有对称的松齿按钮,所述第一钳尾和第二钳尾上端设置有对称的调节按钮。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钳身上端设置有第一调节条,所述第一钳身下端设置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下端设置有金属条,所述金属条与第二钳身固定连接,所述橡胶条与金属条活动连接。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调节按钮下端通过第一钳身和第二钳身均设置有对称的卡条,所述第一钳身和第二钳身内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卡条内均设置有连接带,两个所述连接带与卡条活动连接。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钳头后端通过凹槽设置有对称的扣环。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钳身上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条,所述第二调节条位于第一调节条
前端,所述第一钳身上端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调节条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条与第二调节条上端设置有盖子,所述橡胶条上端通过第一钳身设置有第一弹簧。
[0011]优选的,所述上齿和下齿内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锯齿,所述第一钳尾和第二钳尾内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松齿按钮与第二滑槽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松齿按钮一侧通过第二滑槽均设置有第一压杆,两个所述第一压杆前端均设置有第二压杆,两个所述第二压杆内均设置有固定杆。
[0012]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压杆前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二压杆下方,所述上齿和下齿内均开设有对称的第三滑槽,若干个所述锯齿通过第三滑槽设置有对称的第三压杆,两个所述第三压杆上端与第二压杆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腔镜多功能持针钳,通过设置的松齿按钮向下按用以松开夹闭的钳尾,调节按钮用于左右旋转调节钳端上下方向,连接软管可以旋转、拉动钳尾按钮调整钳头的方向,镶嵌垫片用以夹持血管缝线,具备磁吸功能用以吸附缝针防止掉针脱针,第一钳尾和第二钳尾呈飞鸟式更加符合人体力学原理,根据缝针缝线粗细、材质不同选择合适的齿力度,便于抓持,不易蹦针。
[0015]2、该腔镜多功能持针钳,通过设置的橡胶条便于在调节第一钳身与第二钳身之间的距离使从金属条内抽出或是收回,且当当医生操作持针器进行缝合时随着第一钳身和第二钳身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在橡胶条向后收回金属条内,此时第二调节条在收紧力量下顺着第一滑槽向第一调节条靠近,若第一钳身和第二钳身之间的距离增大,则反之第二调节条远离第一调节条,同时设置的盖子可以在缝合时将其固定住,且止血时使用双级导线连接此第二调节条和第一调节条,冲洗腹腔时使用冲洗软管连接此物,吸引液体时也可使用吸引管连接此物。
[0016]3、该腔镜多功能持针钳,通过左右拧动调节按钮使卡条旋转收紧或放松连接带,从而带动其前端的钳头上下调节的角度,此结构为医生操作时提供了便利,减少其他操作影响手术效率,设置的第二压杆和第一压杆可以在向内按住松齿按钮使第一压杆下端向一侧压制第二压杆的上端,而由于设置了固定杆因此第二压杆下端会因杠杆原理翘起,此时在锯齿后端设置的第三压杆在第二压杆带动下将其带入上齿和下齿,并收起锯齿,由此便于控制和调节上齿和下齿之间的闭合。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钳尾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第一钳尾;2、第二钳尾;3、第一钳身;4、第二钳身;5、连接软管;6、钳头;7、持针器;8、镶嵌垫片;9、刻度;10、吸引器;11、上齿;12、下齿;13、松齿按钮;14、调节按钮;15、第一调节条;16、橡胶条;17、金属条;18、卡条;19、凹槽;20、连接带;21、扣环;22、第二调节条;23、第一滑槽;24、盖子;25、第一弹簧;26、锯齿;27、第二滑槽;28、第一压杆;29、第二压杆;30、固定杆;31、第二弹簧;32、第三滑槽;33、第三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腔镜多功能持针钳,如图1
‑
3所示,包括第一钳尾1和第二钳尾2,第一钳尾1和第二钳尾2呈飞鸟式,第一钳尾1前端设置有第一钳身3,第二钳尾2前端设置有第二钳身4,第一钳身3和第二钳身4前端均设置有对称的连接软管5,两个连接软管5与第一钳身3和第二钳身4活动连接,两个连接软管5前端均设置有对称的钳头6,两个钳头6内设置有对称的持针器7,两个持针器7前端设置有对称的镶嵌垫片8,第一钳身3和第二钳身4内设置有对称的刻度9。
[0023]进一步,第一钳身3和第二钳身4内设置有对称的吸引器10,两个吸引器10位于刻度9前方,第一钳尾1下端设置有上齿11,第二钳尾2上端设置有下齿12,下齿12和上齿11齿纹连接,第一钳尾1和第二钳尾2内均设置有对称的松齿按钮13,第一钳尾1和第二钳尾2上端设置有对称的调节按钮14,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镜多功能持针钳,包括第一钳尾(1)和第二钳尾(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尾(1)和第二钳尾(2)呈飞鸟式,所述第一钳尾(1)前端设置有第一钳身(3),所述第二钳尾(2)前端设置有第二钳身(4),所述第一钳身(3)和第二钳身(4)前端均设置有对称的连接软管(5),两个所述连接软管(5)与第一钳身(3)和第二钳身(4)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软管(5)前端均设置有对称的钳头(6),两个所述钳头(6)内设置有对称的持针器(7),两个所述持针器(7)前端设置有对称的镶嵌垫片(8),所述第一钳身(3)和第二钳身(4)内设置有对称的刻度(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多功能持针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身(3)和第二钳身(4)内设置有对称的吸引器(10),两个所述吸引器(10)位于刻度(9)前方,所述第一钳尾(1)下端设置有上齿(11),所述第二钳尾(2)上端设置有下齿(12),所述下齿(12)和上齿(11)齿纹连接,所述第一钳尾(1)和第二钳尾(2)内均设置有对称的松齿按钮(13),所述第一钳尾(1)和第二钳尾(2)上端设置有对称的调节按钮(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多功能持针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身(3)上端设置有第一调节条(15),所述第一钳身(3)下端设置有橡胶条(16),所述橡胶条(16)下端设置有金属条(17),所述金属条(17)与第二钳身(4)固定连接,所述橡胶条(16)与金属条(17)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腔镜多功能持针钳,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调节按钮(14)下端通过第一钳身(3)和第二钳身(4)均设置有对称的卡条(18),所述第一钳身(3)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祥飞,季萍,王文婷,葛经武,陈年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