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压可调的开关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65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压可调的开关电源,包括:辅助电源电路,其连接于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用于将输入电压转换为供其余电路工作的工作电压;输出电压调节电路,其连接于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用于调节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B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压可调的开关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特别是一种升降压可调的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被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然而对于不同的电子产品来说,其所需要的供电电压也大多并不相同,因此繁杂的电子设备和各种电压等级的供电需求使得人们疲于应对。当前输出电压单一的供电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不同电压的需求,而一种输出电压可变且通用的供电电源设备逐渐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
[0003]通用的供电电源设备不仅要满足输出电压可调这一要求更要对输入电压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单一的升压电路或单一的降压电路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供电电源不仅需要实现对输入电压的升压变换还要能实现对输入电压的降压变换。Flyback反激变换器理论上既能实现对输入电压的升压变换也能实现对输入电压的降压变换,但该拓扑却有几个较大的缺陷,首先Flyback反激变换器对功率有一定要求,主要适用于功率等级较低的电路;其次由于变压器漏感的存在Flyback拓扑结构的传输效率较低;再者当变压器匝比确定后一般只能实现升压或降压一种变换,这是因为另一种变换会导致占空比超过50%,在不加入斜坡补偿电路的情况下将会导致系统不稳定,加入斜坡补偿无疑又会增加成本。Buck

Boost电路结构简单,集合了Buck和Boost电路的优点既可以实现升压变换又可以实现降压变换,且具有较高的能量传输效率。
[0004]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升降压可调的开关电源,能满足用户对不同电压的需求,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输出电压单一的供电设备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电压需求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升降压可调的开关电源。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了一种升降压可调的开关电源,其包括:辅助电源电路,其连接于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用于将输入电压转换为供其余电路工作的工作电压;
[0007]输出电压调节电路,其连接于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用于调节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
[0008]Buck

Boost主功率电路,其连接于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用于调节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电压。
[0009]进一步,还包括:
[0010]输入保护电路,其设于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用于实现所述开关电源的反接保护、输入过流保护和输入过压保护,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辅助电源电路与Buck

Boost主功率电路;
[0011]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其设于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用于对所述开关电源进行过压或过流保护。
[0012]进一步,所述辅助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1、以及绕制于所述变压器T1一次侧的原边绕组W1、绕制于所述变压器T1二次侧的第一副边绕组W2和第二副边绕组W3;所述原边绕组W1连接于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所述第一副边绕组W2经变压器T1后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第一工作电压,所述第二副边绕组W3经变压器T2后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第二工作电压。
[0013]进一步,所述输出电压调节电路包括: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放大器U1B、电容C6、电容C7、拨码开关SW1

DIP8;
[0014]所述拨码开关SW1

DIP8具有4个并联设置的开关,所述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分别与所述拨码开关SW1

DIP8的4个开关串联、所述拨码开关SW1

DIP8的一端接入5V电源、另一端通过4个并联设置的开关与所述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串联后连接到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4一端连接到所述电阻R15与电阻R19之间、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放大器U1B的同相输入端,所述放大器U1B的反相输入端串联电阻R13后连接到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输出端作为所述输出电压调节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所述电容C6一端连接到所述放大器U1B的输出端、另一端串联电阻R12后连接到所述放大器U1B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容C7并联于所述电阻R5两端。
[0015]进一步,还包括由控制芯片UC3843组成的控制回路,所述Buck

Boost主功率电路与所述控制回路、输出电压调节电路、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共同调节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电压。
[0016]进一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比较器U1A、三极管Q1、二极管D1、二极管D2、继电器RY1、保险丝F1;
[0017]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串联保险丝F1后连接到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负极串联所述继电器RY1的受控端后作为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Buck

Boost主功率电路和辅助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与保险丝F1之间、另一端依次串联电阻R2、电阻R3后接地,所述电阻R4一端连接5V电源、另一端串联电阻R5后接地,所述比较器U1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电阻R2与电阻R3之间、反相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电阻R4与电阻R5之间、输出端串联电阻R6后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RY1的控制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RY1的控制端的另一端连接15V电源,所述二极管D2并联于所述继电器RY1的控制端的两端。
[0018]进一步,所述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比较器U1C、比较器U1D、与门AND2;
[0019]所述电阻R20一端连接5V电源、另一端依次串联电阻R21、电阻R22后接地,所述比较器U1C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于电阻R20与电阻R21之间、反相输入端接入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输出端串联电阻R23后连接到与门AND2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比较器U1D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电阻R21与电阻R22之间、反相输入端接入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电流、输出端串联电阻R24后连接到与门AND2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与门AND2的输出端作为所述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保护信号。
[0020]进一步,所述第一工作电压为15V,第二工作电压为5V。
[0021]进一步,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随所述拨码开关中闭合的开关数量的增加而升高。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通过Buck

Boost主功率电路,能够实现输入电压的升降压变换,使本技术具有较宽的输入电压范围,应用场景广泛;
[0024]2、输入保护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压可调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电源电路,其连接于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用于将输入电压转换为供其余电路工作的工作电压;输出电压调节电路,其连接于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用于调节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Buck

Boost主功率电路,其连接于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用于调节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保护电路,其设于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用于实现所述开关电源的反接保护、输入过流保护和输入过压保护,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辅助电源电路与Buck

Boost主功率电路;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其设于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用于对所述开关电源进行过压或过流保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1、以及绕制于所述变压器T1一次侧的原边绕组W1、绕制于所述变压器T1二次侧的第一副边绕组W2和第二副边绕组W3;所述原边绕组W1连接于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所述第一副边绕组W2经变压器T1后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第一工作电压,所述第二副边绕组W3经变压器T2后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第二工作电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压调节电路包括: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放大器U1B、电容C6、电容C7、拨码开关SW1

DIP8;所述拨码开关SW1

DIP8具有4个并联设置的开关,所述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分别与所述拨码开关SW1

DIP8的4个开关串联、所述拨码开关SW1

DIP8的一端接入5V电源、另一端通过4个并联设置的开关与所述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串联后连接到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4一端连接到所述电阻R15与电阻R19之间、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放大器U1B的同相输入端,所述放大器U1B的反相输入端串联电阻R13后连接到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输出端作为所述输出电压调节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所述电容C6一端连接到所述放大器U1B的输出端、另一端串联电阻R12后连接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鹏王艳杰王本欣肖顶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福瑞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