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陶瓷膜微错流过滤与死端过滤于一体的智能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858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集陶瓷膜微错流过滤与死端过滤于一体的智能过滤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原水箱、进水离心泵、陶瓷膜过滤器和储水桶;该过滤系统包括错流过滤回路、死端过滤回路、正冲回路、反洗回路、化学清洗回路与加强反洗回路,且各回路均由控制器控制使所述过滤系统实现对应的运行方式。该系统压力表、流量变送器、浮球液位开关、电导率测量仪等智能检测装置,配合相应运行算法,实现了陶瓷膜设备的多功能智能过滤和全自动智能膜柱清洗。同时,膜柱各种清洗方式所用的正反洗储水桶与设备的过滤管道做成一体,极大地节省了陶瓷膜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了清洗效率。高了清洗效率。高了清洗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陶瓷膜微错流过滤与死端过滤于一体的智能过滤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涉及陶瓷膜过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集陶瓷膜微错流过滤与死端过滤于一体的智能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业内悉知,陶瓷膜过滤设备,是利用无机陶瓷膜材料对杂质进行截留,采用错流过滤将水与水中杂质分离的一种传统水处理过滤设备。目前,市场上的陶瓷膜过滤设备采用错流过滤,在错流过滤时,液体从一端进入膜通道内从另外一端流出,因为膜通道内流体的流速很高,在过滤的同时浓缩液体可以扫流一部分附着在膜表面的附着物一同流出,膜通道内表面附着的载流物较少,这种过滤形式必然会存在如下缺点:
[0003]①
为了能够实现最佳的净液量,防止表面污染对于膜面流速有着很高的要求:不同的浓度、不同的温度对于膜面流速的控制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实际操作受外界因素影响大。

净液量只占入口流量的一定比例 (约二十分之一到四十分之一),大部分流体为了维持膜面流速,只是通过膜柱没有透过过滤层,使得错流过滤的单位能耗远大于死端过滤。

传统的错流过滤,浓水回至原水箱会对原水产生污染,并改变了原水的浓度,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增加,循环泵产生的热量也会使原水箱的温度发生变化,而温度的变化使得原有待过滤液体的粘度发生变化,造成当初设定的最佳膜面流速产生偏离。

任何过滤都有自己的截留率,对于稳定的原水,合格的过滤设备可以实现稳定的产水,但是错流过滤的原水箱浓度会逐渐累加,这就会造成产水的品质无法得到保证。

当膜面流速无法很好地控制,长期运行由于污堵会导致产水量下降,而膜柱的清洗需要人工停机并接入洁净水源才能进行,这必然导致设备运行效率大大降低;而且对浓水的循环过滤无疑会增加过滤的时间,循环浓度过高的浓液无疑会增加陶瓷膜膜柱的运行负担。

由于陶瓷膜污染后需要进行酸碱洗处理,因此该系统必需具有酸洗水箱、碱洗水箱、净水箱等设备,使得整个系统较为复杂,占地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集陶瓷膜微错流过滤与死端过滤于一体的智能过滤系统,以实现陶瓷膜系统的多功能智能过滤和膜柱的全自动智能清洗。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这种集陶瓷膜微错流过滤与死端过滤于一体的智能过滤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原水箱、进水离心泵、陶瓷膜过滤器和储水桶,所述过滤系统包括错流过滤回路、死端过滤回路、正冲回路、反洗回路、化学清洗回路与加强反洗回路,且各回路均由控制器控制使所述过滤系统实现对应的运行方式;所述储水桶设置有浮球液位开关和计量加药装置,所述浮球液位开关、计量加药装置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陶瓷膜过滤器包括至少一个陶瓷膜膜柱,所述陶瓷膜膜柱的过滤流
量为1.8~4.3m3/h。
[0008]进一步,所述原水箱的原液依次经进水前置阀、前置过滤器、泵前压力表、进水泵进水阀、电导率测量仪、进水离心泵、进水压力表、膜柱进水阀进入陶瓷膜过滤器;所述陶瓷膜过滤器的净水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储水桶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陶瓷膜过滤器的净水出口还通过第二管路与储水桶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陶瓷膜过滤器的浓水出口连接三条管路,第三管路可通过冲洗循环阀进入储水桶,第四管路上安装有冲洗排水阀,第五管路上安装有微错流排水阀。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管路上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净水压力表、净水流量变送器、水桶加水阀,所述净水流量变送器和水桶加水阀之间还设置净水排水管路,所述净水排水管路上设置净水排水阀。
[0010]进一步,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膜柱反清洗装置;所述膜柱反清洗装置包括反洗进水阀、膜柱反洗离心泵、反洗泵前阀,所述储水桶的出水口通过水桶放水阀与反洗泵前阀的一端连接,所述反洗泵前阀的另一端与膜柱反洗离心泵的一端连接,所述膜柱反洗离心泵的另一端与反洗进水阀的一端连接,所述反洗进水阀的另一端连接至净水流量变送器;所述膜柱反洗离心泵的另一端还连接有水桶清空阀。
[0011]进一步,所述水桶放水阀的一端还与电导率测量仪的一端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三管路上还设置有浓水压力表、浓水流量变送器。
[0013]进一步,所述第五管路上还安装有微错流排水调节阀,所述微错流排水调节阀位于微错流排水阀的后端。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5]一方面,本技术采用大通量陶瓷膜,使得在相同精度和原水流量的情况下净水量是现有陶瓷膜设备净水流量的20~40倍,可实现的运行模式包括但不限于:陶瓷膜微错流过滤模式、陶瓷膜死端过滤模式、陶瓷膜自动反洗模式、陶瓷膜自动加强反洗模式、陶瓷膜自动正冲模式及陶瓷膜自动化学清洗模式等。
[0016]另一方面,整个系统未采用浓水回流不会造成温度的叠加,不会对原水箱的液体的浓度造成影响,产水水质会非常稳定;对于死端过滤和微错流过滤,进水流量全部或90%以上为产水,降低了单位体积的产水能耗,且不用考虑膜面流速、温度、粘度等对过滤效率的影响;同时将过滤系统正反洗、加强反洗和化学清洗所用的储水桶与设备的过滤管道做成一体,极大地节省了陶瓷膜设备的占地面积,且储水桶的型号尺寸可根据设备运转和膜柱清洗所需水量进行设计,并在储水桶上安装浮球液位开关、水桶加水阀、水桶清空阀以及适应系统和膜柱的其他配件,替代了普通水箱、极大地减少了设备运转过程中所需要的占地面积、人工成本和操作难度,同时降低了设备运行对环境的依赖。
[0017]此外,本技术利用PLC程序结合压力表、流量变送器、浮球液位开关、电导率测量仪等智能检测装置,配合相应运行算法,实现了陶瓷膜过滤系统的全自动灵活控制,自动化的多方式水处理方式加上PLC 根据各仪表传来的参数变化,使得传统的半自动陶瓷膜过滤系统变得智能、灵活。通过死端过滤与微错流智能过滤模式相互配合,代替了以往的循环处理方式,在节省过滤时间的同时避免了循环过滤后期液浓度变高且未及时控制时对膜柱造成的污损,提高了系统整体的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0018]综上,本技术提供的这种集陶瓷膜微错流过滤与死端过滤于一体的智能过滤
系统,其多功能的运行方式、膜柱清洗方式再配合智能的人机交互方式均能有效地延长膜柱使用寿命,且循环泵全部或大部分流量产生净水,使得循环泵及配套管道、电缆、占地面积大量减少,减少了设备的一次投资。
附图说明
[001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陶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陶瓷膜微错流过滤与死端过滤于一体的智能过滤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原水箱、进水离心泵(5)、陶瓷膜过滤器(9)和储水桶(2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包括错流过滤回路、死端过滤回路、正冲回路、反洗回路、化学清洗回路与加强反洗回路,且各回路均由控制器控制使所述过滤系统实现对应的运行方式;所述储水桶(21)设置有浮球液位开关(22)和计量加药装置(28),所述浮球液位开关(22)、计量加药装置(28)分别与控制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陶瓷膜微错流过滤与死端过滤于一体的智能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膜过滤器(9)包括至少一个陶瓷膜膜柱,所述陶瓷膜膜柱的过滤流量为1.8~4.3m3/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陶瓷膜微错流过滤与死端过滤于一体的智能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箱的原液依次经进水前置阀(1)、前置过滤器(2)、泵前压力表(3)、进水泵进水阀(4)、电导率测量仪(27)、进水离心泵(5)、进水压力表(6)、膜柱进水阀(8)进入陶瓷膜过滤器(9);所述陶瓷膜过滤器(9)的净水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储水桶(21)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陶瓷膜过滤器(9)的净水出口还通过第二管路与储水桶(21)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陶瓷膜过滤器(9)的浓水出口连接三条管路,第三管路可通过冲洗循环阀(15)进入储水桶(21),第四管路上安装有冲洗排水阀(12),第五管路上安装有微错流排水阀(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陶瓷膜微错流过滤与死端过滤于一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炜张崇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佰萃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