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诱集传粉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849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诱集传粉蜂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部设置有多个诱集结构;诱集结构包括诱集孔、活动板和固定板,活动板和固定板外侧设置有滑块,且滑块滑动连接于箱体内部的滑轨,活动板和固定板表面设置有多个半圆孔,且所述活动板表面的半圆孔和固定板表面的半圆空组合形成诱集孔,诱集结构外侧还设置有把手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组合式诱集孔,用于诱集传粉蜂,便于统计蜂槽数量。便于统计蜂槽数量。便于统计蜂槽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诱集传粉蜂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传粉蜂繁育
,涉及蜂槽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诱集传粉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粉蜂是一类蜜蜂总科的昆虫,其访花采蜜,传播授粉,为植物传播授粉,确保作物优质增产。传粉蜂为作物授粉,符合作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能实现真正生物学意义上的授粉,这样作物结出的果实不仅外形色泽好看,大小均匀,畸形果少,果实口感也好,营养元素含量高。
[0003]苜蓿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属于蜜蜂总科切叶蜂科,原产西亚和欧洲,1930年偶然间传入美国,研究非常深入,这个欧亚非社会性传粉者的蜂巢管理模式对北美苜蓿种子产业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使得北美苜蓿种子产业上了新台阶,种子产量增加了3~5倍。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缺乏苜蓿切叶蜂授粉成为限制我国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提高的瓶颈。
[0004]目前,苜蓿切叶蜂的人工繁殖通常是在特制的多孔聚乙烯泡沫板中筑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并繁衍后代。我国对苜蓿切叶蜂室内孵化、田间释放、回收及保存等人工繁育工作还不完善与稳定。苜蓿切叶蜂常因室内孵化条件不当、寄生蜂诱杀不完全、释放和回收不及时及保存不当等导致其蜂茧羽化受阻、二代蜂发生、过早发育及病虫害发生,从而影响了其有效的繁殖。
[0005]现有技术遇到的问题是包括苜蓿切叶蜂在内的传粉蜂,无法有效对诱集装置中的传粉蜂进行统计,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诱集传粉蜂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在传粉蜂的繁育过程中采用的诱集装置操作较为复杂,无法有效对诱集装置中的传粉蜂进行统计,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成本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诱集传粉蜂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多个诱集结构;所述诱集结构包括诱集孔、活动板和固定板,所述活动板和固定板外侧设置有滑块,且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箱体内部的滑轨,所述活动板和固定板表面设置有多个半圆孔,且所述活动板表面的半圆孔和固定板表面的半圆空组合形成多个诱集孔,所述诱集结构外侧还设置有把手组件。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活动板和固定板的两侧连接处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异形槽。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活动把手、定位销和固定挡板,所述活动把手通过定位销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板一端,所述固定挡板一端通过紧固螺钉连接于固定板一端。
[00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挡板另一端呈开口状。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箱体外侧通过连接件连接有箱门。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箱体顶部中心处还设置有提手。
[00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活动板和固定板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活动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或优点是:
[0016]本技术所述诱集传粉蜂装置具有多个诱集结构,多个诱集结构通过活动板表面的半圆孔和固定板表面的半圆空组合形成多个诱集孔。特别地,诱集孔数量为5
×
5、8
×
8或10
×
10等便于统计的数量。
[0017]每个诱集结构都可以通过把手组件的作用在箱体内部进行抽拉活动,且把手组件的活动把手在定位销的作用下,配合活动板和固定板另一端的旋转轴,可以将活动板在旋转轴的作用下进行旋转打开,便于工作人员对诱集孔内部的传粉蜂进行处理。
[0018]本技术所述诱集传粉蜂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操作简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随时灵活调整诱集结构的数量,且诱集孔的数量便于统计,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诱集结构正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诱集结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箱体、2

连接件、3

箱门、4

提手、5

诱集结构、6

滑轨、7

诱集孔、8

活动板、9

固定板、10

活动把手、11

定位销、12

固定挡板、13

滑块、14

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5]一种诱集传粉蜂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部设置有多个诱集结构5;
[0026]诱集结构5包括诱集孔7、活动板8和固定板9,活动板8和固定板9外侧设置有滑块13,且滑块13滑动连接于箱体1内部的滑轨6,活动板8和固定板9表面设置有多个半圆孔,且活动板8表面的半圆孔和固定板9表面的半圆空组合形成多个诱集孔7,诱集结构5外侧还设置有把手组件。
[0027]本技术中,活动板8和固定板9的两侧连接处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异形槽;活动板8和固定板9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14活动连接。活动板8和固定板9通过桐木或柏木构成;活动板8与固定板9组合形成的诱集孔7的深度为8cm,直径为0.75cm。
[0028]本技术中,把手组件包括活动把手10、定位销11和固定挡板12,活动把手10通过定位销11固定连接于活动板8一端,固定挡板12一端通过紧固螺钉连接于固定板9一端。在对诱集结构5进行整体移动时,活动把手10在定位销11的作用下处于固定挡板12内部位
置,通过活动把手10直接将活动板8和固定板9同时在滑轨6和滑块13的作用下进行滑动;在需要对诱集结构5内部诱集孔7进行处理时,活动把手10在定位销11的作用下处于固定挡板12外侧位置,活动把手10配合活动板8和固定板9另一端的旋转轴14,可以将活动板8在旋转轴14的作用下进行旋转打开,便于工作人员对诱集孔7内部的传粉蜂进行处理。
[0029]本技术中,固定挡板12另一端呈开口状,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将活动把手10由开口连接于固定挡板12内部或将活动把手10在定位销11的作用下旋转移动至固定挡板12外侧。
[0030]本技术中,箱体1外侧通过连接件2连接有箱门3。
[0031]本技术中,箱体1顶部中心处还设置有提手4。
[0032]工作原理:
[0033]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诱集结构5的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诱集传粉蜂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多个诱集结构(5);所述诱集结构(5)包括诱集孔(7)、活动板(8)和固定板(9),所述活动板(8)和固定板(9)外侧设置有滑块(13),且所述滑块(13)滑动连接于所述箱体(1)内部的滑轨(6),所述活动板(8)和固定板(9)表面设置有多个半圆孔,且所述活动板(8)表面的半圆孔和固定板(9)表面的半圆空组合形成多个诱集孔(7),所述诱集结构(5)外侧还设置有把手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集传粉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8)和固定板(9)的两侧连接处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异形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集传粉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猛蒙张蓉魏淑花王颖周文卿王芳孙伟黄文广马丽娟牟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