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浆口管汇系统和注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844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采矿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进浆口管汇系统和注浆系统,包括集散管、进浆管和出浆管。集散管上设置有n个第一阀门,进浆管设置n对,n对进浆管与n个第一阀门一一对应,每对的两个进浆管的第一端连通在对应的第一阀门两侧的集散管上,进浆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在集散管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阀门之间以及位于两侧的第一阀门与集散管的端部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出浆管。使用时,n对进浆管的第二端分别与一个浆液供给装置连通,多个浆液供给装置内可提供多种不同或相同浓度的浆液,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选择性开闭,可将不同浓度的浆液选择性的输送给不同的出浆管,实现不同出浆管可选择性的提供不同浓度的浆液的效果。浆管可选择性的提供不同浓度的浆液的效果。浆管可选择性的提供不同浓度的浆液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浆口管汇系统和注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采矿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进浆口管汇系统和注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覆岩离层注浆施工过程中,注浆泵进浆口的管路是浆液由搅拌罐进入注浆泵的重要连接装置,在离层注浆过程中往往因进浆口的管路设计的不合理,造成材料和时间的浪费。在注浆过程中,若不同注浆钻孔适用不同浓度浆液时,传统的方式只能通过添加一台注浆泵的方式来实现,不能在同一台注浆泵上实现,若无空闲的注浆泵势必会影响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进浆口管汇系统和注浆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台注浆泵只能输入一种浓度的浆液的缺陷,实现注浆泵可切换输入不同浓度浆液的效果。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进浆口管汇系统,包括:集散管,所述集散管上设置有n个第一阀门;进浆管,所述进浆管设置n对,n对所述进浆管与n个所述第一阀门一一对应设置,每对的两个所述进浆管的第一端连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阀门两侧的所述集散管上,每个所述进浆管上均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进浆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浆液供给装置连通;至少一个出浆管,所述出浆管与所述集散管连通,且分布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阀门之间以及位于两侧的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集散管的端部之间,所述出浆管远离所述集散管的一端用于与注浆泵连接;其中,n≥2。
[000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进浆口管汇系统,靠近所述集散管端部的所述出浆管与所述集散管的端部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进浆管,所述进浆管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阀门。
[000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进浆口管汇系统,所述出浆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000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进浆口管汇系统,还包括清水管,所述清水管包括主水管和多个分水管,所述分水管的数量与所述出浆管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分水管的一端与所述主水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浆管连通,连通位置位于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出浆管远离所述集散管的一端之间。
[000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进浆口管汇系统,所述分水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
[000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进浆口管汇系统,还包括清洗管,所述清洗管与所述集散管连通,所述清洗管上设置有第五阀门,且所述集散管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六阀门。
[00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进浆口管汇系统,所述清洗管与所述集散管通过n对分支管连通,n对所述分支管与n个所述第一阀门一一对应设置,每对的两个所述分支管的第一端连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阀门两侧的所述集散管上,所述分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清洗管连通,每个所述分支管上均设置有第七阀门。
[001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注浆系统,包括浆液供给装置、注浆泵和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进浆口管汇系统,所述注浆泵通过所述进浆口管汇系统抽吸所述浆液供给装置内的浆
液。
[00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注浆系统,所述浆液供给装置为搅拌罐。
[00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注浆系统,所述注浆泵的出口连接有输浆管,所述输浆管延伸到注浆钻孔内。
[0014]本技术提供的进浆口管汇系统,包括集散管、进浆管和出浆管。进浆管用于将浆液供给装置内的浆液输送给集散管,出浆管用于将集散管内的浆液输送到指定位置。集散管上设置有n个第一阀门,进浆管设置n对,n对进浆管与n个第一阀门一一对应设置,每对的两个进浆管的第一端连通在对应的第一阀门两侧的集散管上,进浆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在相邻两个第一阀门之间以及位于两侧的第一阀门与集散管的端部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出浆管。使用时,n对进浆管的第二端分别与一个浆液供给装置连通,多个浆液供给装置内可提供多种不同或相同浓度的浆液,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选择性开闭,可将不同浓度的浆液选择性的输送给不同的出浆管,实现不同出浆管可选择性的提供不同浓度的浆液的效果。
[0015]进一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注浆系统,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进浆口管汇系统,因此,同样具有与如上所述相同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注浆系统管线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注浆系统管线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00:集散管;110:第一阀门;111:一号第一阀门;112:二号第一阀门;121:一号节段;122:二号节段;123:三号节段;130:第六阀门;200:进浆管;210:一号进浆管;220:二号进浆管;230:三号进浆管;240:四号进浆管;250:五号进浆管;260:六号进浆管;270:第二阀门;271:一号第二阀门;272:二号第二阀门;273:三号第二阀门;274:四号第二阀门;275:五号第二阀门;276:六号第二阀门;300:出浆管;310:一号出浆管;320:二号出浆管;330:三号出浆管;340:第三阀门;400:浆液供给装置;500:注浆泵;610:主水管;620:分水管;621:第四阀门;710:清洗管;711:第五阀门;720:分支管;721:第七阀门;800:输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下面结合图1和图2描述本技术的进浆口管汇系统和注浆系统。
[0023]本技术提供的进浆口管汇系统,包括集散管100、进浆管200和出浆管300。进浆管200用于将浆液供给装置400内的浆液输送给集散管100,再由出浆管300将集散管100内的浆液输送到注浆钻孔内。
[0024]集散管100上设置有n个第一阀门110,用于将集散管100分为多个节段,当其中一个第一阀门110打开时,该第一阀门110两端的两个节段连通为一个节段,每个节段或连通后的节段内流通相同浓度的浆液,不同节段内可以流通不同浓度的浆液。
[0025]进浆管200成对设置,进浆管200可以设置n对,n对进浆管200与n个第一阀门110一一对应设置,每对进浆管200中的两个进浆管200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位于第一阀门110两端的集散管100上,每个进浆管200上均设置一个第二阀门270。当与一对进浆管200对应的第一阀门110关闭时,可关闭其中一个进浆管200上的第二阀门270,另一个进浆管200上的第二阀门270开启,此时,与第二阀门270开启的进浆管200连通的集散管100的节段上可以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浆口管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散管(100),所述集散管(100)上设置有n个第一阀门(110);进浆管(200),所述进浆管(200)设置n对,n对所述进浆管(200)与n个所述第一阀门(110)一一对应设置,每对的两个所述进浆管(200)的第一端连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阀门(110)两侧的所述集散管(100)上,每个所述进浆管(200)上均设置有第二阀门(220),所述进浆管(200)的第二端用于与浆液供给装置(400)连通;至少一个出浆管(300),所述出浆管(300)与所述集散管(100)连通,且分布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阀门(110)之间以及位于两侧的所述第一阀门(110)与所述集散管(100)的端部之间,所述出浆管(300)远离所述集散管(100)的一端用于与注浆泵(500)连接;其中,n≥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浆口管汇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集散管(100)端部的所述出浆管(300)与所述集散管(100)的端部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进浆管(200),所述进浆管(200)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阀门(22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进浆口管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浆管(300)上设置有第三阀门(34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浆口管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水管,所述清水管包括主水管(610)和多个分水管(620),所述分水管(620)的数量与所述出浆管(300)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分水管(620)的一端与所述主水管(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巨星李小利王全明方立志宋伟马刚谢华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地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