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呼吸肌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12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呼吸肌训练器,包括前壳体、后壳体、阻力调节装置、阻力调节旋钮、呼吸可视件、咬嘴和出气盖,咬嘴套接于前壳体的前端,后壳体的尾部通过阻力调节旋钮衔接呼吸可视件,出气盖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出气孔,前壳体与出气盖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呼气孔,呼气孔设置于前壳体上,出气孔与呼气孔的位置相匹配并连通,呼气孔上覆盖设置有阀片,阀片位于前壳体与出气盖之间,阻力调节装置设置于前壳体和后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呼吸肌训练器内的阻力调节结构,增加了训练时的趣味性,呼气吸气使用不同的通道,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和进行训练,增强使用者的训练积极性,有效减少交叉感染。有效减少交叉感染。有效减少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呼吸肌训练器


[0001]本技术涉及呼吸训练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呼吸肌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普遍存在显著的呼吸肌力下降,呼吸肌下降导致患者低血氧症、呼吸困难加重、运动减少及生活质量低下,甚至呼吸衰竭致死。呼吸肌阻力训练是一种针对呼吸气肌群的呼吸训练技术。有效的呼吸肌训练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康复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0003]近年来,各种各样的阻力呼吸训练器就应运而生。但大部分都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偏大、无法拆解清洗而且吸气呼气使用同一个通道,容易产生交叉感染;且无法显示阻力级别,训练枯燥,缺乏趣味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呼吸肌训练器,通过结构改进,使之更加便于携带易拆洗,阻力量化,且更加具有趣味性,增强使用者的训练积极性的同时又可避免交叉感染。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式呼吸肌训练器,包括前壳体、后壳体、阻力调节装置、阻力调节旋钮、呼吸可视件、咬嘴和出气盖,所述咬嘴套接于前壳体的前端,所述后壳体的尾部通过阻力调节旋钮衔接所述呼吸可视件,所述出气盖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出气孔,所述前壳体与出气盖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呼气孔,所述呼气孔设置于前壳体上,所述出气孔与呼气孔的位置相匹配并连通,所述呼气孔上覆盖设置有阀片,所述阀片位于前壳体与出气盖之间,所述阻力调节装置设置于前壳体和后壳体内,所述阻力调节装置的尾部设有卡扣,并通过卡扣与所述阻力调节旋钮卡接固定。
[0006]优选的,所述出气孔设置为月牙形。
[0007]优选的,所述后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多组凹入刻度线。
[0008]优选的,所述阻力调节装置包括密封套管、弹簧、指示套管、调节阻力杆和调节连接管,所述弹簧套装在调节连接管的外侧,所述弹簧位于指示套管和密封套管组成的腔体中,所述指示套管的内部前端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密封套管的内顶部,所述指示套管的后端固定连接于调节连接管的前端,所述调节连接管的后端卡接所述阻力调节旋钮,所述密封套管套接于前壳体内,所述调节阻力杆的前端设置有O型圈,所述O型圈的外径略微大于密封套管的内径。
[0009]优选的,所述阻力调节旋钮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
[0010]优选的,所述呼吸可视件内设置有浮球,所述呼吸可视件的下端设置有进气孔。
[0011]优选的,所述呼吸可视件的尾端为上扬式可视设计,所述呼吸可视件的壳体外侧设置有三段颜色标示线。
[0012]优选的,所述阻力调节旋钮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槽纹。
[0013]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4]在上述便携式呼吸肌训练器中,所述密封套管、弹簧、内部指示套管、调节连接管以及阻力调节旋钮共同组成了阻力调节装置,在所述O型圈对密封套管所起的限位作用下,通过调节阻力调节旋钮的松紧带动调节连接管以及内部指示套管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弹簧的变形程度,最终调节呼吸肌训练器内部的阻力。整个阻力调节结构简单、部件重量不大且部件均可拆解,能够极大地利于呼吸肌训练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便于携带,易于清洗。
[0015]在上述便携式呼吸肌训练器中,通过阀片和呼气孔等部件构成组成了专门的呼气通道,呼气和吸气时使用不同的气体通道,降低了重复使用呼吸肌训练器造成的交叉感染风险。
[0016]在上述便携式呼吸肌训练器中,所述呼吸可视件内部设置浮球,在训练吸气时,通过透明呼吸可视件可直观看到浮球的上升,呼吸可视件壳体设置三段绿色、黄色、红色标示线,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鼓励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9]图3为阻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呼吸可视件剖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前壳体;2、后壳体;3、阻力调节装置;4、阻力调节旋钮;5、呼吸可视件;6、咬嘴;7、出气盖;8、出气孔;9、呼气孔;10、阀片;11、密封套管;12、弹簧;13、指示套管;14、调节阻力杆;15、调节连接管;16、O型圈;17、浮球;18、颜色标示线;19、进气孔;20、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一种便携式呼吸肌训练器,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阻力调节装置3、阻力调节旋钮4、呼吸可视件5、咬嘴6和出气盖7,咬嘴6可选用硅胶材质,所述咬嘴 6套接于前壳体1的前端,所述后壳体2的尾部通过阻力调节旋钮4衔接所述呼吸可视件5,所述出气盖7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出气孔8,所述前壳体1与出气盖7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呼气孔9,所述呼气孔9设置于前壳体1上,所述出气孔8与呼气孔9的位置相匹配并连通,所述呼气孔9上覆盖设置有阀片10,所述阀片10位于前壳体1与出气盖7之间,所述阻力调节装置3设置于前壳体1和后壳体2内,所述阻力调节装置3的尾部设有卡扣,并通过卡扣与所述阻力调节旋钮4卡接固定。
[0025]如图2所示,所述出气孔8设置为月牙形,所述后壳体2的外表面设置有多组凹入刻度线。
[0026]如图2和3所示,所述阻力调节装置3包括密封套管11、弹簧12、指示套管13、调节阻力杆14和调节连接管15,所述弹簧12套装在调节连接管15的外侧,所述弹簧12位于指示套管13和密封套管11组成的腔体中,所述指示套管13的内部前端与弹簧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密封套管11的内顶部,所述指示套管13的后端固定连接于调节连接管15的前端,所述调节连接管15的后端卡接所述阻力调节旋钮4,所述密封套管11
套接于前壳体1内,所述调节阻力杆14的前端设置有O型圈16,所述O型圈16的外径略微大于密封套管11 的内径。
[0027]如图2所示,所述阻力调节旋钮4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20。
[0028]如图4所示,所述呼吸可视件5内设置有浮球17,所述呼吸可视件5的下端设置有进气孔19,吸气时气体经由进气孔进入呼吸可视件内腔继而通过阻力调节旋钮的通气孔进入腔体,所述呼吸可视件5的尾端为上扬式可视设计,所述呼吸可视件5的壳体外侧设置有三段颜色标示线18。
[0029]本技术中,所述阻力调节旋钮4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槽纹。
[0030]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先通过旋转阻力调节旋钮4,对应后壳体2刻度线调节所需要的阻力值,然后咬住咬嘴6,嘴唇紧贴咬嘴6外表面,尽力吸气后缓慢呼出,当呼气时,由于压力的作用,O型圈16堵塞,使得从硅胶咬嘴6呼出的气体不能从进气孔19排出,此时,呼出的气体从呼气孔9的阀片10流出通过出气孔8排出;当吸气时,由于负压的作用,阀片10将呼气孔9堵塞,气体从进气孔19吸入,气体带动浮球17上升,整体结构为透明设计,便于患者和医生观察。
[0031]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呼吸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阻力调节装置(3)、阻力调节旋钮(4)、呼吸可视件(5)、咬嘴(6)和出气盖(7),所述咬嘴(6)套接于前壳体(1)的前端,所述后壳体(2)的尾部通过阻力调节旋钮(4)衔接所述呼吸可视件(5),所述出气盖(7)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出气孔(8),所述前壳体(1)与出气盖(7)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呼气孔(9),所述呼气孔(9)设置于前壳体(1)上,所述出气孔(8)与呼气孔(9)的位置相匹配并连通,所述呼气孔(9)上覆盖设置有阀片(10),所述阀片(10)位于前壳体(1)与出气盖(7)之间,所述阻力调节装置(3)设置于前壳体(1)和后壳体(2)内,所述阻力调节装置(3)的尾部设有卡扣,并通过卡扣与所述阻力调节旋钮(4)卡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呼吸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8)设置为月牙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呼吸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2)的外表面设置有多组凹入刻度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呼吸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调节装置(3)包括密封套管(11)、弹簧(12)、指示套管(13)、调节阻力杆(14)和调节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军吴亚琴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知心健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