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术后塑身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123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乳腺术后塑身衣,所述塑身衣的胸前相对乳头乳晕处设有一压力调节区域,所述压力调节区域设有内、外双层面料,其中,内层面料为透明性面料,其弹性压力小于塑身衣的弹性压力,外层面料的材质弹性压力大于内层面料的弹性压力,且所述外层面料上设有拉链窗口。通过在相对乳头乳晕处设有一具有不同弹性压力的内、外双层面料的压力调节区域,并在外层面料上设置拉链窗口,从而能够通过拉链调节内、外层面料是否重叠,以实现根据术后情况灵活调节乳头乳晕区域压力的目的,同时由于内层面料为透明性面料,从而方便医生能够直接观察到病人乳头乳晕的颜色,无需反复穿脱塑身衣。衣。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腺术后塑身衣


[0001]本技术涉及整形医疗
,特别涉及一种乳腺术后塑身衣。

技术介绍

[0002]男性乳腺增生患者及跨性别(女跨男)人群在进行乳腺吸切和/或切除术后需要穿戴塑身衣减轻水肿,促进皮肤弹性回缩。但该类手术会影响乳头乳晕区域血运,尤其是跨性别群体同时做乳头乳晕游离移植后,术后早期需要通过特殊的包扎方式减轻乳头乳晕区域压力以防止其坏死或成活不良。现有的乳腺术后塑身衣没有针对乳头乳晕区域设计可调节压力,同时术后观察乳头乳晕血运也不方便,患者只能在塑身衣过松或过紧的两难境地中选择。
[0003]目前的乳腺术后塑身衣虽然可通过调整排扣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整体调节松紧,但没有针对乳头乳晕区域设计可调节的压力,也无法在不脱塑身衣的情况下观察该区域血运,而术后早期频繁穿脱塑身衣不仅容易增加出血和积液风险,也增加了患者的疼痛不适感。若在术后早期为保证乳头乳晕区域压力较小,则造成其余乳腺区域加压不良,增加血肿积液的风险;若增加整体压力,则乳头乳晕区域则面临压力过大而成活不良甚至坏死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乳腺术后塑身衣,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乳腺术后塑身衣,所述塑身衣的胸前相对乳头乳晕处设有一压力调节区域,所述压力调节区域设有内、外双层面料,其中,内层面料为透明性面料,其弹性压力小于塑身衣的弹性压力,外层面料的材质弹性压力大于内层面料的弹性压力,且所述外层面料上设有拉链窗口。
[0006]优选的,所述外层面料包括上半部面料和下半部面料,所述上半部面料和下半部面料分别与拉链的上下链条缝合在一起,且上半部面料、下半部面料分别具有相对反向的回弹力。
[0007]优选的,所述拉链的走向为沿乳头乳晕中线直线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外层面料为翻盖设置,所述拉链的走向绕翻盖的边缘自左向右设置。
[0009]优选的,外层面料的材质与塑身衣的材质相同。
[0010]优选的,所述减压面料为弹性透明纱质面料。
[0011]优选的,所述双层面料的直径相较乳头乳晕的外缘直径大1
‑2㎝

[0012]本技术所述一种乳腺术后塑身衣,其通过在相对乳头乳晕处设有一具有不同弹性压力的内、外双层面料的压力调节区域,并在外层面料上设置拉链窗口,从而能够通过拉链调节内、外层面料是否重叠,以实现根据术后情况灵活调节乳头乳晕区域压力的目的,同时由于内层面料为透明性面料,从而方便医生能够直接观察到病人乳头乳晕的颜色,无需反复穿脱塑身衣。
[001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为病人佩戴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乳腺术后塑身衣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病人佩戴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乳腺术后塑身衣的另一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病人佩戴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乳腺术后塑身衣的又一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乳腺术后塑身衣1,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塑身衣1的胸前相对乳头乳晕处设有一压力调节区域101,所述压力调节区域101设有内、外双层面料11、12,其中,内层面料11为透明性面料,其弹性压力小于塑身衣1的弹性压力,外层面料12的材质弹性压力大于内层面料11的弹性压力,且所述外层面料12上设有拉链窗口。优选的,所述双层面料的直径相较乳头乳晕的外缘直径大1
‑2㎝

[0020]所述内层面料11优选采用弹性透明纱质面料。由于具有一定的透视性,医生能够直接透过内层面料11观察病人乳头乳晕的颜色,判断其术后恢复效果。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压力调节区域101为圆形区域,所述拉链13的走向为沿乳头乳晕中线直线设置,所述外层面料12包括上半部面料121和下半部面料122,所述上半部面料121和下半部面料122分别与拉链13的上下链条缝合在一起,且上半部面料121、下半部面料122分别具有相对反向的回弹力。
[0022]在术后早期要保证乳头乳晕区域压力较小的时候,可以将拉链13拉开,将外层面料12的上半部面料121和下半部面料122分开,所述上半部面料121、下半部面料122在相对反向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反向回缩露出内层面料11,如此,则乳头乳晕区域的压力降低,且医生能够直接观察到病人乳头乳晕血运情况,无需反复穿脱塑身衣1。待该区域血运稳定后,可闭合拉链13维持正常压力,实现乳头乳晕区域压力可调。
[0023]如图3所示,所述压力调节区域101为矩形区域,所述外层面料12还可以为翻盖设置,所述拉链13的走向绕翻盖的边缘自左向右设置;通过将外层面料12设计为翻盖设计,则在术后早期要保证乳头乳晕区域压力较小的时候,可以将拉链13拉开,外层面料12向上翻起,露出内层面料11,在后期可闭合拉链13维持正常压力,实现乳头乳晕区域压力可调。此时,外层面料12的材质可以与塑身衣1的材质相同。
[0024]本技术所述一种乳腺术后塑身衣1,其通过在相对乳头乳晕处设有一具有不同弹性压力的内、外双层面料11、12的压力调节区域101,并在外层面料12上设置拉链窗口,从而能够通过拉链13调节内、外层面料12是否重叠,以实现根据术后情况灵活调节乳头乳晕区域压力的目的,同时由于内层面料11为透明性面料,从而方便医生能够直接观察到病人乳头乳晕的颜色,无需反复穿脱塑身衣1。
[002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腺术后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身衣的胸前相对乳头乳晕处设有一压力调节区域,所述压力调节区域设有内、外双层面料,其中,内层面料为透明性面料,其弹性压力小于塑身衣的弹性压力,外层面料的材质弹性压力大于内层面料的弹性压力,且所述外层面料上设有拉链窗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乳腺术后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面料包括上半部面料和下半部面料,所述上半部面料和下半部面料分别与拉链的上下链条缝合在一起,且上半部面料、下半部面料分别具有相对反向的回弹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乳腺术后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润蕾潘柏林李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