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旭磊专利>正文

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09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涉及变送器安装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固定滑槽,所述固定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滑块,所述固定滑块固定连接在固定架下表面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水浸变送器底部插进安装槽内部,通过八个卡齿卡住水浸变送器,使固定更稳定牢固,拆卸时,向下按动推板,第三固定板跟着推板移动并挤压第二弹簧,推板向安装槽内部滑动时,推板底部的斜面与卡齿的斜面斜率相同,推板会挤压卡齿向空心柱内部移动,使卡齿离开水浸变送器底部,从而将水浸变送器与安装结构分开,完成拆卸,上述结构使水浸变送器的安装和拆卸变得更简单,便于工作人员更换水浸变送器。便于工作人员更换水浸变送器。便于工作人员更换水浸变送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变送器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水浸传感器是基于液体导电原理,用电极探测是否有水存在,再用传感器转换成干接点输出,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接触式水浸探测器,正常时两极探头被空气绝缘,在浸水状态下探头导通,传感器输出干接点信号,当探头浸水高度约1毫米时,即产生告警信号。
[0003]现有的水浸变送器大多是通过螺栓安装在使用点的,这种安装结构在安装和拆卸时非常的麻烦,不方便工作人员对水浸变送器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固定滑槽,所述固定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滑块,所述固定滑块固定连接在固定架下表面中部,所述底座上端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架下表面两侧,所述固定架中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底座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部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杆且螺杆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内部。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底座中部两侧设置有动力滑槽且动力滑槽一侧均与固定滑槽相通,所述动力滑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主动滑块,所述主动滑块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滑块两侧,所述主动滑块中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杆,通过螺杆转动,带动主动滑块在动力滑槽内部滑动,从而带动固定架移动,改变水浸变送器的探头入水的高度,使检测结构更准确。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底座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端均匀螺纹连接有五个螺栓,通过多个螺栓将安装结构固定在监测点,使固定结构更稳定。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固定架四侧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齿,所述卡齿滑动连接在固定架和空心柱内部,推动卡齿能够使卡齿向空心柱内部滑动并挤压第一弹簧,使第一弹簧向空心柱外部推动卡齿将水浸变送器卡在安装槽内部,从而固定住水浸变送器。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控制模块上端设置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四
侧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一端中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柱,向下按动推板,使推板下端向下挤压卡齿,使卡齿向空心柱内部滑动。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固定架四侧表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表面一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表面套管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上表面,推板向挤压槽内部滑动时,会带动第三固定板向下滑动从而挤压第二弹簧,在松开推板后,第二弹簧向上推动第三固定板,使推板恢复原位。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控制箱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箱内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无线通讯模块和正反转电机电性相连,通过控制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使工作人员远程控制正反转电机,从而控制水浸变送器的的探针浸入水中的深度。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推板底部斜面的斜率与卡齿一端斜面的斜率相同。
[002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中,首先将水浸变送器底部插进安装槽内部,水浸变送器底部挤压卡齿,使卡齿向空心柱内部滑动并挤压第一弹簧当水浸变送器底部到达安装槽底部后,卡齿在第一弹簧的推动下,向安装槽内部滑动,使卡齿卡住水浸变送器,从而完成水浸变送器的安装,通过八个卡齿卡住水浸变送器,使固定更稳定牢固,拆卸时,向下按动推板,第三固定板跟着推板移动并挤压第二弹簧,推板向安装槽内部滑动时,推板底部的斜面与卡齿的斜面斜率相同,推板会挤压卡齿向空心柱内部移动,使卡齿离开水浸变送器底部,从而将水浸变送器与安装结构分开,完成拆卸,上述结构使水浸变送器的安装和拆卸变得更简单,便于工作人员更换水浸变送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的底座立体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的底座剖面立体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的底座剖面正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的固定架立体结构图;
[0027]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的固定架立体图;
[0028]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的结构侧视图;
[0029]图8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的推板立体图;
[0030]图9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的空心柱立体结构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的第二固定板立
体结构图。
[0032]图例说明:
[0033]1、底座;2、控制箱;3、第一固定板;4、螺栓;5、固定架;6、固定滑槽;7、限位滑槽;8、控制模块;9、无线通讯模块;10、正反转电机;11、螺杆;12、动力滑槽;13、空心柱;14、第二固定板;15、推板;16、第三固定板;17、固定柱;18、挤压槽;19、安装槽;20、限位滑块;21、固定滑块;22、主动滑块;23、第一弹簧;24、卡齿;25、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部设置有固定滑槽(6),所述固定滑槽(6)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滑块(21),所述固定滑块(21)固定连接在固定架(5)下表面中部,所述底座(1)上端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滑槽(7),所述限位滑槽(7)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滑块(20),所述限位滑块(20)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架(5)下表面两侧,所述固定架(5)中部设置有安装槽(19),所述底座(1)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箱(2),所述控制箱(2)内部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正反转电机(10),所述正反转电机(10)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杆(11)且螺杆(11)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1)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部两侧设置有动力滑槽(12)且动力滑槽(12)一侧均与固定滑槽(6)相通,所述动力滑槽(12)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主动滑块(22),所述主动滑块(22)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滑块(21)两侧,所述主动滑块(22)中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杆(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3)上端均匀螺纹连接有五个螺栓(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水浸变送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磊
申请(专利权)人:周旭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