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树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7689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树池,所述生态树池包括蓄水箱体、固定底座、渗排管、过滤箱体和引流盖板,蓄水箱体与固定底座合围形成种植池;蓄水箱体设有蒸发管和溢水管,蓄水箱体内具有蓄水池,蒸发管连通蓄水池和种植池,溢水管的一端连通蓄水池,溢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地下排水网;渗排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渗排孔,渗排孔连通种植池,渗排管的两端连通蓄水池,蓄水箱体的顶部设于进水口,过滤箱体设于蓄水箱体的上方,引流盖板具有锥面,锥面上设有引流槽,引流槽与入口连通,引流盖板开设有通孔,通孔连通种植池和外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高树池的雨水利用率,保持土壤水分均衡。均衡。均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树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树池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树池。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建设的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树池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而现有的树池一方面对于干旱天气,无法对植物进行水分补给,另一方面对于下雨天气,又容易产生积水,造成植物烂根,影响植物生长。目前,树池的雨水利用率不足,无法保持土壤水分均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树池,旨在解决现有树池的雨水利用率不足,无法保持土壤水分均衡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树池,所述生态树池包括蓄水箱体、固定底座、渗排管、过滤箱体和引流盖板,
[0005]所述蓄水箱体与所述固定底座通过卡扣配合,所述蓄水箱体卡合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上方,所述蓄水箱体与所述固定底座合围形成种植池;
[0006]所述蓄水箱体设有蒸发管和溢水管,所述蓄水箱体内具有蓄水池,所述蒸发管设于靠近所述种植池一侧的侧壁上,并连通所述蓄水池和所述种植池,所述溢水管设于远离所述种植池一侧的侧壁上,所述溢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蓄水池,所述溢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地下排水网,所述溢水管设于所述蒸发管的上方;
[0007]所述渗排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渗排孔,所述渗排孔连通所述种植池,所述所述渗排管的两端连通所述蓄水池,所述渗排管设于所述蒸发管的下方,所述蓄水箱体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过滤箱体设于所述蓄水箱体的上方,所述过滤箱体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引流盖板盖设于所述种植池的上方,所述引流盖板具有锥面,所述锥面上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引流盖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种植池和外界。
[0008]可选地,所述种植池内设有能够引导树木根部生长方向的根部障碍结构,所述根部障碍结构包括相互拼接的网状格栅和立柱,所述立柱排布形成的通道与需要引导的树木根系的尺寸、生长的方向相匹配。
[0009]可选地,所述引流盖板卡嵌于所述入口处,所述引流盖板包括引流筋,所述引流筋在所述入口处与所述蓄水箱体抵接。
[0010]可选地,所述溢水管具有斜度,
[0011]所述溢水管连通所述蓄水池的一端高于连通所述地下排水网的一端。
[0012]可选地,所述生态树池还包括过滤棉,所述出口处加装有所述过滤棉。
[0013]可选地,所述生态树池包括漏斗,所述漏斗加装于所述过滤箱体内的所述出口处。
[0014]可选地,所述种植池从上到下依次为营养土壤层、粗砂层和砾石层,所述渗排管的管壁埋设于所述砾石层,所述蒸发管的一端埋设于所述营养土壤层,所述蒸发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蓄水池。
[0015]可选地,所述粗砂层的厚度大于300mm。
[0016]可选地,所述砾石层的厚度大于200mm。
[0017]可选地,所述渗排管的管径大于100mm,所述渗排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砾石层的砾石粒径。
[0018]本技术中,工作原理及过程为:当在降雨天气时,一部分雨水从通孔直接流入种植池,并且在此过程中被树木吸收,种植池的多余水分则通过渗排孔渗入渗排管,并流入蓄水池中,从而防止种植池中过度积水,使得种植池中的植株涝害、树根坏死。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种植池的水分由于经过种植池中的土壤或砂石的过滤,因此渗入渗排管的水分是为非污染水。另一部分雨水落到引流盖板的锥面上,通过引流槽引流至过滤箱体内,该部分雨水经过过滤箱体的过滤后流入蓄水池内,同样为过滤后的非污染水。本技术实现了下雨天气时的自动蓄水功能。而在干旱天气时,蓄水池中的水分通过蒸发管散发到种植池的土壤中,从而实现了干旱天气时的自动补水功能,进而提高了雨水利用率,保持种植池中土壤的水分均衡,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0019]本技术能够在雨季时进行蓄水,在旱季时提供一定水蒸气供植物存活,并且根部不会积水,不会产生烂根,从而提高了雨水利用率,同时保持树池中土壤的水分均衡。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生态树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引流盖板的俯视图;
[0023]附图标号说明:
[0024] 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0生态树池403过滤介质10蓄水箱体50引流盖板101蒸发管501锥面102溢水管502引流槽103蓄水池503通孔104进水口504引流筋20固定底座60种植池30渗排管601营养土壤层
301渗排孔602粗砂层40过滤箱体603砾石层401入口70根部障碍结构402出口701网状格栅10a卡扣702立柱80过滤棉90漏斗
[0025]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树池。
[0030]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生态树池1000包括蓄水箱体10、固定底座20、渗排管30、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树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树池包括蓄水箱体、固定底座、渗排管、过滤箱体和引流盖板,所述蓄水箱体与所述固定底座通过卡扣配合,所述蓄水箱体卡合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上方,所述蓄水箱体与所述固定底座合围形成种植池;所述蓄水箱体设有蒸发管和溢水管,所述蓄水箱体内具有蓄水池,所述蒸发管设于靠近所述种植池一侧的侧壁上,并连通所述蓄水池和所述种植池,所述溢水管设于远离所述种植池一侧的侧壁上,所述溢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蓄水池,所述溢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地下排水网,所述溢水管设于所述蒸发管的上方;所述渗排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渗排孔,所述渗排孔连通所述种植池,所述渗排管的两端连通所述蓄水池,所述渗排管设于所述蒸发管的下方,所述蓄水箱体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过滤箱体设于所述蓄水箱体的上方,所述过滤箱体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引流盖板盖设于所述种植池的上方,所述引流盖板具有锥面,所述锥面上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引流盖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种植池和外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树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池内设有能够引导树木根部生长方向的根部障碍结构,所述根部障碍结构包括相互拼接的网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彦章郑卫国罗忻武尹婷辉郭悦李元东张芮瑶徐蓉周帅华郑达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