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探地雷达检测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770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隧道探地雷达检测辅助装置,包括:用于收容探地雷达的壳体,以及固定结合于所述壳体外侧表面的图像采集装置和支撑杆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衬砌处的图像信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图像采集装置,该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衬砌处的图像信号,以使操作人员在进行雷达数据分析时,还能够同时查看现场测线周边的影像,从而提高对隧道衬砌检测的准确性。对隧道衬砌检测的准确性。对隧道衬砌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探地雷达检测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隧道衬砌结构厚度及背后空洞检测的探地雷达辅助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与利用,铁路、地铁、公路、电力以及水工隧道等得到大量修建,由此产生的隧道质量安全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目前,对于隧道衬砌厚度及其背后空洞的检测工作,大多采用探地雷达法,即沿隧道轴向或环向布设多条雷达测线,通过探地雷达的扫描探测,实现对隧道衬砌厚度及其背后空洞的检测筛查,找出隧道结构潜在隐患点,并根据隐患实际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隧道结构的长期使用安全。同时,虽然当前利用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衬砌厚度及其背后空洞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有许多问题亟需得到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0003](1)当前,工程上用于隧道衬砌厚度及其背后空洞雷达检测的辅助装备相对匮乏,现有辅助检测装备适用性不强、检测效率相对较低。同时,在检测过程中不仅雷达的磨损严重,而且还对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较大。
[0004](2)目前,在隧道衬砌厚度及其背后空洞雷达检测时,缺乏现场测线周边影像的记录装备,往往导致人员在进行雷达数据分析时,对现场状况还原较差,从而影响探地雷达成果的识别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记录现场测线周边影像的隧道探地雷达检测辅助装置。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隧道探地雷达检测辅助装置,包括:用于收容探地雷达的壳体,以及固定结合于所述壳体外侧表面的图像采集装置和支撑杆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衬砌处的图像信息。
[0007]优选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图像采集仪和测量轮,所述图像采集仪用于采集所述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衬砌处的图像信息,所述测量轮与隧道衬砌抵接,且所述测量轮与所述图像采集仪电性连接,所述测量轮转动时,向所述图像采集仪发送采集图像的信号,所述图像采集仪根据所述信号采集隧道衬砌周边的图像信息。
[0008]优选地,所述测量轮通过第一连杆固定结合于所述探地雷达的7,所述第一连杆设有使所述测量轮与隧道衬砌表面紧密结合的第一弹性元件。
[0009]优选地,所述测量轮还用于测量记录所述探地雷达的移动距离的数值。
[0010]优选地,所述图像采集仪设有用于收容镜头的收纳槽。
[0011]优选地,所述壳体表面设有多个缓冲轮,所述缓冲轮通过第二连杆固定结合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第二连杆设有使所述缓冲轮与隧道衬砌表面紧密结合的第二弹性元件。
[0012]优选地,所述壳体与隧道衬砌接触的一侧板设置为橡胶板,所述壳体设有围绕所述橡胶板的紧固带。
[0013]优选地,所述壳体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壳体连接角度的角度调节装置。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件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主杆,以及与所述主杆连接副杆,所述主杆与副杆之间具有可调节的夹角。
[0015]优选地,所述主杆包括插接的承重连杆和主杆件,所述承重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铰接,另一端插接于所述主杆件端部的卡槽内,所述卡槽的底面与承重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承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承重连杆内的承重垫板抵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技术的壳体上设有图像采集装置,该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衬砌处的图像信息,以使操作人员在进行雷达数据分析时,还能够同时查看现场测线周边的影像,从而提高对隧道衬砌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图1示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本技术的支撑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图1~3示出了本技术隧道探地雷达检测辅助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隧道探地雷达检测辅助装置包括壳体10和支撑杆件20,壳体10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探地雷达收容于该容纳空间内。
[0024]探地雷达是利用天线发射和接收高频电磁波来探测介质内部物质特性和分布规律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探地雷达早期有多种叫法,如地面探测雷达、地下雷达、地质雷达、脉冲雷达、表面穿透雷达等,都是指面向地质勘探目标、利用高频脉冲电磁探测地质目标内部结构的一种电磁波方法。
[0025]本技术中的探地雷达利用电磁波探测隧道衬砌的内部结构,探地雷达接收其发射的电磁波的反射回波可以获得与地下介质物性相关的信息,从而对隧道衬砌的水泥混凝土进行无损检测。然而,衬砌表面的一些附着物,例如各种金属管线、带电设备以及衬砌表面水流等均会对电磁波产生干扰,对隧道衬砌的检测信号产生影响,从而对检测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0026]因此,本技术的壳体10上设有图像采集装置,该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衬砌处的图像信息,以使操作人员在进行雷达数据分析时,还能够同时查看现场测线周边的影像,从而提高对隧道衬砌检测的准确性。
[0027]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图像采集仪31和测量轮32,图像采集仪31用于采集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衬砌处的图像信息,操作人员能够同时得到隧道衬砌内部的雷达信号和隧道衬砌表面的图像。测量轮32与隧道衬砌的表面抵接,并与图像采集仪31电性连接,当壳体10带动探地雷达沿隧道衬砌表面的测线移动时,测量轮32转动,向图像采集仪31发送开始采集图像的信号,图像采集仪31根据该信号采集隧道衬砌周边的图像信息。当壳体10停止移动时,测量轮32停止转动,此时,图像采集仪31停止发送采集图像的信号,图像采集仪31则停止采集图像信息。即仅当测量轮32转动时,图像采集仪31才会采集隧道衬砌的图像,从而实现探地雷达数据与图像数据的同步采集,同时还能够减小了所采集图像的数据量。
[0028]此外,由于壳体10移动时带动测量轮32转动,测量轮32还能够同时记录测量探地雷达移动距离的数值。
[0029]本实施方式的测量轮32采用耐磨材料制成,并通过第一连杆33固定结合于探地雷达的表面,第一连杆33上设有使测量轮32与隧道衬砌表面紧密接触的弹性元件34。具体地,第一连杆33设置为两段式,一段与壳体10固定连接,另一段与测量轮32连接,两段之间为铰接,且弹性元件34可以是扭簧,设置在两段之间的铰接处。扭簧的弹性力通过第一连杆33作用于测量轮32,使得测量轮32始终与隧道衬砌表面紧密接触,从而确保壳体10移动时,测量轮32能够与隧道衬砌表面接触并转动。
[00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探地雷达检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容探地雷达的壳体,以及固定结合于所述壳体外侧表面的图像采集装置和支撑杆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衬砌处的图像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探地雷达检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图像采集仪和测量轮,所述图像采集仪用于采集所述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衬砌处的图像信息,所述测量轮与隧道衬砌抵接,且所述测量轮与所述图像采集仪电性连接,所述测量轮转动时,向所述图像采集仪发送采集图像的信号,所述图像采集仪根据所述信号采集隧道衬砌周边的图像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探地雷达检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轮通过第一连杆固定结合于所述探地雷达的后端,所述第一连杆设有使所述测量轮与隧道衬砌表面紧密结合的第一弹性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探地雷达检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轮还用于测量记录所述探地雷达的移动距离的数值。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探地雷达检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仪设有用于收容镜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岗金春峰张海军郭起林侯代敏宋春雷段艳芳方顺女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