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波段印制板空气带状线校正网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69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雷达天馈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波段印制板空气带状线校正网络,适用于相控阵雷达天馈线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壳体中有耦合孔、主路空气腔以及辅路空气腔,金属内导体位于主路空气腔的正中,辅路传输线位于辅路空气腔的正中;主路传输线由多个金属内导体组成,金属内导体之间为等间距布设,辅路传输线包括第一层铜箔、微带印制板以及第二层铜箔,第一层铜箔和第二层铜箔由金属化过孔连接在一起,辅路传输线通过安装孔固定于壳体上,安装完成后辅路传输线位于辅路空气腔的正中部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微带印制板替代金属内导体后,通过优化设计,依然能保证空气板线校正网络耦合度和方向性指标的优良特性。络耦合度和方向性指标的优良特性。络耦合度和方向性指标的优良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波段印制板空气带状线校正网络


[0001]本技术涉及雷达天馈线
,特别涉及一种L波段印制板空气带状线校正网络,适用于相控阵雷达天馈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相控阵雷达中,校正网络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其在雷达工作之前,对发射和接收通道的幅度和相位进行校正,保证天线阵列的性能处于最佳状态。
[0003]校正网络由多节定向耦合器级联而成,常用的定向耦合器主要有三种,同轴腔体耦合器、微带耦合器和空气带状线耦合器。微带耦合器的优点是体积小、结构简单,其缺点是功率容量小、插入损耗大。同轴腔体耦合器的优点是功率容量大、插入损耗小,其缺点是体积大、结构复杂。因此在对功率容量与体积都有要求的情况下同轴腔体耦合器与微带线耦合器就难以满足要求。而空气带状线耦合器则可以同时满足较大的功率容量和较小的体积。
[0004]常用的空气带状线校正网络都是一体化结构,校正网络主路和辅路内导体均为金属材质,其中辅路传输线由多段级联而成,导致辅路传输线长度较长,为了保证辅路传输线在辅路空气腔内的相对位置不变,需要在辅路传输线上安装若干个介质支撑杆,从而增加了辅路插入损耗和结构复杂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L波段印制板空气带状线校正网络,辅路传输线由印制板替代金属内导体,解决了校正网络辅路传输线需要介质支撑的问题,降低了校正网络辅路的插入损耗和结构复杂度。本技术在印制板替代金属内导体后,通过优化设计,依然能保持空气带状线校正网络耦合度和方向性指标的优良特性。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波段印制板空气带状线校正网络,包括主路传输线、辅路传输线、上盖板、下盖板、壳体,主路传输线由多个金属内导体组成,上盖板、下盖板固定在壳体的上下两侧,其特征在于:壳体中有耦合孔、主路空气腔以及辅路空气腔,金属内导体位于主路空气腔的正中,辅路传输线位于辅路空气腔的正中;主路传输线由多个金属内导体组成,金属内导体之间为等间距布设,辅路传输线包括第一层铜箔、微带印制板以及第二层铜箔,第一层铜箔和第二层铜箔由金属化过孔连接在一起,辅路传输线通过安装孔固定于壳体上,安装完成后辅路传输线位于辅路空气腔的正中部位。
[0007]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L波段印制板空气带状线校正网络,其特征在于:主路传输线由十个金属内导体组成。
[0008]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L波段印制板空气带状线校正网络,其特征在于:金属内导体之间为等间距40毫米。
[0009]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L波段印制板空气带状线校正网络,其特征在于:金属内导体的尺寸为36毫米
×
7.3毫米。
[0010]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L波段印制板空气带状线校正网络,其特征在于:辅路传输线的尺寸为388毫米
×
40毫米。
[0011]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L波段印制板空气带状线校正网络,其特征在于:耦合孔为斜孔切圆角形式。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校正网络的侧视图右侧为剖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校正网络的俯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校正网络的端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辅路传输线的俯视图;
[0016]图5为本技术辅路传输线的侧视图;
[0017]图6为附图5中的圆圈处放大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主路传输线1,辅路传输线2,耦合孔3,上盖板4,下盖板5,壳体6,主路连接器7,辅路连接器8,主路空气腔9,辅路空气腔10,金属内导体11,N型连接器12,安装孔13,金属化过孔14,第一层铜箔15,微带印制板16,第二层铜箔17。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主路传输线1、辅路传输线2、上盖板4、下盖板5、壳体6、主路连接器7、辅路连接器8,主路传输线1由多个金属内导体11组成,主路连接器7、辅路连接器8均有多个N型连接器12组成,壳体6上部和下部均安装有金属盖板,上盖板4位于壳体6的上方,下盖板5位于壳体6的下方。
[0021]本实施例的主路传输线1由十个金属内导体11组成,其大小尺寸为360毫米
×
36毫米,金属内导体11的尺寸为36毫米
×
7.3毫米,金属内导体11之间为等间距40毫米,保证了各主路传输性能一致性。
[0022]辅路传输线2的尺寸为388毫米
×
40毫米,其采用一层微带印刷板、两层金属铜箔,分别为第一层铜箔15、微带印制板16以及第二层铜箔17。第一层铜箔15和第二层铜箔17由金属化过孔14连接在一起,确保了辅路传输线2具备金属内导体11的相关特性。辅路传输线2通过安装孔13固定于壳体6上,安装完成后辅路传输线2位于辅路空气腔10的正中部位。本技术的辅路传输线2采用微带印制板替代金属内导体,其降低了辅路传输线的插入损耗和结构复杂性,这种设计在本领域中还没有相关的使用报道。本技术的辅路传输线2可以根据频率的变化,相应的改变第一层铜箔15的宽度、第二层铜箔17的宽度以及金属化过孔14之间的间距,以满足不同设计需求。
[0023]壳体6中有耦合孔3、主路空气腔9以及辅路空气腔10,金属内导体11位于主路空气腔9的正中,辅路传输线2位于辅路空气腔10的正中。金属内导体11和辅路传输线2通过耦合孔3耦合的方式实现一定大小耦合度,所有的耦合孔3为斜孔切圆角形式。各主路端口的耦合系数均在该指定大小耦合度左右,其一致性很好且带内起伏也很平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波段印制板空气带状线校正网络,包括主路传输线、辅路传输线、上盖板、下盖板、壳体,上盖板、下盖板固定在壳体的上下两侧,其特征在于:壳体中有耦合孔、主路空气腔以及辅路空气腔,金属内导体位于主路空气腔的正中,辅路传输线位于辅路空气腔的正中;主路传输线由多个金属内导体组成,金属内导体之间为等间距布设,辅路传输线包括第一层铜箔、微带印制板以及第二层铜箔,第一层铜箔和第二层铜箔由金属化过孔连接在一起,辅路传输线通过安装孔固定于壳体上,安装完成后辅路传输线位于辅路空气腔的正中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波段印制板空气带状线校正网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海亮朱接印孙斌王晓平高继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