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压充电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65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压充电回路,升压充电回路中A组电池正极端与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源极经电感器与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的正极相连,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的负极与B组电池正极端电性相连;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的正极相连,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与B组电池负极端连接,A组电池负极端与B组电池负极端连接;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驱动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当A组电池的工作电压V1小于B组电池的工作电压V2时,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被配置为完全导通条件,完成A组电池向B组电池的充电。完成A组电池向B组电池的充电。完成A组电池向B组电池的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压充电回路


[0001]本技术属于蓄电池行业的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升压充电回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蓄电池行业均为能耗大的产业,规模大的蓄电池厂家每年电耗有2亿多度电,有上亿电费支出;其原因是蓄电池在制成后需要充电化成,有此工艺需要多次充放电循环才能完成。
[0003]目前蓄电池行业的化成设备多为电阻放电设备,这种设备在电池充满电后通过专用电阻器对电池放电,放电完成后再次充电;这种充电和放电方式都是耗能模式,是造成用电量大的主要成因;
[0004]为改善目前蓄电池行业均为能耗问题,亟需一种能够实现电能再利用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升压充电回路,通过本技术升压充电回路的结构及连接关系设置,实现了A组电池在工作电压低于B组电池的情况下对B组电池的充电。
[0006]本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升压充电回路,所述升压充电回路包括:A组电池、B组电池、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电感器以及驱动控制单元,A组电池正极端与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源极经电感器与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的负极与B组电池正极端电性相连;所述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与B组电池负极端电性连接,A组电池负极端与B组电池负极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驱动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当A组电池的工作电压V1小于B组电池的工作电压V2时,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被配置为完全导通条件,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被配置为脉冲输出条件,电感器为蓄能状态,完成A组电池向B组电池的充电。
[0008]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A组电池负极端与所述B组电池负极端之间还设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两端分别与驱动控制单元相连,完成分流器两端电压信号采集。
[0009]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分流器为电阻。
[0010]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A组电池正极端与A组电池负极端之间设有第一滤波电容;B组电池正极端与B组电池负极端之间设有第二滤波电容。
[0011]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A组电池正极端与A组电池负极端之间设有第一电压表。
[0012]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A组电池正极端与A组电池负极端之间设有第一电压采
样器,所述第一电压采样器与驱动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0013]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B组电池正极端与B组电池负极端之间设有第二电压表。
[0014]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B组电池正极端与B组电池负极端之间设有第二电压采样器,所述第二电压采样器与驱动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0015]前述本技术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技术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技术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本技术升压充电回路的结构及连接关系设置,用电感器与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型功率管组合,形成低压电池组向高压电池组充电条件,实现了A组电池在工作电压低于B组电池的情况下对B组电池的充电。把现有电池化成工艺中的电阻放电的耗能的工作方式改变成电池之间互相充电方式,实现循环化成工艺,大幅降低电池行业的能耗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升压充电回路的原理示意图;
[0018]其中,1

A组电池正极端,2

A组电池负极端,3

B组电池正极端,4

B组电池负极端,5

第一滤波电容,6

第一电压表,7

第一电压采样器,8

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11

第二单向放电二极管,12

电感器,14

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15

第三单向放电二极管,16

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17

第二电压采样器,18

第二滤波电容,19

分流器,20

驱动控制单元,21

第二电压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实施例1:
[0023]参考图1所示,图中示出了一种升压充电回路,所述升压充电回路包括:A组电池、B
组电池、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14、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16、电感器12以及驱动控制单元20。驱动控制单元20为系统驱动控制总成,用于升压充电回路中驱动功率器件(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并完成设定的逻辑控制。
[0024]其中,A组电池正极端1与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的源极经电感器12与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16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16的负极与B组电池正极端3电性相连。
[0025]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14的漏极与所述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16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14的源极与B组电池负极端4电性连接。
[0026]A组电池负极端2与B组电池负极端4电性连接。
[0027]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和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14的栅极与驱动控制单元电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压充电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充电回路包括:A组电池、B组电池、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14)、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16)、电感器(12)以及驱动控制单元(20),A组电池正极端(1)与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的源极经电感器(12)与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16)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16)的负极与B组电池正极端(3)电性相连;所述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14)的漏极与所述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16)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14)的源极与B组电池负极端(4)电性连接,A组电池负极端(2)与B组电池负极端(4)电性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和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14)的栅极与驱动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当A组电池的工作电压V1小于B组电池的工作电压V2时,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被配置为完全导通条件,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14)被配置为脉冲输出条件,电感器(12)为蓄能状态,完成A组电池向B组电池的充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充电回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洪旭王少秋刘健刘镜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鼎启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