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760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系统,包括电极针单元,电极针单元包括电极针和套设在电极针外部的手柄和外鞘,手柄和外鞘同轴依次连接设置,电极针依次穿过手柄和外鞘后伸出;还包括与电极针单元连接的长度调节单元和角度调节单元,长度调节单元调节电极针工作时的伸出长度;角度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外鞘端部的转向滚珠,所述转向滚珠内部设置供所述电极针穿出的孔道,角度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转向滚珠的旋转角度,使电极针以不同角度从孔道内伸出。该消融针系统工作端长度和角度可调节,整体可降低因多次穿刺对心肌组织及传导束的损伤。心肌组织及传导束的损伤。心肌组织及传导束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工作端长度及角度可调节的射频消融电极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是青少年和运动员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
[0003]近年来,Liwen术式作为心脏疾病介入新路径的重大技术创新为HCM治疗提供了新方案。其原理是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将射频针经皮、经心肌精准穿刺抵达室间隔心肌肥厚部位(厚度≥15mm),利用射频电极针工作端发出的高频交变电流,使肥厚心肌组织细胞中的离子相互摩擦产生热量,局部温度可达80℃以上,使电极针周围的肥大心肌细胞脱水,造成组织细胞不可逆性凝固性坏死,使室间隔厚度变薄,左室流出道内径增宽,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改善患者临床症状。Liwen术式具有创伤小,路径短,不开胸,不停跳,不依赖于血管,避免X线辐射等优势,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显著。具有重大临床价值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4]但目前射频消融针适应症多为肝脏、甲状腺等实质性脏器及肿瘤的微创治疗,对于心肌组织的微创治疗尚属临床试验探索阶段,少数临床用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射频消融针主要存以下问题:
[0005](1)目前市场用消融针由于针头固定不可转动,在改变消融位置时需多次转换针道来实现针头方向改变,易延长手术时长;同时,由于心脏不同于其他脏器,心肌组织分布传导束及冠状血管,多次转针道穿刺易造成额外的心肌、传导系统及冠脉间隔支的损伤,增加传导阻滞、心脏表面撕扯伤、心包积液甚至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0006](2)目前市场上常见消融针大部分是电极工作端尺寸固定式(如10mm/20mm/30mm)。少数消融针工作端以手推方式实现长度可调节,但其长度变换尺寸间隔大,尺寸调节精度较为粗略,另手推式长度较难一次性调节到位,需多次微调,整体设计不够精细,操作不方便。
[0007](3)消融针在手术变换针道穿刺心肌组织过程中阻力较大。目前医疗市场用消融针、穿刺针材质多为304/316不锈钢,表面粗糙度Ra0.4左右,摩擦系数大,针壁与心肌组织摩擦力较大,易发生组织粘连;而在消融过程中针壁粘连的组织、蛋白等人体有机物在持续受热过程易生成组织碳化,碳化组织包裹电极针,导致交变电流向周边心肌组织传导受阻,消融范围过小;同步消融针包裹的碳化组织易导致主机测试针头周边心肌组织阻抗过高,造成消融系统误判的“假休眠”状况出现,整体造成消融范围误差增加、消融稳定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系统。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系统,包括电极针单元,所述电极针单元包括电极针和套设在所述电极针外部的手柄和外鞘,所述手柄和所述外鞘同轴依次连接设置,所述电极针依次穿过手柄和外鞘后伸出;
[0011]还包括与电极针单元连接的长度调节单元和角度调节单元,所述长度调节单元调节所述电极针工作时的伸出长度;
[0012]所述角度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外鞘端部的转向滚珠,所述转向滚珠内部设置供所述电极针穿出的孔道,所述角度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转向滚珠的旋转角度,使所述电极针以不同角度从所述孔道内伸出;
[0013]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二旋钮、与所述第二旋钮连接设置的第一牵引导丝和与所述第一牵引导丝连接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旋钮穿设在所述手柄上,所述第一牵引导丝设置在所述外鞘与所述电极针之间,所述第二旋钮旋转可牵引第一牵引导丝使得所述第一凸块做旋转运动;
[0014]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旋钮、第二牵引导丝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三旋钮与所述第二旋钮相对穿设在所述手柄上,所述第二牵引导丝和第二凸块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一牵引导丝和所述第一凸块的设置方式相同,所述第三旋钮旋转可牵引第二牵引导丝使得所述第二凸块做旋转运动。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块内部穿设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凸块绕第一转轴做旋转运动,所述第二凸块内部穿设第二转轴,所述第二凸块绕第二转轴做旋转运动,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相互垂直。
[0016]具体的,所述转向滚珠表面设置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匹配的多个第一凹槽和与所述第二凸块相匹配的多个第二凹槽;
[0017]所述第一凸块绕第一转轴每旋转一周可依次与一个所述第一凹槽相嵌合,所述第二凸块绕第二转轴每旋转一周可依次与一个所述第二凹槽相嵌合。
[0018]具体的,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上均设置复位件。
[0019]进一步的,所述长度调节单元包括套设在所述电极针上的第一旋钮和进退机构,所述第一旋钮设置在手柄外部,所述进退机构设置在手柄内部。
[0020]具体的,所述进退机构为外螺纹,所述手柄内部设置与所述外螺纹相螺合的内螺纹,旋转所述第一旋钮,可使进退机构与手柄之间沿螺合轴线运动。
[0021]进一步的,所述射频消融电极针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电极针单元连接设置的连接线单元,所述连接线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正极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端部设置第一接头,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端部设置第二接头,所述正极连接线的端部设置正极接头;
[0022]还包括冷却液的流入管、流出管和负极接头,所述流入管的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连接用于将冷却液送入电极针的针腔内,所述流出管的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用于将冷却液排出。
[0023]具体的,所述流入管上设置流入标识和定位夹,所述第一旋钮上设置刻度线,所述第二旋钮和第二旋钮上均设置角度标识。
[002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的射频消融针系统在手术消融过程中具备针头角度精准调节功能;消融针电极工作端伸出长度可调节功能。该系统整体可减少手术过程因调整针头方向的穿刺次数,降低因多次穿刺对心肌组织及传导束的损伤;消融针工作端长度可实现渐变式连续调节,减少因消融针长度选择不合适导致的手术时间过长或消融范围过大而引入的手术风险。本技术射频消融针系统通过调控其外部控制系统,可实现消融针方向及工作端长度的精准调控,实现更加安全、精准、便捷的手术消融治疗。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射频消融电极针系统;
[0027]图2是实施例中长度调节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实施例中角度调节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实施例中转向滚珠和角度调节单元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实施例中转向滚珠侧视图;
[0031]图6是实施例中凸块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实施例中连接线单元部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系统,包括电极针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针单元(10)包括电极针(13)和套设在所述电极针(13)外部的手柄(11)和外鞘(12),所述手柄(11)和所述外鞘(12)同轴依次连接设置,所述电极针依次穿过手柄(11)和外鞘(12)后伸出;还包括与电极针单元(10)连接的长度调节单元(20)和角度调节单元(30),所述长度调节单元(20)调节所述电极针(13)工作时的伸出长度;所述角度调节单元(30)包括设置在所述外鞘(12)端部的转向滚珠(33),所述转向滚珠(33)内部设置供所述电极针(13)穿出的孔道(331),所述角度调节单元(30)还包括第一调节机构(31)和第二调节机构(32),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1)和第二调节机构(32)用于调节所述转向滚珠(33)的旋转角度,使所述电极针(13)以不同角度从所述孔道(331)内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消融电极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1)包括第二旋钮(311)、与所述第二旋钮(311)连接设置的第一牵引导丝(312)和与所述第一牵引导丝(312)连接的第一凸块(313),所述第二旋钮(311)穿设在所述手柄(11)上,所述第一牵引导丝(312)设置在所述外鞘(12)与所述电极针(13)之间,所述第二旋钮(311)旋转可牵引第一牵引导丝(312)使得所述第一凸块(313)做旋转运动;所述第二调节机构(3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旋钮(321)、第二牵引导丝(322)和第二凸块(323),所述第三旋钮(321)与所述第二旋钮(311)相对穿设在所述手柄(11)上,所述第二牵引导丝(322)和第二凸块(323)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一牵引导丝(312)和所述第一凸块(313)的设置方式相同,所述第三旋钮(321)旋转可牵引第二牵引导丝(322)使得所述第二凸块(323)做旋转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消融电极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313)内部穿设第一转轴(34),所述第一凸块(313)绕第一转轴(34)做旋转运动,所述第二凸块(323)内部穿设第二转轴(35),所述第二凸块(323)绕第二转轴(35)做旋转运动,所述第一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文黄俊哲胡芮李静韩宇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