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电动头枕的座椅靠背以及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36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电动头枕的座椅靠背,包括:靠背框架;头枕框架,所述头枕框架的两侧分别铰接于所述靠背框架的两侧杆的上端;连杆驱动机构,所述连杆驱动机构包括直线驱动装置以及连杆组,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以及连杆组均铰接且贴近于同一所述侧杆的内侧,所述连杆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头枕框架铰接,所述直线驱动装置驱动连杆组以带动所述头枕框架前后摆动。在该座椅靠背中,通过侧边设置的直线驱动装置与连杆组的配合,以实现头枕的电动调节,其结构简单,占用靠背空间小,当人们坐靠到座椅上时,减少或基本上无顶背的感觉,增强坐靠体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座椅靠背的座椅。背的座椅。背的座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电动头枕的座椅靠背以及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家具座椅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动头枕的座椅靠背以及座椅。

技术介绍

[0002]当人们坐靠在座椅上休息时,人体由于重心惯性向后倾斜。这时,头枕的承托可以保护人体头部和颈部,起到承托缓冲的作用。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头枕,能够很好的贴合人的头部和颈部,不仅能给予头颈部有效的支撑,减小颈椎疾病,而且,对身体疲劳的缓解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此外,带有头枕的座椅更容易营造出舒适的氛围,更容易放松人的身心。
[0003]目前市面上功能座椅的头枕大部分都是通过手动来调节的,需要用力扳动头枕来转动和复位,费时费力,使用也很不方便。而且,想要调节到合适的头枕角度位置也比较困难。而电动可调节头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只需按动电机控制器,就可以使头枕随时停在需要的位置,轻松承托起头颈部和背部的重量,让人们在更适合自己的角度娱乐或休息。
[0004]市面上也有部分电动调节头枕的座椅靠背,但是结构比较复杂,占用靠背空间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电动头枕的座椅靠背,通过侧边设置的直线驱动装置与连杆组的配合,以实现头枕的电动调节,其结构简单,占用靠背空间小,当人们坐靠到座椅上时,减少或基本上无顶背的感觉,增强坐靠体验。
[0006]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具有电动头枕的座椅靠背,包括:
[0008]靠背框架;
[0009]头枕框架,所述头枕框架的两侧分别铰接于所述靠背框架的两侧杆的上端;
[0010]连杆驱动机构,所述连杆驱动机构包括直线驱动装置以及连杆组,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以及连杆组均铰接且贴近于同一所述侧杆的内侧,所述连杆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头枕框架铰接,所述直线驱动装置驱动连杆组以带动所述头枕框架前后摆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包括转动杆和传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中部铰接于所述侧杆的内侧,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以及所述头枕框架,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侧杆的内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侧杆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座,所述转动杆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座的端部,且该侧杆、传动杆、转动杆以及直线驱动装置由外向内依次排列。
[0013]进一步地,所述侧杆的内侧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传动杆抵接限位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铰接座的上方。
[0014]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铰接于所述转动杆朝向所述靠背框架正面的一端,所述直线驱动装置铰接于所述转动杆朝向所述靠背框架背面的一端。
[0015]进一步地,所述侧杆上设置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朝向所述靠背框架的背面倾斜设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座的端部。
[0016]进一步地,所述头枕框架上设置有两分别与所述靠背框架的两侧杆相铰接的第一铰链件,所述传动杆铰接于对应的其中一所述第一铰链件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链件上设置有第三铰接座,所述传动杆铰接于所述第三铰接座。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链件和所述靠背框架的侧杆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头枕框架摆动角度的限位销。
[001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座椅,该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靠背。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座椅靠背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1]1)通过侧边设置的直线驱动装置与连杆组的配合,以实现头枕的电动调节,其结构简单,占用靠背空间小,当人们坐靠到座椅上时,减少或基本上无顶背的感觉,增强坐靠体验;
[0022]2)将侧杆、传动杆、转动杆以及直线驱动装置由外向内依次排列,在确保连杆驱动机构的整体占用空间较小的同时,能够使得直线驱动装置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避免直线驱动装置运动过程中与侧杆产生干涉;
[0023]3)利用限位块与传动杆进行抵接限位,能够避免传动杆向上移动过量以造成头枕框架转动功能失效;
[0024]4)通过直线驱动装置与侧杆、传动杆以及转动杆的特定连接方位和连接关系,能够减少连杆驱动机构对靠背空间的侵占,进一步增强坐靠体验。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座椅靠背的主视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座椅靠背的立体图;
[0027]图3为图2所示的A部局部放大图;
[0028]图4为图2所示的B部局部放大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座椅靠背在正常平直位置时的剖视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座椅靠背在最前转动位置时的剖视图;
[0031]图7为图5所示的C部局部放大图;
[003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座椅的立体图。
[0033]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0034]1、座椅靠背;11、靠背框架;111、侧杆;1111、第二铰链件;112、上横杆;113、下横杆;114、加强件;115、铰接耳;116、驱动连接座;117、第一铰接座;118、第二铰接座;119、限位块;12、头枕框架;121、第一铰链件;122、第三铰接座;123、限位销;13、连杆驱动机构;131、直线驱动装置;132、转动杆;133、传动杆;2、座框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0038]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电动头枕的座椅靠背1,该座椅靠背1包括靠背框架11、头枕框架12以及连杆驱动机构13,其中,头枕框架12铰接于靠背框架11的上端,连杆驱动机构13能够驱动头枕框架12相对靠背框架11前后摆动以调整头枕框架12的角度。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座椅靠背1的座椅,其中,靠背框架11的下部可固定或者可铰接在座椅的座框主体2上。
[0039]参阅图2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靠背框架11可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侧杆111、连接两侧杆111的上横杆112和下横杆113,两侧杆111、上横杆 112以及下横杆113相互连接以构成框状结构,其中,为了适应人体坐靠时背部的弧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电动头枕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框架;头枕框架,所述头枕框架的两侧分别铰接于所述靠背框架的两侧杆的上端;连杆驱动机构,所述连杆驱动机构包括直线驱动装置以及连杆组,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以及连杆组均铰接且贴近于同一所述侧杆的内侧,所述连杆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头枕框架铰接,所述直线驱动装置驱动连杆组以带动所述头枕框架前后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包括转动杆和传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中部铰接于所述侧杆的内侧,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以及所述头枕框架,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侧杆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杆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座,所述转动杆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座的端部,且该侧杆、传动杆、转动杆以及直线驱动装置由外向内依次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杆的内侧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传动杆抵接限位的限位块,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佳居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