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乔倩专利>正文

文物转运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6872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文物转运箱,包括箱组件,箱组件包括由箱侧壁和底板围成的空间;隔板,将空间分隔为存储区和减振组件区;还包括:第一弹性支撑单元,其位于减振组件区,第一弹性支撑单元至少包括:上支撑杆,其置于隔板下侧,用于支撑隔板;下支撑杆,其置于底板上;横向布置单元,其为螺旋轴线水平布置的弹簧;横向布置单元位于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之间,横向布置单元在水平长度向可以由一个弹簧来实现减振,使得减振的效果具有同一性。得减振的效果具有同一性。得减振的效果具有同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文物转运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珍贵易碎品运输领域,特别涉及文物转运箱。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加大、城市规划的不断变迁,不断有新的博物馆投入建设,导致博物馆或文物库房的重建或改建,特别是近几年,新建博物馆在增多,旧博物馆的异地扩建情况也在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博物馆多年馆藏的历代文物的搬迁工作,如何才能安全迁移这些大量文物,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0003]文物转运时,文物包装方法通常采取以下方式:
[0004]悬空减震法:箱内立支架,将文物置于支架上架空,然后固定于其上。
[0005]捆扎法:先将两块多层板做成直角形框,将文物放置其上,用带子把文物捆扎在背板上。注意底板和背板均应粘贴较厚防震层,背板的防展层还应依照器物的形状链挖出大致凹槽,增大接触面,以便增加固定效果。
[0006]点式固定法:在箱内壁选两组对称点,粘贴高、中密度吹塑板块,以使文物固定于箱中。
[0007]紧压法:选定若干个受力部位,用包裹海绵或粘贴绒毡的木方将物体紧压、固定于箱体上。
[0008]链挖法:依照文物的形状,在较厚的中密度板、海绵板上傲挖出凹槽,将器物放置其中,使之不移位。此种方法适用于小件玉器、瓷器、金银器,以及形状不规则的文物。设计与文物造型凹凸相对的成型垫料,用于保护文物的边角和局部装饰物。
[0009]文物转运箱是在运输中保护文物的重要工具,其中包括减振材料,减振材料的选择是文物库房搬迁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须经过多次讨论研究,所使用材料的性能,是否会污染文物,是否会藏有或引诱害虫等,避免在搬运和运输时对文物造成损害。常用的是多层板、夹芯板、瓦楞纸、复合材料等,内外包装的防震层最好选用质地柔韧、弹力好的高密度保利绒或防震气泡膜进行包裹。但现有技术中上述减振材料减振效果都不佳,而且容易发生害虫滋生或者发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0011]文物转运箱,包括箱组件,箱组件包括由箱侧壁和底板围成的空间;隔板,将空间分隔为存储区和减振组件区;还包括:第一弹性支撑单元,其位于减振组件区,第一弹性支撑单元至少包括:上支撑杆,其置于隔板下侧,用于支撑隔板;下支撑杆,其置于底板上;横向布置单元,其为螺旋轴线水平布置的弹簧;横向布置单元位于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之间。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重要专利技术点之一是,文物转运箱使用了横向布置单元作为减振元件,现有技术中尚未见将弹簧轴线横向布置箱体内用于减振的报道。相对于纵向轴线布置的弹簧,横向布置单元在水平长度向可以由一个弹簧来实现减振,使得减振的效果具有同一性,
隔板向某个方向偏斜的可能性降低。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重要专利技术点之二是,文物转运箱使用了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水平布置的弹簧分别穿过并固定在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这样就不会发生转动,而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也与隔板和底板之间充分的接触,支撑效果非常稳定。
[0014]第一弹性支撑单元还包括:纵向布置单元,其包括:固定套筒,其可拆卸式的固定在上支撑杆下侧;可动柱,其插入下支撑杆中;其中,可动柱位于固定套筒内腔中,固定套筒与可动柱之间还设有螺旋轴线竖直布置的弹簧,纵向布置单元在竖直方向上根据受到的载荷的不同而变化长度。
[0015]优选的,上支撑杆还包括上安装孔,上安装孔为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的三段阶梯孔,并在中间阶梯孔中设有内螺纹;固定套筒还包括顺次设置的上定位柱,螺柱和加载柱,并从上至下与前述三段阶梯孔分别对应。
[0016]优选的,加载柱周向侧壁为光滑平面,下端面设有沉孔。
[0017]优选的,下支撑杆还包括下安装孔,下安装孔为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的两段阶梯孔;可动柱包括本体及本体下方的下定位柱;并从上至下与前述两段阶梯孔分别对应。
[0018]优选的,上支撑杆包括第一上杆和第二上杆,第一上杆的端部依次包括第一上片,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一下片,第一上片设有第一导向孔,第一下片设有第二导向孔;第二上杆的端部包括第一中片,第一中片设有内螺纹孔;其中,第一中片置于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一导向孔、内螺纹孔与第二导向孔形成三段阶梯孔;
[0019]下支撑杆包括第一下杆和第二下杆;第一下杆的端部依次包括第二上片,第二容纳空间和第二下片,第二上片设有第一孔,第二下片设有第三孔;第二下杆的端部包括第二中片,第二中片包括第二孔,其中,第二中片置于第二容纳空间内,第一孔、第二孔与本体形状相适应,第三孔与下定位柱相适应,第一孔、第二孔与第三孔整体形成二段阶梯孔。
[0020]优选的,第二弹性支撑单元,其为弹性垫,且与隔板之间留有间隙;至少两个第一弹性支撑单元分别位于第二弹性支撑单元的两侧,并被第二弹性支撑单元偏压向箱侧壁;第二弹性支撑单元的刚性大于第一弹性支撑单元。
[0021]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文物转运箱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第一弹性支撑单元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第一弹性支撑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第一弹性支撑单元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上杆端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纵向布置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特别是在压缩待装配时的立体示意图。
[0029]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0]100:第一弹性支撑单元,200:第二弹性支撑单元,300:箱组件,301:箱侧壁,302:隔板,110:上支撑杆,120:下支撑杆,130:横向布置单元,140:纵向布置单元,111:第一上片,112:第一中片,113:第一下片,114:第一上杆,115:第二上杆,116:第一导向孔,117:第二导向孔,118:第一容纳空间,121:第二上片,122:第二中片,123:第二下片,124:第一下杆,125:第二下杆,141:上定位柱,142:螺柱,143:加载柱,144:复位弹簧,145:固定套筒,146:可动柱,147:下定位柱,148:本体,149:沉孔,150:间隙,M:物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3]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文物转运箱,包括箱组件(300),箱组件(300)包括由箱侧壁(301)和底板围成的空间;隔板(302),将空间分隔为存储区和减振组件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支撑单元(100),其位于减振组件区,第一弹性支撑单元至少包括:上支撑杆(110),其置于隔板(302)下侧,用于支撑隔板(302);下支撑杆(120),其置于底板上;横向布置单元(130),其为螺旋轴线水平布置的弹簧;横向布置单元(130)位于上支撑杆(110)和下支撑杆(12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物转运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弹性支撑单元(100)还包括:纵向布置单元(140),其包括:固定套筒(145),其可拆卸式的固定在上支撑杆(110)下侧;可动柱(146),其插入下支撑杆(120)中;其中,可动柱(146)位于固定套筒(145)内腔中,固定套筒(145)与可动柱(146)之间还设有螺旋轴线竖直布置的弹簧,纵向布置单元(140)在竖直方向上根据受到的载荷的不同而变化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物转运箱,其特征在于:上支撑杆(110)还包括上安装孔,上安装孔为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的三段阶梯孔,并在中间阶梯孔中设有内螺纹;固定套筒(145)还包括顺次设置的上定位柱(141),螺柱(142)和加载柱(143),并从上至下与前述三段阶梯孔分别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文物转运箱,其特征在于:加载柱(143)周向侧壁为光滑平面,下端面设有沉孔(149)。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文物转运箱,其特征在于:下支撑杆(120)还包括下安装孔,下安装孔为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的两段阶梯孔;可动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倩刘永婧
申请(专利权)人:乔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