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679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园林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呈圆台形且装置本体由装置侧部和装置顶部构成,装置顶部设置在装置侧部上且装置顶部上由上至下贯穿开设有空腔,装置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耐根穿刺层一、面层一、耐根穿刺层二、面层二、环状内凹种植槽;装置侧部由侧面和顶面焊接接合部位组成,侧面和顶面焊接接合部位为一体化结构,侧面为耐根穿刺层一,且为上窄下宽的喇叭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施工应用后土壤上部一定范围内为可渗水透气的耐根穿刺层一,在保证树木根系可获得充足水分氧气正常生长的同时,可避免根系在土壤上部无限制的生长而导致对周边道路、建筑的破坏。建筑的破坏。建筑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园林工程
,具体为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及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城市绿化行动也进一步向前推进,在公园城市建设中,行道树的种植也成为绿化基础设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行道树的种植一般是在地表开挖比土球规格宽20cm左右的种植穴后直接种植树木。并进行覆土、浇水、支护,树池地上露出的规格一般为1~1.5m,其余地方为硬化铺装。
[0003]目前硬化铺装导致透气性差,树木根系为了寻找透气点会向上隆起,数年后行道树根部浮于表面,不能向下深扎,甚至一些深根性植物也是如此,致使树木根部蔓延至周边,对周边建筑、道路造成破坏;同时也导致树木抗风性不强,景观效果不佳。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呈圆台形且装置本体由装置侧部和装置顶部构成,所述装置顶部设置在装置侧部上且装置顶部上由上至下贯穿开设有空腔,所述装置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耐根穿刺层一、面层一、耐根穿刺层二、面层二、环状内凹种植槽;所述装置侧部由侧面和顶面焊接接合部位组成,所述侧面和顶面焊接接合部位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侧面为耐根穿刺层一,且为上窄下宽的喇叭型。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侧部分为整体式装置侧部和组装式装置侧部;所述整体式装置侧部为一体化上小下大的喇叭型,且整体式装置侧部的侧壁厚度相同;所述整体式装置侧部为耐根穿刺层一。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组装式装置侧部由多个组装模块组成,所述组装模块为耐根穿刺层一,且多层耐根穿刺层一一体成型为圆台型,且多层耐根穿刺层一的侧壁厚度相同。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组装模块由两个水平面和一个竖向面构成,且两个水平面分别位于竖向面的顶端和底端,且每个组装模块之间通过水平面固定焊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顶部的耐根穿刺层一与装置侧部的顶面焊接接合部位对应焊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根穿刺层二由两个对称的半圆接合而成,且耐根穿刺层二的侧面与耐根穿刺层一的侧面固定焊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状内凹种植槽的中部竖直贯穿开设有通孔,且环状内凹种植槽与耐根穿刺层二固定接合,且接合部位镶有固定套。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施工应用后土壤上部一定范围内为可渗水透气的耐根穿刺层一,在保证树木根系可获得充足水分氧气正常生长的同时,可避免根系在土壤上部无限制的生长而导致对周边道路、建筑的破坏。
[0012]本技术为根据树木根系生长特性而定的规格形状,可引导树木根系向下深扎生长,增强树木生长后期的抗风性。
[0013]本技术上部围绕树干周边配有种植槽,可保证土壤一定透气保水性的同时提高景观美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中整体式装置侧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中组装式装置侧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中装置侧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中耐根穿刺层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中耐根穿刺层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中面层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中内环状凹种植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技术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中组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装置本体;10、装置侧部;101、顶面焊接接合部位;102、组装模块;201、耐根穿刺层一;202、耐根穿刺层二;203、面层二;204、环状内凹种植槽;20、装置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呈圆台形且装置本体1由装置侧部10和装置顶部20构成,装置顶部20设置在装置侧部10上且装置顶部20上由上至下贯穿开设有空腔,装置顶部20整体为上窄下宽的结构,空腔便于树木的底端穿过;装置顶部20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耐根穿刺层一201、面层一、耐根穿刺层二202、面层二203、环状内凹种植槽204,耐根穿刺层一201为环状结构,且可渗水透气,面层一同样也为环形结构,且面层一为通用透水铺装方法,与装置顶
部20的耐根穿刺层一201对应铺设;耐根穿刺层二202为环状内凹式结构,可渗水透气;面层二203为可渗透面层,在种植的过程中,树木的底端根部会从环状内凹种植槽204中穿过,并依次穿过面层二203、耐根穿刺层二202、面层一和耐根穿刺层一201;装置侧部10由侧面和顶面焊接接合部位101组成,侧面和顶面焊接接合部位101为一体化结构,侧面为耐根穿刺层一201,且为上窄下宽的喇叭型,便于树木的根系向下扩展,且装置侧部10的顶面预留至少200mm宽度的接合部位,即为顶面焊接接合部位101的尺寸,接合宽度需保证耐根穿刺性能的有效性。
[0026]装置侧部10分为整体式装置侧部和组装式装置侧部,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整体式装置侧部或者组装式装置侧部;整体式装置侧部为一体化上小下大的喇叭型,且整体式装置侧部的侧壁厚度相同;整体式装置侧部为耐根穿刺层一201,便于根系生长。
[0027]组装式装置侧部由多个组装模块102组成,组装模块102呈台阶状且组装模块102为耐根穿刺层一201,且多层耐根穿刺层一201一体成型为圆台型,且多层耐根穿刺层一201的侧壁厚度相同,可根据植物根系的生长需要对组装模块102的数量进行扩充,并将其组装;每个组装模块102可按照宽200mm、高300mm的规格制作,且每个组装模块102围绕且中心位置逐级往下外扩。
[0028]组装模块102由两个水平面和一个竖向面构成,且两个水平面分别位于竖向面的顶端和底端,且每个组装模块102之间通过水平面固定焊接,已确保耐根穿刺性能的有效性,组装模块102可根据根系的生长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呈圆台形且装置本体(1)由装置侧部(10)和装置顶部(20)构成,所述装置顶部(20)设置在装置侧部(10)上且装置顶部(20)上由上至下贯穿开设有空腔,所述装置顶部(20)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耐根穿刺层一(201)、面层一、耐根穿刺层二(202)、面层二(203)、环状内凹种植槽(204);所述装置侧部(10)由侧面和顶面焊接接合部位(101)组成,所述侧面和顶面焊接接合部位(10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侧面为耐根穿刺层一(201),且为上窄下宽的喇叭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侧部(10)分为整体式装置侧部和组装式装置侧部;所述整体式装置侧部为一体化上小下大的喇叭型,且整体式装置侧部的侧壁厚度相同;所述整体式装置侧部为耐根穿刺层一(2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景观一体化的地下控根生态树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式装置侧部由多个组装模块(102)组成,所述组装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兰刘小冬游文川陈琪杰罗文新徐嘉彬刘星莹
申请(专利权)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