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掌支撑板及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666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掌支撑板,包括顺次连接的前掌区域、中足区域和足跟区域,前掌区域朝向人体足部方向弯曲设置,与人体脊柱的腰椎段的生理弯曲相对应;中足区域朝向地面方向弯曲设置,与人体脊柱的胸椎段的生理弯曲相对应;足跟区域朝向人体足部方向弯曲设置,与人体脊柱的颈椎段的生理弯曲相对应;同时公开了一种包括该全掌支撑板的鞋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全掌支撑板及鞋底能够实现机械能利用效率的优化,缓冲储能,助推人体向前运动;承载时可避免集中应力的出现,缓冲避震,减少运动损伤;能够减少足部与鞋底之间的相对滑动,增加稳定性;可防止运动过程中足部发生侧翻,提高运动安全性。提高运动安全性。提高运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掌支撑板及鞋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兼顾运动安全和运动功效优化的全掌支撑板,以及包含有该全掌支撑板的鞋底。

技术介绍

[0002]影响运动员最佳运动表现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运动员自身的天赋、力量素质、训练计划以及理想的运动装备等。运动装备的设计目的一般是防止发生运动损伤和/或提高运动表现,为了使运动工效优化,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功能原理,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改善功能平衡主要有三种策略:(1) 最大限度地储存和回收能量;(2)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损失;(3)优化肌肉功能。
[0003]在篮球运动中,通过对篮球比赛进行分析,运动员有超过20%的比赛时间处于高强度的运动状态,比如加速和减速的跑步或冲刺(55次冲刺和97 次跑步)、跳跃(44次)以及各种高强度的篮球动作(94次),这会使下肢承受巨大的外部和内部负荷。篮球运动员的踝关节和足部是受伤最多的部位(39.7%),因此,运动装备的选择尤为重要,特别是篮球鞋的选择,篮球鞋应当在提高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同时尽量减少运动损伤。
[0004]运动鞋制造商经常强调其鞋类产品具有增强能量存储和回报的效果,然而,基于目前设计技术的限制和用于鞋中底构造的材料特性,运动鞋的典型特征是能量存储和回收能力差。因此,当脚接触地面时,大部分储存在鞋中底的能量会通过热量、摩擦和振动消散或损失,从而降低运动员的运动能效。因此,人们越来越有兴趣研究鞋底弯曲刚度在提高运动成绩方面的作用。将碳纤维板插入到鞋中底和鞋垫中,通过优化鞋弯曲刚度来提高性能,这种方法已经在强调速度和力量的各种运动中得到检验。
[0005]但是,对于篮球运动而言,篮球鞋鞋底中复合全掌式的碳板,被认为并不符合运动安全原理,因为过大的刚度会使得小腿的肌肉与肌腱负载增大,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因此如何平衡碳板带来的刚度与下肢肌群的负载,同时使运动工效优化,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运动安全和运动功效优化的全掌支撑板,以及包含有该全掌支撑板的鞋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全掌支撑板,包括顺次连接的前掌区域、中足区域和足跟区域,前掌区域朝向人体足部方向弯曲设置,与人体脊柱的腰椎段的生理弯曲相对应;中足区域朝向地面方向弯曲设置,与人体脊柱的胸椎段的生理弯曲相对应;足跟区域朝向人体足部方向弯曲设置,与人体脊柱的颈椎段的生理弯曲相对应。
[0008]进一步,足跟区域和/或前掌区域上设置有镂空结构,以避免足跟区域和 /或前掌区域出现集中应力。
[0009]进一步,足跟区域上的镂空结构为单椭圆形镂空。
[0010]进一步,前掌区域上的镂空结构为双椭圆形镂空,椭圆形镂空的长轴与前掌区域
的足底压力中心移动轨迹平行设置。
[0011]进一步,足跟区域和/或前掌区域上设置有弹性结构,以提高足跟区域和/或前掌区域的线性变形能力和结构韧性。
[0012]进一步,足跟区域上的弹性结构包括第一弹性板,第一弹性板朝向地面方向弯曲设置,连接在足跟区域的下方,以在足跟区域与第一弹性板之间形成第一形变空间。
[0013]进一步,第一弹性板和足跟区域具有相同的弯曲弧度,第一弹性板与足跟区域镜像对称设置。
[0014]进一步,第一弹性板和足跟区域上均设置有镂空结构,第一弹性板和足跟区域上的镂空结构镜像对称设置。
[0015]进一步,前掌区域上的弹性结构包括第二弹性板,第二弹性板朝向地面方向弯曲设置,连接在前掌区域的下方,以在前掌区域与第二弹性板之间形成第二形变空间。
[0016]进一步,第二弹性板和前掌区域具有相同的弯曲弧度,第二弹性板与前掌区域镜像对称设置。
[0017]进一步,第二弹性板和前掌区域上均设置有镂空结构,第二弹性板和前掌区域上的镂空结构镜像对称设置。
[0018]进一步,前掌区域与第二弹性板之间设置有减震支撑单元,可提高前掌区域的力反馈效果。
[0019]进一步,前掌区域上设置有双椭圆形镂空结构,第二弹性板上对称地设置有双椭圆形镂空结构,减震支撑单元包括三组,分别设置在前掌区域的双椭圆形镂空结构的两侧及两个椭圆形镂空结构的中间。
[0020]进一步,每组减震支撑单元包括三个,三个减震支撑单元沿椭圆形镂空结构的长轴延伸方向顺次排布,位于中间的减震支撑单元的尺寸大于位于两侧的减震支撑单元的尺寸。
[0021]进一步,中足区域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朝向人体足部方向倾斜设置,以承托足部的内侧区域。
[0022]一种鞋底,包括以上所述的全掌支撑板。
[0023]本专利技术的全掌支撑板及鞋底具有以下优点:
[0024]1、为人体足部提供足够的刚度,优化地面反作用力的方向,实现机械能利用效率的优化,同时缓冲储能,发挥“跷跷板”的效果,有效助推人体向前运动;
[0025]2、承载时可避免集中应力的出现,增加回弹韧性,减少对下肢的冲击,实现缓冲避震,减少运动损伤;
[0026]3、能够调整力的方向,使人体足部落地时落地位置与地面反作用力的方向更靠近人体质心,同时减少足部与鞋底之间的相对滑动,增加运动过程中跳跃等技术动作的稳定性;
[0027]4、可加强中足区域的支撑刚度和抗扭性,防止运动过程中足部发生侧翻,提高运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全掌支撑板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全掌支撑板的实施例一的正面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全掌支撑板的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0031]图4为图3中所示A

A方向上的剖视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全掌支撑板的实施例一的侧面示意图。
[0033]图6为全掌支撑板实施例一在受力状态下上表面的形变程度示意图。
[0034]图7为全掌支撑板实施例一在受力状态下上表面的应变图。
[0035]图8为全掌支撑板实施例一在受力状态下上表面的应力分布图。
[0036]图9为全掌支撑板实施例一在受力状态下下表面的形变程度示意图。
[0037]图10为全掌支撑板实施例一在受力状态下下表面的应变图。
[0038]图11为全掌支撑板实施例一在受力状态下下表面的应力分布图。
[0039]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全掌支撑板的实施例二的侧面示意图。
[0040]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全掌支撑板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0041]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中全掌支撑板的实施例二的正面示意图。
[0042]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减震支撑单元的立体图。
[0043]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减震支撑单元的剖视图。
[0044]图17为全掌支撑板实施例二在受力状态下上表面的形变程度示意图。
[0045]图18为全掌支撑板实施例二在受力状态下上表面的应变图。
[0046]图19为全掌支撑板实施例二在受力状态下上表面的应力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掌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前掌区域、中足区域和足跟区域,前掌区域朝向人体足部方向弯曲设置,与人体脊柱的腰椎段的生理弯曲相对应;中足区域朝向地面方向弯曲设置,与人体脊柱的胸椎段的生理弯曲相对应;足跟区域朝向人体足部方向弯曲设置,与人体脊柱的颈椎段的生理弯曲相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掌支撑板,其特征在于,足跟区域和/或前掌区域上设置有镂空结构,以避免足跟区域和/或前掌区域出现集中应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掌支撑板,其特征在于,足跟区域上的镂空结构为单椭圆形镂空。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全掌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前掌区域上的镂空结构为双椭圆形镂空,椭圆形镂空的长轴与前掌区域的足底压力中心移动轨迹平行设置。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掌支撑板,其特征在于,足跟区域和/或前掌区域上设置有弹性结构,以提高足跟区域和/或前掌区域的线性变形能力和结构韧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掌支撑板,其特征在于,足跟区域上的弹性结构包括第一弹性板,第一弹性板朝向地面方向弯曲设置,连接在足跟区域的下方,以在足跟区域与第一弹性板之间形成第一形变空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掌支撑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弹性板和足跟区域具有相同的弯曲弧度,第一弹性板与足跟区域镜像对称设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掌支撑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弹性板和足跟区域上均设置有镂空结构,第一弹性板和足跟区域上的镂空结构镜像对称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范毅方范雨轩黄国豪肖晓歌李知宇徐剑光
申请(专利权)人: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