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后浇带拼装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642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后浇带拼装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后浇带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上侧模系统和下侧模系统,分别由若干上侧模模块和若干下侧模模块通过联结矩管拼接而成,上侧模模块和下侧模模块包含钢模构架、钢侧模和锯齿面板三部分,钢模构架正面焊接有钢侧模,通长凹槽内设有锯齿面板,背面中间焊接有插接圆管,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依次穿过锯齿面板的锯口;上下对称分布的插接圆管通过外侧插接Y型圆撑将钢模构架连为一体,Y型圆撑通过直角扣件与拉结在立柱上的水平管连接;该发明专利技术构造简单,通过模块化拼装实现在狭小空间内便捷施工,可多次周转使用,拆模后在后浇带侧面形成通长企口,且成型效果好,有效杜绝渗漏隐患。患。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后浇带拼装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后浇带施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模块化后浇带拼装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主体结构施工时,为了防止由于自身收缩或沉降不均产生裂缝,通过设置多道后浇带将结构分成若干部分,待结构收缩或沉降稳定后封闭;后浇带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和防水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0003]现有技术中,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由于内含纵向筋和中埋止水钢板,后浇带侧模通常是在纵向筋和止水钢板之间设置多道钢丝网封堵,钢丝网通过钢筋骨架张拉绷紧后限位固定,拆除时不仅耗费大量人工,而且钢丝网和钢筋骨架难以完全剔凿干净,后期易出现渗漏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采用胶合板开锯齿槽支模的做法,其优点是后浇带侧面成型效果好,缺点是锯齿槽开设繁杂,而且拆除下来的胶合板破损严重,无法周转使用,材料损耗大。
[0004]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室顶板后浇带侧模施工繁琐、无法多次周转使用和因剔凿不干净引起的渗漏质量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后浇带拼装侧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后浇带侧模支设繁琐、无法多次周转使用和因剔凿不干净引起的渗漏质量问题,其优点是:后浇带侧模构造简单,通过模块化拼装实现在狭小空间内高效便捷施工,且可多次周转使用,拆模后在后浇带侧面上下端均形成通长企口,且成型效果好,有效杜绝渗漏隐患。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模块化后浇带拼装侧模结构,包括上侧模系统和下侧模系统,所述上侧模系统和所述下侧模系统以中埋的止水钢板为对称轴上下镜像分布,分别由若干上侧模模块和若干下侧模模块通过联结矩管拼接而成,所述上侧模模块和所述下侧模模块包含钢模构架、钢侧模和锯齿面板三部分。
[0007]所述钢模构架正面焊接有所述钢侧模,通长凹槽内设有所述锯齿面板,背面中间焊接有插接圆管,所述上侧模模块的所述锯齿面板开口方向向上,顶面与平台楼面平齐,上层钢筋穿过所述锯齿钢板紧靠在所述钢模构架顶端,所述下侧模模块的所述锯齿面板开口方向向下,底面紧贴平台模板,下层钢筋穿过所述锯齿钢板紧靠在所述钢模构架底端。
[0008]上下对称分布的所述插接圆管通过外侧插接Y型圆撑将所述的钢模构架连为一体,所述Y型圆撑围住中埋的所述止水钢板,沿着所述止水钢板长度方向成排分布,一端紧抵在所述钢模构架背面侧壁,另一端通过直角扣件与拉结在立柱上的水平管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止水钢板位于上下分布的所述钢模构架之间,安装方向朝上,表面紧贴所述钢模构架,所述止水钢板中心和所述钢侧模外侧面与预设后浇带边线对齐。
[0010]进一步的,所述钢模构架包含双腔凹型管、加强矩管、纵向矩管和榫槽四部分,所
述加强矩管垂直焊接在相互平行的所述双腔凹型管和所述纵向矩管之间,形成一个双面平齐的所述钢模构架。所述双腔凹型管有两个矩形腔和一条通长的凹槽,两个矩形腔对称分布在所述凹槽两侧且大小相等,所述凹槽沿着所述双腔凹型管长度方向全长分布,开口方向背对着所述纵向矩管;所述钢模构架的短边侧面设有上下分布的两个所述榫槽,所述榫槽内部净尺寸相同,不同侧的所述榫槽对称分布。
[0011]进一步的,所述锯齿面板包含面板体、锯口和加劲肋三部分,所述锯口平行于所述加劲肋且上下平齐,沿着所述面板体长边竖向交错设置,所述面板体厚度与所述凹槽宽度相同,高度为主筋直径+钢筋保护层厚度+所述凹槽深度;所述锯口呈“U”状,高度为主筋直径+钢筋保护层厚度,所述锯口之间中心距离相等且等于钢筋设计间距,两端的所述锯口中心至所述面板体短边距离为所述锯口之间中心距离的一半;所述加劲肋平面为直角梯形,下底长度与所述锯口高度相同,底角45

60
°

[0012]进一步的,所述联结矩管包含联结体和限位挡板,所述联结体为中空的矩形管,长80

100mm,外径和所述榫槽尺寸相同,所述限位挡板沿着所述联结体表面中间连续设置,凸出所述联结体表面距离等于所述纵向矩管壁厚。
[0013]进一步的,所述钢侧模平面为长方形,高度与所述钢模构架高度相同,左右两端伸出所述钢模构架侧面,伸出距离为所述限位挡板厚度的一半。
[0014]进一步的,所述Y型圆撑由中空的侧管、底管和直管相互垂直焊接而成,外径与所述水平管外径相同,均为48mm,所述侧管圆心距离与上下分布的所述插接圆管竖向中心距相同。
[0015]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圆管垂直焊接于所述加强矩管中心,从第二根所述加强矩管开始设置,隔一设一,所述插接圆管长40

60mm,外径与所述Y型圆撑的所述侧管内径相同。
[0016]优选的,所述加强矩管之间距离相等,间距200

300mm。
[0017]优选的,所述加劲肋高度与所述凹槽任意一侧顶面宽度相同,竖向分布在所述锯口中间和两端的所述锯口与所述面板体短边中间。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后浇带拼装侧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步骤一:制作上侧模模块、下侧模模块,并进行试拼装。
[0020]步骤二:搭设顶板支撑体系并铺设平台模板,预设后浇带位置的立柱伸出平台楼面,测量人员在平台模板上弹出后浇带边线,绑扎下层钢筋和垫块。
[0021]步骤三:采用联结矩管拼接正面焊有钢侧模的钢模构架,锯齿面板插入钢模构架凹槽内拼装形成下侧模系统,钢侧模和锯齿面板表面均匀涂刷脱模剂。
[0022]步骤四: 按照预设后浇带边线安装下侧模系统和止水钢板,锯口开口方向朝下,下层钢筋依次穿过锯口紧靠在钢模构架底端。
[0023]步骤五:锯齿面板插入钢模构架凹槽内拼装形成上侧模系统,钢侧模和锯齿钢板表面涂刷脱模剂后,紧贴止水钢板安装上侧模系统,上侧模系统锯口开口方向朝上,与下侧模系统上下对齐,上层钢筋依次穿过锯口紧靠在钢模构架顶端。
[0024]步骤六:依次将Y型圆撑套在钢模构架背面的插接圆管外侧,以Y型圆撑一端紧抵钢模构架背面侧壁为准,校准完成后将Y型圆撑另一端通过直角扣件与拉结在立柱上的水平管连接。
[0025]步骤七:浇筑后浇带一侧平台楼面混凝土,依次拆除Y型圆撑、上侧模系统和下侧模系统,检修并涂刷脱模剂,并对后浇带侧面混凝土凿毛并洒水养护不少于14天,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后浇带两侧平台楼面施工完成。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将后浇带侧模模块化设计,构造简单,现场仅需通过插接便可实现模块化拼装,实现了后浇带狭小空间内高效便捷施工;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后浇带侧模由钢模框架、钢侧模、锯齿面板和Y型圆撑插接拼装而成,可多次周转使用,锯齿面板可根据钢筋设计间距定制,适用性强,更换和维修简单;3)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后浇带侧模结构,拆模后在后浇带上端和下端均形成通长企口,延长了地下水的渗透路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后浇带拼装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侧模系统和下侧模系统,所述上侧模系统和所述下侧模系统以中埋的止水钢板(5)为对称轴上下镜像分布,分别由若干上侧模模块和若干下侧模模块通过联结矩管(3)拼接而成,所述上侧模模块和所述下侧模模块包含钢模构架(4)、钢侧模(1)和锯齿面板(2)三部分;所述钢模构架(4)正面焊接有所述钢侧模(1),通长凹槽内设有所述锯齿面板(2),背面中间焊接有插接圆管(13),所述上侧模模块的所述锯齿面板(2)开口方向向上,顶面与平台楼面平齐,上层钢筋(12)穿过所述锯齿钢板(2)紧靠在所述钢模构架(4)顶端,所述下侧模模块的所述锯齿面板(2)开口方向向下,底面紧贴平台模板(7),下层钢筋(8)穿过所述锯齿钢板(2)紧靠在所述钢模构架(4)底端;上下对称分布的所述插接圆管(13)通过外侧插接Y型圆撑(6)将所述的钢模构架(4)连为一体,所述Y型圆撑(6)围住中埋的所述止水钢板(5),沿着所述止水钢板(5)长度方向成排分布,一端紧抵在所述钢模构架(4)背面侧壁,另一端通过直角扣件(10)与拉结在立柱(9)上的水平管(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后浇带拼装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钢板(5)位于上下分布的所述钢模构架(4)之间,安装方向朝上,表面紧贴所述钢模构架(4),所述止水钢板(5)中心和所述钢侧模(1)外侧面与预设后浇带边线对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后浇带拼装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模构架(4)包含双腔凹型管(401)、加强矩管(402)、纵向矩管(403)和榫槽(404)四部分,所述加强矩管(402)垂直焊接在相互平行的所述双腔凹型管(401)和所述纵向矩管(403)之间,形成一个双面平齐的所述钢模构架(4);所述双腔凹型管(401)有两个矩形腔和一条通长的凹槽,两个矩形腔对称分布在所述凹槽两侧且大小相等,所述凹槽沿着所述双腔凹型管(401)长度方向全长分布,开口方向背对着所述纵向矩管(403);所述钢模构架(4)的短边侧面设有上下分布的两个所述榫槽(404),所述榫槽(404)内部净尺寸相同,不同侧的所述榫槽(404)对称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后浇带拼装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面板(2)包含面板体(201)、锯口(202)和加劲肋(203)三部分,所述锯口(202)平行于所述加劲肋(203)且上下平齐,沿着所述面板体(201)长边竖向交错设置,所述面板体(201)厚度与所述凹槽宽度相同,高度为主筋直径+钢筋保护层厚度+所述凹槽深度;所述锯口(202)呈“U”状,高度为主筋直径+钢筋保护层厚度,所述锯口(202)之间中心距离相等且等于钢筋设计间距,两端的所述锯口(202)中心至所述面板体(201)短边距离为所述锯口(202)之间中心距离的一半;所述加劲肋(203)平面为直角梯形,下底长度与所述锯口(202)高度相同,底角45

6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海彬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新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