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升蓄电池耐振动性能的固定卡扣及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641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07
一种可提升蓄电池耐振动性能的固定卡扣及蓄电池,在蓄电池极群上部安装一个固定卡扣,固定卡扣上部有支撑块,支撑块支撑块与电池单格对应内壁贴紧,防止极群上下串动,从而限制极群X、Y、Z轴方向的晃动。固定卡扣中部有加胶入口,加胶入口下部有导流腔,导流腔位于极群汇流排左右两侧,起分流作用;在导流腔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极耳加胶通道,通过在极耳间隙填充专用热熔胶将极耳固定,降低极群振动对极耳产生的应力问题。通过固定卡扣上下部分共同作用,达到降低振动失效率的目的,从而可大大提高电池耐振动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减轻在极端振动条件下的极群振动及极群振动对板耳造成的振动应力,防止极耳断裂,从而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蓄电池使用寿命。蓄电池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升蓄电池耐振动性能的固定卡扣及蓄电池


[0001]本技术属于铅酸蓄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可提升蓄电池抗振动性能的固定卡扣及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国家法规要求,商用车车型逐步向“国标VI”标准切换,为了满足该要求,国内汽车主机厂需将蓄电池布局采用后置式或叠放式设计。但当蓄电池采用后置式或叠放式安装后,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振动对比原蓄电池安装位置,振动加速度会有明显上升。对于重型卡车而言,尾部工况更为恶劣。进而导致蓄电池出现板耳断、栅筋断等失效模式,降低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为提高蓄电池的耐振动性能,国内不少主机厂要求商用车蓄电池的耐振动性能不仅要满足国标5G振动要求,而且要达到欧标EN

V4级别,甚至还有主机厂提出将商用车蓄电池振动级别提升至6G、7G级别,故如何提高蓄电池的耐振动性能,已成为当前蓄电池制造企业的一个技术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难点,经过振动失效电池及旧件电池解剖分析发现,极群汇流排与板耳融合位置板耳断裂是蓄电池提前失效的重要因素。本技术提供一种提升蓄电池抗振动性能的固定卡扣,可有效减轻极群在极端振动条件下振动及振动对板耳造成的应力,防止极耳断裂,提高蓄电池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可提升蓄电池耐振动性能的固定卡扣,包括用于与各极群一一对应的固定卡扣本体,所述固定卡扣本体上部四周有支撑块,固定卡扣本体两侧内部有导流腔,固定卡扣本体下部两侧分别有一组极耳加胶通道组,每组极耳加胶通道组包括两列对称设置的极耳加胶通道列,每列极耳加胶通道列包括多个用于在极耳间隙填充热熔胶将极耳固定的极耳加胶通道,加胶入口经导流腔连通各列极耳加胶通道列。
[0007]加胶入口与导流腔中部相对应,导流腔与一列极耳加胶通道列中的各极耳加胶通道入口相贯通。
[0008]每组极耳加胶通道组的两列极耳加胶通道列分别位于极群的极耳两侧。
[0009]所述极耳加胶通道下部有折弯部,折弯部端部出口为极耳加胶通道出口,极耳加胶通道出口朝向极群的极耳的间隙处。
[0010]所述极耳加胶通道出口对应于极群的极耳的间隙中部位置。
[0011]所述加胶入口位于固定卡扣本体上面。
[0012]所述固定卡扣本体两侧中部有与蓄电池极群偏极柱配合的卡口。
[0013]一种蓄电池,包括电池槽,电池槽内设有单格,各极群经上述的固定卡扣置于电池槽单格内。
[0014]本技术在蓄电池极群入槽时后,将耐振动性能的固定卡扣放在极群上部,固定卡扣上部的支撑块与电池单格对应内壁贴紧,防止极群上下串动,从而限制极群X、Y、Z轴方向的晃动;固定卡扣中部有加胶入口,加胶入口下部有导流腔,在导流腔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极耳加胶通道,通过在极耳间隙填充专用热熔胶将极耳固定,降低极群振动对极耳产生的应力问题。通过固定卡扣上下部分共同作用,达到降低振动失效率的目的,从而可大大提高电池耐振动性能。本技术可有效减轻在极端振动条件下的极群振动及极群振动对板耳造成的振动应力,防止极耳断裂,从而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固定卡扣工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固定卡扣与蓄电池极群配合示意图。
[0018]图中:1、固定卡扣;2、支撑块;3、加胶入口;4、导流腔; 5、极耳加胶通道入口;6、极耳加胶通道出口;7、与偏极柱配合卡口;8、蓄电池极群偏极柱;9、热熔胶;10、蓄电池单个极群; 11、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中,本技术固定卡扣1有上部极群固定模块”和“下部极耳固定模块”两部分组成,“上部极群固定模块”位于汇流排上部,四周分布有定位及固定用的支撑块2,底部贴在汇流排上部,竖直向上凸出,侧边与单格对应内壁贴紧,防止极群上下串动,从而限制极群X、Y、Z轴方向的晃动。“下部极耳固定模块”位于极群汇流排左右两侧,上部有加胶入口3,在加胶入口的下部,设计有导流腔4,起分流作用。导流腔4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极耳加胶通道,通过在极耳间隙填充专用热熔胶9将极耳固定,以降低极群振动对极耳产生的应力。热熔胶9为一种极耳专用固定热熔胶,它具有加热后流动性好,冷却后粘接牢固,回弹力好的特点,可有效抵消极群振动对板耳造成的应力。导流腔4上端与加胶入口3相贯通,导流腔4下端一列极耳加胶通道列中的各极耳加胶通道入口5相贯通。极耳加胶通道下部有折弯部,折弯部端部出口为极耳加胶通道出口6,极耳加胶通道出口6朝向极群的极耳的间隙处。
[0021]极耳加胶通道位于蓄电池极群极耳的左右两侧,为L 型结构,左右对称。加胶时左右两侧热熔胶沿极耳加胶通道均匀对流,快速填充极耳间隙。
[0022]支撑块2底部贴在汇流排上部 ,竖直向上凸出,侧边与单格对应内壁贴紧,防止极群上下串动,从而限制极群X、Y、Z轴方向的晃动。
[0023]加胶入口3位于固定卡扣上表面的中部位置,为圆柱形中空结构,每列有两个,上部与加胶机对接,下部接导流腔4。
[0024]导流腔4起胶体分流作用,位于极耳上方汇流排的两侧,上部接加胶入口,底部有多个均匀分布,用于在极耳间隙填充热熔胶将极耳固定的极耳加胶通道。
[0025]与偏极柱配合卡口7位于卡扣中部两侧,卡口7与蓄电池极群偏极柱8配合,保证固定卡扣本体安装时不与极群偏极柱相互干涉。
[0026]图3中,蓄电池11包括电池槽、极群10、汇流排、直极柱、偏极柱8及固定卡扣1;电池
槽内设有多个单格,每个单格均置有极群10;极群上部安装一个固定卡扣1。
[0027]在蓄电池极群入槽后,将固定卡扣1放在极群上部10,固定卡扣上部的支撑块与电池单格对应内壁贴紧,防止极群上下串动,从而限制极群X、Y、Z轴方向的晃动;固定卡扣中部有加胶入口3,加胶入口下部有导流腔4,在导流腔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极耳加胶通道,通过在极耳间隙填充专用热熔胶将极耳固定,降低极群振动对极耳产生的应力问题。通过固定卡扣上下部分共同作用,达到降低振动失效率的目的,从而可大大提高电池耐振动性能。本技术可有效减轻在极端振动条件下的极群振动及极群振动对板耳造成的振动应力,防止极耳断裂,从而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升蓄电池耐振动性能的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各极群一一对应的固定卡扣本体,所述固定卡扣本体上部四周有支撑块(2),固定卡扣本体两侧内部有导流腔(4),固定卡扣本体下部两侧分别有一组极耳加胶通道组,每组极耳加胶通道组包括两列对称设置的极耳加胶通道列,每列极耳加胶通道列包括多个用于在极耳间隙填充热熔胶将极耳固定的极耳加胶通道,加胶入口(3)经导流腔(4)连通各列极耳加胶通道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蓄电池耐振动性能的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加胶入口(3)与导流腔(4)中部相对应,导流腔(4)与一列极耳加胶通道列中的各极耳加胶通道入口(5)相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蓄电池耐振动性能的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每组极耳加胶通道组的两列极耳加胶通道列分别位于极群的极耳两侧。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源伟李朋高国兴康军
申请(专利权)人:骆驼集团华中蓄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